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上是厚厚的积雪,一脚踩下去,不知道踩到的是石头、树根、还是沟壑。高大茂密的云杉林里,冷风夹着冰粒状的雪花,不停吹打在皮肤上。
1月15日,记者跟随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博州边境管理支队小营盘边境派出所民警、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森林草原消防应急分队队员、生态护林员,开展联合清山踏查。
1月15日,小营盘边境派出所民警、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森林草原消防应急分队队员翻越沟壑。杨天祥 摄
新疆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当日的气温为-25℃—-28℃,大家的脸颊、鼻子和耳朵,不到半小时已冻得通红。
该保护区位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的阿拉套山北麓,北部与哈萨克斯坦接壤,东临阿拉山口市,面积314平方公里。
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海拔最低310米,最高3670米。这样大的海拔落差,为众多珍稀动植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家园,对巡护人员来说,就要面临高原反应、体力消耗大等问题。
早晨9时,联合巡逻队出发,车辆行驶了不到500米,就因积雪太厚无法前行。只能踏雪步行。
一边是连绵起伏的山峦,一边是葱郁挺拔的丛林。民警们目光坚定,对周围的动静保持着高度警惕。
“后面的人跟上,保持队形和节奏。”带队民警刘宇航大声喊道。工作6年来,他经常和同事一起巡边,经验丰富。
一路上,刘宇航讲述着巡护路上的故事。说到队友救助受伤野生马鹿,不慎滑下山摔断腿的时候,他的声音变低了。他说,大家都怀着赤诚之心,在呵护这片土地。
“走过巡边路,才知国之大,有国才有家。”刘宇航扭过头大声问:“是不是,同志们!”
“是!”身后传来洪亮而整齐的回答。
3个小时以后,众人抵达了玉科克林业管护站,这里除了站长和生态护林员,还有2只牧羊犬和2匹马。
“来,参观一下我们的家。”生态护林员努尔夏提·叶尔包指着面前的管护站说,他和妻子在这里生活了5年。管护站的自来水管已经冻住,努尔夏提挖了些干净的积雪,为大家烧了壶水。
“巡护时,馕是常备干粮。夏天找泉水,冬天吃积雪是常事。”努尔夏提一边说着一边牵马,两只牧羊犬立刻跟上,“保护区里情况危险复杂,狼、雪豹和棕熊多得很,所以每次巡护至少两人同行。马是我们的‘车’,狗是‘保安’!”
穿林海、爬沟壑、翻雪山……一路上,尽管有马匹助力,遇到爬坡过沟的陡峭路段,还是要靠步行。雪层没过膝盖,每迈出一步,仿佛置身在白色“沼泽”中,双腿渐渐变得酸软乏力。
“这里一年四季刮风,冬天下完雪,冷风一吹,扬起来的雪就把路全都盖住了。”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森林草原消防应急分队队长依布拉说,如果迷路,他们会顺着野生动物的脚印走,再参照手机巡护系统的定位,或者爬到山顶,用望远镜和对讲机与同事联系。
除了巡护,依布拉最担心雷击火灾,还有瓶子、干木头、化学药剂以及不易降解的垃圾,它们易燃,污染土壤,还容易被野生动物误食。
1月15日,联合巡逻队在野生丛林里巡护。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白素君 摄
当日16时,停下休息时,努尔夏提递给记者一架望远镜,能看到远处的灌木丛中,成群的野生马鹿,有的正低头觅食,有的来回踱步。
“保护区有1676种植物,179种陆栖动物和鸟类。夏天草比人还高,巡护中经常碰到野生马鹿、猞猁、狗獾、棕熊和狼等野生动物。”努尔夏提说,现在生态越来越好。
“快走吧!这里的天气变化很快,大风和暴雪来了会迷路。”努尔夏提说,他从小在马背上长大,对草原和山川地形很熟悉,对高海拔和恶劣环境的耐受力也强,这是很多农牧民从事生态护林员的先天优势。
当日17时,行至乌兰达坂地段,穿过一片野生桦树林以后,队伍的速度慢了下来。这里海拔较高,积雪终年不化,还要翻越几座山坡和沟壑,才能完成此次巡护。
翻越沟壑时,大家在前拉后推中奋力攀爬。
1月15日,联合巡逻队在离开松树林地段。芦胜磊 摄
“在山上巡逻,摔倒受伤很常见。特别是雪天,下坡和过河的时候,绝不能骑马,一旦马蹄踩到石头或者冰面打滑,就会人马两伤。”努尔夏提说,巡护过程中,人员摔伤和马匹死亡情况年年发生。在爬坡时,记者也因踩上了石头摔倒。
当日19时,众人抵达1号林班的雪山脚下,29公里的巡护任务结束了。
10小时,29公里,伤痛和疲惫,让记者深深体味到了那句——“走过巡边路,才知国之大,有国才有家。”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