在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时代浪潮中,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与知识创新的前沿阵地,正不断探索独具特色的育人模式。今天,我们将走进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聚焦一支闪耀着创新光芒的团队——光威HRT车队。他们以大学生方程式赛车为舞台,在速度与激情的赛道上,不仅追逐着竞技的荣耀,更构建起一座培育创新人才的“摇篮”。
传承之火:实训与探索并行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的练车场上,光威HRT车队队长李明智正用上一年比赛的赛车给新队员进行实训。这一 “传统” 已经持续了多年。
虽然天气寒冷,但新队员们热情丝毫不减。在老队员的耐心指导下,他们小心翼翼地操作着赛车,初步领略赛车的性能与操控。与此同时,队员们针对上赛季赛车在设计、技术等方面的遗留问题展开热烈探讨,积极寻找解决方案。
李明智提到,去年“无人车”跑寻迹时遇到大雨,影响了整个无人系统的发挥,今年他们想在恶劣天气下多进行测试,解决这个问题。视觉模块负责人刘钰康也表示,他们发现PointPillars深度神经网络比较适合当前赛况,这也是明年的一个努力方向。
赛场风云:挑战与突破同在
回忆起去年的比赛,大家依然历历在目。2024年10月,2024年度中国大学生方程式系列赛在合肥举行。然而,在比赛前一个月,赛车车身突发状况。技术总监赵逸飞介绍,赛车车身由碳纤维组成,但排气处因承受高温,导致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树脂熔化、脱层,悬架被拉出来。
按照常规制作流程,打造一个全新的碳纤维单体车壳大约需要两个月时间,但当时情况紧急,根本来不及。于是,队员们迅速展开协商,充分发挥创新精神,经过反复研讨,最终决定在车壳受损处打上一块“钢板补丁”。赵逸飞坦言,压力挺大的,要是修不好就会影响全队的比赛进度,但最大的收获就是提高了团队合作的能力。
在巨大的压力下,队员们齐心协力,成功让光威HRT电无人车队的无人驾驶方程式赛车焕然一新,如期亮相赛场。但比赛当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让赛道变得湿滑难行,给比赛增加了极大难度。面对恶劣的比赛环境,队员们咬牙坚持,顶住压力,竭尽全力完成了比赛,并最终取得了亚军的优异成绩。
梦想征程:成长与辉煌交织
2009年,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首次引入中国,为广大学子提供了将汽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赛车制造的绝佳平台。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汽车协会的成员们敏锐地察觉到这一机遇,积极筹备,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光威HRT车队正式成立。
车队成立初期,条件异常艰苦。资金匮乏,学院经费有限,老师自掏腰包,队员们也纷纷垫付生活费,全力支持赛车的制造。场地简陋,最初只能露天作业,夏日蚊虫肆虐、酷热难耐,队员们却毫不退缩。
如今,车队已经走过了艰难时刻,并逐渐发展壮大。汽车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助理工程师、GW-HRT车队指导老师贾永凯介绍,每年年底赛事结束后,车队会进行纳新,对新队员进行课堂培训,筛选出真正热爱赛车且有能力的人作为赛车设计的主力成员。通过让学生全程参与赛车设计、加工、装配、调试等各个环节,锻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车队第一辆赛车HRT10C诞生,虽只是纯钢架结构,外观朴实无华,但却凝聚着众人的心血,开启了车队的追梦征程。此后,车队不断发展壮大,相继推出燃油方程式赛车、电动方程式赛车等,在国内国际赛场上逐渐崭露头角。2014年,车队首创了中国方程式赛车系列中的碳纤维单体壳技术,引领了中国方程式赛车的技术潮流。
光威HRT车队成员均是来自多个学院的本科生,不同专业相互交叉、深度融合。每年超200名同学参与5辆赛车的设计、加工、装配、调适和比赛工作。车队在各类赛事中成绩卓著,多次荣获冠军,成为“双冠王”,还获得了众多荣誉奖项。车队自成立以来,累计培育2000余名优秀毕业学生,他们在各个领域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2024年车队党支部本科毕业生更是以100%读研率前往知名高校深造。
光威HRT车队秉持着造辆好车去夺冠的初心与目标,紧密围绕学校的四类杰出人才培养理念,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不断向上发展,助力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不断书写辉煌。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汽车工程学院院长王大方指出,2020年,哈工大确立了面向下一个“新百年”的人才培养宏伟目标,致力于培育四类杰出人才,即学术大师、工程巨匠、业界领袖以及治国栋梁。而HRT大学生方程式赛车车队,在实际运行与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其独特的育人功能,为实现哈工大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生动且有力的实践范例。
从成立之初的筚路蓝缕,到如今在赛事中屡获佳绩、人才辈出的辉煌历程。这支车队以“做中学,学中做”为指引,融合多专业智慧,凭借技术创新突破重重难关,不仅在赛场上驰骋出精彩,更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希望未来,有更多像光威HRT车队这样的团队涌现,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需求,引领未来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为推动科技进步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