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我们成功举办2024”买点好的”沙龙活动,在【吃点好的·万物皆可减脂餐】专场,我们分别与餐厅主厨、营养师、食品研发者、美食编辑探讨了各种“关于吃饭的迷思”和行业内幕。

营养师亲自盖章麻辣烫也可以吃成健康餐?配料表越短越健康吗?怎么判断一道菜的好与坏?网红餐厅主厨现身说法讨论到底什么叫“网红美食”?“小红书出片率”也是食品研发的重要指标?

通过这次对谈,引发大家思考如何在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迷人眼的食品产业链中,建立对自己有益的饮食模式和生活方式。


氢商业 :各位对“万物皆可减脂餐”有什么感知吗?


月莞柔

在我的饮食系统里没有减脂餐的概念,但是我会有“脂肪额度”,比如说我知道那个奶油奶盖是高脂肪。快乐的时光肯定要保留,但是我每周只给自己一个额度。比如今天上午跟大家分享完,我喝了一杯奶茶,下午又跟小姐妹去逛街,奶茶是社交不喝不行。那我今天喝两杯怎么办?不好意思,我下周没额度了。



崔迪

以厨师身份来说,我跟大家可能有点不太一样,因为厨师是一种体力劳动,所以我从来不考虑减脂的问题。 但是我一天就是只吃一顿饭。 可能在下午 5 点钟,因为我大概中午 12 点才起来,所以今天我起得很困难哈哈哈。 晚上 5 点钟吃一顿之后,晚上我也不会再吃了,但这一顿我会吃的比较多,因为做厨师吃的话,很多时候你是没有时间吃。 尤其作为主厨,每炒一个菜我都会尝一口,所以它相当于少食多餐。

观众:哈哈哈,那也太多了~~(◍>◡<◍)


我是做很重体力劳动的,不可以控制饮食。 当很长时间不吃饭叠加工作压力的时候,你会很容易情绪崩溃。之前发生manner 咖啡店员跟顾客打架事件,其实就是因为他没有吃早餐,所需能量摄入不足,他又在进行很重的体力劳动。其实光站一天也是很大的消耗。

然后我觉得在就是厨师行业或者体制劳动行业,女性优势比男性大,因为女生耐力更强,能量消耗持续更久。我认识一个做厨师的肌肉男,他工作四五个小时之后就不行了,必须要去吃饭,因为代谢量很大。

氢商业 我觉得嘉宾说的是就是减脂餐这个事情是一个因人而异,每个人有自己的身体节奏跟生活习惯。互联网平台上的表演式减脂餐,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下一个问题是,有种说法是“配料表越短越干净”,各位如何理解干净饮食的概念?


毛蕾

我理解干净饮食是,新鲜和天然,更少加工环节。我是觉得从营养的角度来讲,干净饮食对健康有益的,但是并不是说越干净一定越健康。其实所有的健康饮食它都要建立在一个基础框架上,比如211饮食结构。有的人单纯试吃的很干净,那可能他挑食,他只吃蔬菜也不健康。


我反思为什么自己会得暴食症,可能就是因为吃得太干净了,我只顾热量和健康程度,没有考虑我的心理和精神也需要愉悦。


陈一日

不一定配料表越短越好,而是知道配料表里是什么东西更重要。 我在生活里很爱做吃的功课,但并非研究这些食物到底有多少热量、能不能抗炎。而是拆解一道菜、一种食物做出来的步骤,什么食材、添加了什么配料,知道自己吃的到底是什么,更让我放心。



月莞柔

有这样的说法。不过从商业的角度来讲,配料表越短越值钱哈哈哈。我觉得关于配料表长短,首先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适合短配料表,比如纯牛奶配料表里只有生牛乳,可以通过无菌罐装不加防腐剂做到一年保质期;一些烘焙类的产品等含有糖或者高蛋白,非常容易变质,必须要添加防腐剂。对于食品研发,除了美味、方便健康,最基础的其实是安全。食品是入口的,它一定要是安全的。

配料变长有它的合理化。另一方面虽然我自己是做大宗工业食品,生活日常我还是和身边人讲,如果我们可以吃到新鲜的食物那就选择新鲜的,如果有水果我也不建议大家喝果汁。

我们的冷链物流非常的发达,我们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来自全球的新鲜食物。所以如果我们能吃新鲜的,那就吃新鲜的。但出差或者工作太忙,吃包装食物也是一种必然选择。前提是合法合规正能正规厂家生产,找靠谱渠道和靠谱的品牌。


崔迪

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会吃外卖吗?

