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接收,却主动深度思考处理信息背后的含义……
对于外界的刺激,如声音、光线、气味等,有更强烈的反应……
对他人的情绪和需求非常敏感,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他人的感受,有时甚至会吸收他人的情绪……
有活跃的想象力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喜欢深入思考和探索内心感受。
能够注意到常人可能会忽视的细节。
在社交或高压环境中容易感到疲惫和压力。
有强烈的道德感和正义感,他们关心社会问题和他人的权利。
更容易经历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以上的“坑”,老游全中。
懂的都懂,不懂的不需要懂。
高敏感的小伙伴们,今天这本书是带给与老游有同样困扰的你。
01
《高敏感是种天赋》属于心理自助类书籍。
作者伊尔斯·桑德是丹麦的心理治疗师,她本身就是一位高敏感族的一员。
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高敏感人群认识到自己的特质并不是缺陷,而是一种天赋,并且提供了方法来应对由于高敏感性带来的挑战。
“高敏感不是病,而是一种天赋。”
“高敏感”看起来真的就像是一种缺陷,就如同在沙漠中游泳的鱼,因为天生适应不了“干旱、粗糙”的环境,而费力的呼吸。
“我们不需要改变自己,而是需要改变我们对自己的看法。”
书中提供了19个方法来面对自己和外界的沟通,以及14个自我肯定的魔咒,帮助高敏感人群肯定自己的独特性,感受更多、想象更多、创造更多。
这些方法不一定对每一个高敏感的小可爱都适用,但选择其中愿意尝试的去试一试,还是值得的。
本书把高敏感人群对细节的敏感、思考问题深入、同理心爆棚等特点,都说得透透的。
“深度处理信息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的挑战。”
因为作者本身的高敏感特质,也因为这份特质最终带给她的勇气。
02
所谓“高敏感”,其实就是一个人的感官能力很强,他或她能“看见”自身及身边人事物微小的变化和波动,且常常不自觉或者不受控制地“反应过度”,容易“被情绪淹没”的一种人格特质。
生而成为“高敏感”,不要厌弃自己为何不能自在融入这个嘈杂的社会。
而应该利用这样独有的天赋,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作者伊尔斯·桑德提供了一系列具体的方法和策略,老游在这里给小伙伴们简单列举一些:
1.自我接纳
肯定高敏感性是一种天赋,而不是缺陷。
接纳自己的敏感特质,理解这使你与众不同。
2.接纳始于了解
了解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到过度刺激,识别触发敏感反应的环境和情境。
“高敏感人群的敏感性,使他们能够更深刻地体验生活的美好。”
毕竟这就是优势。
3.设定界限
学会说“不”,在需要时设定个人界限,避免过度承诺和社交疲惫。
“我们对批评的敏感性,使我们在艺术和创造性工作中表现出色。”
创造一个安静、安全的空间,供自己放松和恢复精力,比如设立一个独处的角落。
4.学习至少一项情绪管理技能
如深呼吸、冥想或正念练习,则只要是帮助自己尽量减少内耗。
5.选择合适的社交场合
减少不必要的社交,带来负担的社交尽量不要参与。
“我们需要学会区分自己的感受和他人的感受,以避免过度吸收他人的情绪。”
高敏感的人在人群中会不自觉变成垃圾情绪的“吸尘器”而不自知。
直到筋疲力尽甚至怨声载道,才惊觉为时已晚。
勉强建立的社交和人际关系,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6.利用敏感
将敏感性转化为优势,利用自己的同理心和深度思考能力。
“我们对批评的敏感性,使我们在艺术和创造性工作中表现出色。”
去寻求这样的工作,发展这样的工作,而不是被动等待适合环境的降临。
7.允许自己定期独处
这话乍听起来容易,实际上至少仔细审查内心,就会发现,许多时候我们是不允许自己独处的。
会给自己扣上许多负面标签,比如“孤僻”、“与社会脱节”、“无法适应社会”……
“高敏感人群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独处,这不是缺陷,而是恢复精力的方式。”
这不过是个合理且正当的需求。
是高敏感“保命”的守则。
03
老游当初读到这本书,感觉就像找到了共鸣。
每次翻这书,都感觉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人能与老游感同身受。
“我们不需要总是追求快乐,有时候,感受悲伤和痛苦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因此,即使这本书中提供的一些方法未必适用,但每每看卷,还是可以获得心灵上的安慰。
“我们的价值不在于我们如何适应世界,而在于我们如何为世界带来独特的视角和深度。”
这是初衷,是开始,也将成为归宿。
“高敏感不是病,而是一种天赋。”
这话让我重新认识自己,并决定开始欣赏自己。
高敏感的伙伴们啊,你或许是如此地敏感又脆弱,以至于这本书上的方法都帮不了你。
但是如果你能看到这里,至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你,至少还有作者和老游与你有一样的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