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妈谈育儿
放寒假的第三天晚上,我就被逼无奈,和大女儿进行了一对一的斗嘴PK
几轮过后,也深刻地反省了一个问题:态度才是决定一切的开始
事情还要从期末考试结束后开始说起:
考试结束那天下午,考虑到孩子们最近备考太累了,就承诺她们:“好好休息几天,这两天可以不用写书面寒假作业,但每天早上的晨读和每天晚上的朗诵不可缺卡”
本以为,如此就能让孩子更好地劳逸结合,对学习也能发挥出更好的积极效果
可事实却证明:指望孩子自己自律,根本就是教育里最危险的事情
也就是仅仅半天没有提醒的功夫,头一天早上起床还主动要求写作业的小女儿,也开始跟着老大把学习忘到九霄云外了
最气恼的事情,还是我再三叮嘱“好好写作业”无效进行批评教育后,大女儿的叛逆和反抗了
于是,在恼羞成怒的情况下我保留最后一丝理智,在确定女儿还愿意学习后,要求她写下了两百多字的保证书,希望以此来让孩子能深刻地认识到错误
这是来自一位网友妈妈的投稿,同时也反映了当下孩子的一个通病:作业不催不写,催了更是不情不愿地糊弄了事
在这里我们可要记住了,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学习也本该是一件轻松而愉快的事情,如果孩子是带着反感、痛苦、还有不满的心态去对待,那结果也注定好不到哪里去
所以,未来十年的教育发展里,聪明家长都会悄悄掌握一些不伤和气又能让教育轻松减半的高级育儿手法
比如,以下三大法则对孩子的教育就意义深远:
01
想要反省
那就读读《饿鼠法则》
教育是一件双向成长的过程,孩子需要成长,家长也不例外
记得遇到过一个妈妈,她一见面就各种叨唠,不是抱怨女儿如何如何不听话,就是过早地认定她女儿的人生就那样了
在非唠叨即打击的情况下,女儿也不甘示弱,用尽全身力气咆哮着对妈妈的不满:
“那就别管啊”
“反正你也瞧不起我了”
“既然我在你眼里什么也不是,那你就当没生过我这个女儿”
很明显,这样的争执对话再持续下去只会让关系越来越僵硬糟糕
记得鲁迅先生曾说过:“生活,就是变化而不止的”,借用这句话来看待育儿这个话题也是一样
特别是很多家长口中的那句“同样的作业,同样一个老师教的,为什么别的同学都会,而你不会呢”
想要你的孩子成为“会的”这部分同学,那首先就要读懂《饿鼠法则》这个效应了:
相传,有个科学家将一些刚出生的幼鼠宝宝,关在两个不同的铁笼子里做观察实验
第一组幼鼠,过着优待加持的生活,每天吃饱喝足,也被养得白白胖胖
第二组幼鼠,每天所食的份量,也只有第一组的60%,因为食物少、需求量又多的情况,很多幼鼠多数都属于吃不饱的状态
可继续经过一段时间这样的喂养方式后,实验却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只见,第一组生活安逸的老鼠,毛色暗淡,行动也迟缓无力,最后只存活了不到三年时间,就相继离世了
而第二组老鼠就恰恰相反了,毛色光亮不说,每天还精力充沛,最终存活的寿命竟然超过了五年时间
这就是所谓的《饿鼠法则》,也被称为饿鼠效应
读懂这个效应的家长们,相信也能先后明白一个道理
既:老鼠在饥饿感下会加深对获得食物的生存渴望,想要孩子对学习、对生活充满热情和期待,那同样也需要做到适合而止
我们家长要做的,也就是给孩子提供基本的衣食住行、情感上的陪伴、以及心灵上的支持和尊重就可以
至于学习那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们也要从一开始把这件事的责任让孩子自己担起来
02
想要习惯
那就读读《蜘蛛定律》
学习是态度,学习也是一种习惯,如果有态度却没有好习惯,那结果也不过是昙花一现
有个朋友,她的女儿就是那种不想努力、还想得到最好的性格
朋友还是单亲妈妈时,一门心思都放在她女儿一个人身上,后来和另一位单亲爸爸重组家庭后,为了当好继母这个角色,她对现任丈夫的两个儿子也是尽心尽责
不料,这份爱却惹得女儿心生不悦,不仅时常和她妈妈阴阳怪气地说话,还在哥哥弟弟表现优秀时生出满脸的敌意
这一切,都被朋友所洞悉了,可不论如何解释,但凡有一次没有满足要求,女儿都仍然一副“你就是不爱我的”模样
渐渐地,朋友也慢慢发现,女儿身上的所有敌意、和看似缺失的爱,事实上就是从小没有养成一个好的成长习惯
当一个人习惯了在家里当小公主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时,就会习以为常地接受身边之人的伺候
可当某一次没有继续这样去做了,那心中的落差感一下子就来了,在不良的溺爱习惯下,孩子又没有学会感恩之心,自然就会心生怨恨去摆脸色、或者乱发脾气了
如果你的孩子存在这一点,那我们就要好好读读《蜘蛛定律》了
所谓的蜘蛛定律,还要从蜘蛛的生活习性还开始说起
我们都知道,蜘蛛的生态习性通常会分四步:
•第一:判断昆虫可能会经常出没的地方
•第二:选择有利于捕虫地方
•第三:然后编织一张牢固且大大的蛛网
•第四:飞虫没有到来之前,会耐心地一动不动等待着,直至捕到虫为止
仔细想想,这种哪怕知道竹篮打水一场空也要坚持下去的毅力,又何妨不是教育里最需要的一种信念呢