透露一个行业观察,人均 80 以内的外卖吃到的大概率都是预制菜。预制菜的配料表我们无从知晓,现在预制菜垄断可能 90% 以上的外卖品类,尤其带有国潮包装,或者说人均 30 以内的外卖,如果不是预制、商家基本不赚钱。

预制菜有利有弊,它会淘汰很多没什么创意、可替代的厨师,它也是中国进入工业化规模化生产的表现,提供便利且安全的餐食。 它可能比厨师现炒更干净。毕竟它经过了高温消毒和真空包装处理。只是说在高温杀菌后营养和味道可能会损失很多。


只是我觉得人不能天天只吃外卖预制菜。如果家附近或者你公司附近有就是实体门店,建议多去堂食。线下吃你收获的那个东西一定是比你点外卖的性价比更高,也可以实际看到这个店的卫生状况、食材状态。多走两步路,还能帮助消化。连锁餐厅一定就是外卖的价格是比现场更低的,按照商业逻辑,线下也能吃到同等价格分量更大的。

氢商业 :为什么我们跟食物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或者会更容易受到进食困扰?首先聊聊食欲,各位嘉宾有没有就是刻意控制食欲的时候,以及在什么情景下会控制食欲?


毛蕾

食欲是很自然的事情,之前提到我减肥都是在一味的压抑自己的食欲。我有一个典型状态是,来月经之前的一礼拜左右会有明显的食欲暴增现象。

很多女生或许都有相似体验,这其实是很正常的一个经前综合征的表现之一,月经前的 7 到 10 天有一系列的身体和情绪反应,包括食欲的增加、心情的大起大落,这跟我们的激素水平有关。

食欲就像弹簧,你越压制它它可能会让你更加的渴望。所以我也会顺应说这也是激素水平的波动这么一个自然的规律,听从自己身体的反馈。


陈一日

我应该从小到大没有克制过我的食欲,我觉得我人生里面唯一需要控制食欲的时刻应该就是生病的时候,维持忌口的目的也是恢复食欲。

外界的声音仿佛是有很大的食欲你就会变成一个懒惰的人,然后发胖。但食欲有很多积极的一面。因为我有食欲,所以我就有对食物的探索欲,想要去了解世界上更多的不同的食物。

食欲让我解锁了一个新的学科,我把食欲表达为一种好奇心,过强是纵欲,食欲是刚需。


崔迪

如果随时都能喝到水,其实你对水的欲望就不会那么强。我特别喜欢依赖直觉吃东西,其实你的身体会告诉你想吃,那就去吃。


我发现小孩子想吃零食什么就给他吃,让他吃到,很快他就不想吃了。另外我是可以从饥饿感获得快乐的人。这是内啡肽带来的快乐,饿的状态下你吃食物是会更美味的,有一些厨师其实体型很瘦,因为ta需要敏锐地感知食物的味道。

氢商业 :嗯,无论是饥饿感还是饱腹感,都顺从自己的身体需要。食欲其实是是生命力的一部分。在陈一日的播客里提到有小孩味和成人味,比如孩子更喜欢吃甜和酸,成年人更容易接受苦和辣,有没有男生味、女生味?


陈一日

当时做这一期话题是想打破刻板印象,其实很多成年人都会保持着不同程度的小孩味,比如长大后依然爱吃甜食。比如我的搭档是福建闽南人,她在很小时候就已经保持吃苦味的习惯了。


崔迪

所有的味觉偏好都是由过往经历决定的,作为厨师我会刻意训练自己的味。 比如我们其实肯定天然不喜欢吃折耳根,但是为什么贵州人这么喜欢啊?一定有原因,所以当时我在贵州每天吃折耳根,刚开始完全不能接受,经过多天强迫自己的训练,突然开始觉得哇这个好好吃,发现当地折耳根有一点清甜在里面,当搭配辣和酸等重口味,它能产生中和效果。从医药学上讲,它还会就是去火解热效果,所以背后有原因。

氢商业 :接下来我们聊聊网红美食的话题,是否现在的网红美食越来越千篇一律和无聊?


崔迪

作为网红餐厅的主厨,我先来说一说哈哈哈。网红对我来说是一个中性词。你能在网上吸引到大家,顾客因为感兴趣主动传播。

不一定网红打卡美食就意味着只好看不好吃,好看和好吃是两个维度,做得好的网红菜一定是又好看又好吃的,难度更高。可能市面上 80% 的网红菜,只顾及到了好看。上海有很多中餐的Bistro或者创意菜,它也是网红菜,其实不是我们想象中只有西餐摆盘精美,它的网红属性不在于有多好看,而在于它有饭张力。

对于我们这些餐饮从业者来说,网红是我们很渴望的东西,它是免费的宣传,对于一个店存活来说很重要。餐厅纯靠口碑人传人的时代已经过去,在大众点评和小红书上一道菜必须具备视觉冲击力去。单如果只是网上红,到线下发现不是一回事,说明这家餐厅错失了一个真正会为你消费的客户。



