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王树增《天著春秋》首发对谈,近日在北京举行。作家莫言、评论家李敬泽与王树增围绕本书,畅谈书中所呈现的夏商至春秋的历史风云。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天著春秋》以夏商至春秋的10场古代大战为轴,描绘出朝代更迭、王权兴衰、家国纷争,诸侯并起的繁盛历史图景,书写中国古代战争峥嵘气象。

王树增说:“无论是读古代的战争还是现代的战争,实际上还是观照自己生存的命运和环境,使我们的内心能够更安稳一些,看问题更理智一些,活得更通透一些。文学归根结底是写人的,不管是五千年还是今天的,写他们的挣扎、他们的苦、他们的乐,我觉得这是文学的本质。”


王树增。主办方供图

在莫言看来,王树增不仅是讲述历史,还对每一场战事有精辟的个人认识和看法,这让他很佩服。每一场战事在史书里的记载都比较简单,有的就几行字,王树增根据史书把它铺展开来,而且对当时军队的制度、装备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有很多精彩的细节。“我在《红高粱》系列等小说里,也描写了战争。但我是客观地描写了主观的战争,王树增是主观地解读了客观的战争,这就是我们两个的区别。”


莫言。主办方供图

王树增向现场读者们解读了《天著春秋》书名的含义:天,指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具体到春秋时代,人面对自然和族群,有太多无法解释、无法掌控之事,只能幻想人世间之外有一个力量存在,影响着他们的生存和命运,这就是天。到今天,中国人仍常说“人在做天在看”,这与先祖的心理暗示是一样的。天著春秋,就是春秋时期不可抗拒的历史前行大势。

李敬泽评价,王树增的非虚构写作,既写到了事,又写出了人和精神;既写出了历史的大脉络,又写出了历史的细节和质地。“《天著春秋》谈的不仅仅是战争,我们从中能看到的是,我们民族最初的那些精神、那些感受力、那些价值观是怎么来的。”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