想要教育好孩子、帮助孩子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样
家长要坚持的,就是相信孩子会变好,然后静待花开
哪怕这个过程,花期很慢,时间又很漫长,或者孩子始终没有取得一鸣惊人的成就,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至少我们和孩子都真真切切地努力过了
而孩子要坚持的,就是把一个对生活或学习有利的习惯,一直贯彻到底
特别是早睡早起、和晨读晚诵这种枯燥乏味的习惯,必须要先有一定的信念作为支撑,才能让学习的趣味得到充分发挥
总而言之,蜘蛛定律的含义就是不高估一年之变,也不要低估十年积累,唯有耐心积累才能练出一身出挑的好本领,也终归会迎来出头的那天
03
想要改变
那就读读《麻雀效应》
改变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儿,但改变也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困难
同事小米,是一个看起来特别温婉的女子,在单位里她可是有名的西施美人
私底下和她交好的那些姐妹,都从来没看到过她发脾气的模样,特别是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自己的那一套
有一次,姐妹们一起出去聚餐过后,大家一起坐在庭院里闲聊谈心,孩子们则在庭院里嘻嘻哈哈地打闹做游戏
小米结婚晚,她的孩子也是在场最小的那个娃娃,和大哥哥大姐姐玩不到一起后,就拿着手机一个人坐在凳子上乖乖看视频
可看手机总归不是好的办法,最多每隔半小时,小米就提醒女儿放下手机歇歇眼睛
哪知道,恰恰就是这个间隙,好动的小家伙直接爬上路边的栏杆玩了起来
当大伙儿看到那一幕后,紧张得都不敢说话了
小米先是喊了喊孩子的名字,似乎又想到了什么,然后再放低声音喊了一遍,才招招手让孩子过来
直到女儿扑到她怀里后,整个人才放松下来
最后,小米接着对女儿说:“不要去那么危险的地方玩,知道吗?你看,妈妈都不敢大声喊你,怕吓到你,不小心栽下去了”
女儿点点头,然后在妈妈怀里乖乖地趴着
对此,有人说:“没事,有防护栏,掉不下去”,也有人说,小米真会教育孩子,有自己的方式,和孩子说话一直都那么温柔
说到这里,小米淡淡一笑,然后告诉我们:
“我家小宝啊,以前可顽皮了,上蹿下跳,每天不是在恢复摔伤,就是在摔伤的路上,对于那些危险的行为,我不知道说了多少遍,可人家就不听呀,我越提醒得紧,他就越闹腾得厉害”
“再后来,我也想通了,想要改变孩子哪能靠几句话就改变了呀,需要的是孩子能理解和接受的过程”
看得出来,小米真的是一个用心又有耐心的好妈妈
而通过这件事,我也联想到了一个励志故事:麻雀效应
相传,在飞禽一类的鸟类中,几乎没有多少鸟类愿意在充满混泥土和钢筋的城市中生活
因为城市的光污染、汽车尾气、还有噪音,对它们来说,都是属于致命的伤害
为了寻找更舒适的僻静生存环境,大多数鸟类都会选择远离人群,可唯有一种鸟类反之,它选择融入人类居住地,并且还会根据人类的生活变化来调整、并让自己适应
比如,它以前的食物主要是植物种子、或许昆虫,后来为了更好地适应生活需求,还会在废物堆里找食物
又或者,它以前的筑巢是在树洞里,后来,烟囱、排水沟、建筑堆,这些都可以成为它们的栖息之地
这就是所谓的与时俱进、与众不同,最终能在丛林里生活下来的,也往往是那些能接受瞬息万变的强大内心,还有对挫折作出最快反应的勇气之人
记得兰妈小女儿读幼儿园的时候,一个学期,基本上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就在生病
那时候爱女心切,每次女儿一生病就请假在家休养,养好送到学校生病,又接回家继续养病
周而复始一段时间后,看着女儿经常往复医院的可怜模样,我索性直接让女儿休学一个月,直接到假期结束
那一次,老师告诉我:“你要让孩子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孩子,现在就动不动请假,那读小学后怎么办”
后来,因此醒悟后,除了发烧之外,都会一直坚持送女儿上学
而当我不再对孩子小心翼翼后,也发现她的身体确实强壮了不少
特别是今年读小学的第一个学期,班上有很多的孩子都陆陆续续请病假了,万幸的是直到期末考试结束,女儿也只是疲惫地倒头就睡,到了第二天虽然伴有咳嗽,但及时喝药过后,症状也有明显减轻
所以,生活、健康也好,孩子的学习、成长也罢,改变孩子,就要拿出《麻雀效应》的领悟程度
任何时候都不要想着改变什么人,而是尝试去通过适应、和环境的改变,让你自己产生一定的影响力,然后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去影响别人
育儿先育己,对孩子潜移默化的以身作则影响,说的恰恰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关于未来十年里的一些育儿高级手法,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