月莞柔

从 2018左右年开始,我们食品产品设计 时,会加入一个标准叫“小红书出图率”。 我们之前讲美味、便携、健康,现在要加入好看。无论是包装设计还是造型,我们发现如今食品长得越来越奇怪了,之前遇到一个客户,他要做一个芒果巧克力,芒果一半裹巧克力,一半不裹巧克力,这个工厂怎么给你做?只有甜品师能做出来,但无法进行量产。

不管是餐厅还是食品企业,不得不被颜值经济裹挟。特别你做一个新品牌新产品,首先需要被大家看到。 现在我们的媒介非常丰富和碎片,不像以前我去CCTV打个广告能卖几个亿。现在我们得求着主播们带货,而且主播也要看产品和ta的调性是否匹配。我在网上是个精致女生,你拿着一个丑不垃圾的食物,对方会拒绝。


陈一日

我感知到的是大家在传播美食的过程变得越来越无聊。 我们看小红书时发现图片拍摄角度、构图调色、滤镜,标题文案重复率咋这么高?如果说这个圈子里有查重率的话,那每个人都是不及格的。第一个人用糯唧唧形容食物,所有人都开始用。还有同质化标题,比如“北京你不宣传这个食物,你糊涂啊。”我不排斥做得好的、有创意的网红餐厅,他红是应该的。我所讨厌的是它明明这么普通,却又那么红。



毛蕾

从这个营养健康的角度来看,有一些网红餐营养是没有太大问题的,比如拍起来颜色很好看,用一些五颜六色的食材,说明搭配比较均衡。所以网红食物可以不用一棒子打死,只是不要本末倒置,不是为了追求网红属性,而制作或者品尝一道食物。


崔迪

嗯追求好看也是一种情绪价值。为什么我需要在好看的餐厅吃饭?作为餐饮人来说,就是环境服务口味里,口味不是排第一的。一个厨师做的菜怎么样,可能只影响这个餐厅生意的20%,大部分普通消费者其实没有办法品尝出好吃不好吃,确实品尝美食是需要训练的。中国人吃饭更多吃的是一个社交。我今天和朋友一起吃饭,开心是最重要,在一家很漂亮的餐厅、有很好的服务、菜品也很漂亮,基本就可以了。就至于这个菜好吃吗,每个人的评价标准都不一样。

氢商业 :正好说到“品尝美食需要训练”话题,什么维度和技巧判断一个菜或者食物好还是不好?


陈一日

吃需要不断训练,慢慢积累经验,也可以去看很多跟这个食物有关的书和资料。每一种食物已经产生了大量的教材,包括美食手册和菜谱,这些资料都在帮你解构这个食物到底为什么好吃,懂得理论之后,自己是会有一个评判标准,要先去建立那个标准。


月莞柔

我发现今天我们四个人,对于好吃的理解分为四个派系,陈一日是多元派、毛老师是自然派、崔主厨是直觉派,我作为食品研发者,属于简单粗暴派。最简单的一个标准:糖油混合物就好吃的、甜味的一定是好吃的。

按照这个标准,现在工业食品的生命周期是非常短的,很少一个企业会认为产品可以卖10 年,3年都不敢想。我们从小喝到大的旺仔牛奶,它已经存在多少年了?你现在喝它依然好喝,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你从小喝到大有怀旧情绪,另一方面它是真的甜啊。在你从小喜欢吃甜的时候,它就走进了你。尤其是养乐多,背后是一个心机的故事。养乐多在日本最初面向儿童市场,而不是成人市场,因为他想做更长周期的一件事情,所以把甜度加高一点,小朋友喜欢。所以这群小孩跟着养乐多一起长大,从小自己喝养乐多,当ta成为父母,会让小孩喝,成为爷爷奶奶,让孙子再喝。


崔迪

如何判断好和坏,我推荐大家一本书叫《味觉猎人》。我们是有很多对于吃的一些谬误和认知,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吃这门科学。

除此之外,我觉得就是大家就是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对大部分人来说,吃应该是生命中一个放松的时刻。我作为厨师,我并不希望大家很绞尽脑汁思考:这道菜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我是希望大家就是回归吃的本质,吃东西可以给你充电。如果我做出让人吃了幸福的菜,我也很幸福。不管从健康还是美味的角度,希望大家都吃得快乐轻松。


氢商业 :我们人类终究是杂食性动物,所谓健康美味,就是大家要吃更全面的食物。对于行业来说,也需要不断创创造新的食物和口味。

现场观众也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

观众一 :我有一个朋友在用单一饮食法减肥,今天一天只吃黄瓜,明天只吃鸡蛋,想问毛蕾老师ok吗?担心营养元素不够可以通过保健品单独补充吗?

答:食物很神秘,人类还没有完全探索清楚,食物很多营养素是我们还没有发现的。营养师一直在倡导的就是其实没有任何补给,能完全替代天然食物。单一的饮食减肥法,我觉得ta也坚持不了多久,你说ta能不能瘦呢?肯定会。但可以一直坚持这样的饮食吗?做不到啊。

观众二 :我会自己前一天晚上做饭第二天带到公司去加热一下再吃,吃剩饭健康吗?

答:没问题我也带过饭,有风险需要规避一下,我建议你做好了马上装盒。饭菜在外面暴露的时间越长,越可能有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观众三 :想问崔迪,作为主厨进行菜系创新和融合的步骤是啥?

答:到达一个地方,当地特色我全部都会吃一遍,根据当时我吃过的记忆,提取印象最深刻的味道。同时结合市场需求创新。比如说我最近做了一个虾酸牛肉锅,在上海很少能吃到这道菜,它是一个稀缺产品。现在上海普遍有酸汤锅,大家对这个品类有基本认知,我觉得好的创新,是在食客已有认知基础上,加一点点改良。

我是新疆人,有 一个资深同行建议我做新疆Omakase,我说上海人连传统新疆菜都没吃过,做一个创意新疆菜,大家是以什么认知在去吃这个东西?根本就吃不懂。创新只要领先于市场一小步就可以了。

观众四 :如何看待食品开始逐渐保健化?

答:因为我们已经满足吃饱的问题,我们其实是需要吃好一点。对商家来说这是生意密码,对消费者来讲,首先判断我是出于什么目的吃这个东西?比如一个号称高蛋白巧克力产品,我们在选择的时候,首先第一个食品一定要好吃,如果这个高蛋白巧克力不好吃,那你吃了很痛苦,那就不要选择。其次我们每天饮食中其实不缺乏蛋白质。所以选择功能性食品的时候,要考虑的是质价比,购买维 c 软糖,如果需要补充维c,吃点维c片和泡腾片都可以达到目的。你不能因为想补充高蛋白所以选择了一块巧克力,这个逻辑是错误的。


以下是各位嘉宾的个人分享——


崔迪

“作为厨师,我不太关注怎样可以吃得更瘦”

我是今天唯一一个没有做 PPT 的,沙龙上我们就用比较轻松的方式分享。今天这个主题,作为厨师其实我是不太关注「怎么样可以吃得更瘦」,因为我的主要的目标是让大家觉得这个菜好吃,享受吃饭。

食物对于我来说是一个享受,然后认识自然的过程。每个地区的人面对自然会产生什么灵感去创作这个美食?我觉得这两点是让我非常感兴趣。

然后以及在我去探索国内国外这个不同地区,人们对于美食,对于食材的一些创作,我会发现其实人类面对美食时,智慧和灵感是相通的。西安的这个肉夹馍和希腊的皮塔饼,是同一个东西,把饼烤后切开,加一些肉。

然后包括像这个潮汕的生腌和南美的赛比切也是同一个东西,两地都在同一个纬度,都是沿海地区,所以会产生类似的处理海鲜的方法。南美这边产柑橘类的水果比较多,就会用水果进行调味;潮汕地区就会用像沙姜和酱油去调味。我觉得是跨越大洋的一个碰撞。这也是为什么我自己想要做新中餐,打破全国各个菜系的壁垒。


我生长在新疆但我是汉族,对新疆菜没有什么归属感,11 年前上大学开始在上海生活,仍然没有对上海本帮菜有归属感,所以我会想,如果我们这一代就是会从其他各个省份迁徙到大城市的年轻人,属于我们的美食应该是什么样子?我觉得对于生活在就是北上广这些大城市的年轻人来说,他可能会觉得我今天吃饭我是无关乎你是什么菜系,我不一定非要吃我家乡的菜,或者我不一定非要吃北京菜、上海菜,而是什么好吃就去吃什么。

所以我理解了一个现代年轻人的喜欢吃的一个中餐,是跟菜系无关,现在物流很发达,来自全国各地的所有的好的食材和口味有条件实现融合。 比如说四川的宫保味型可以和其他味型融合,比如用四川的手法去烹饪东北的食材。

作为厨师我更在乎这个东西它“真的好吃”,能够让你产生满足感。毕竟作为打工人已经很辛苦了,吃饭不仅能获取能量,更是味觉享受。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有“享受”的过程,因为据我的了解,很多朋友来到我的餐厅吃饭,我跟他们聊天,他们说自己平时根本不在乎食物是什么味道。比如我们习惯边看剧刷视频边吃饭,关注点在视频上,你不会去在意口腔中发生了什么。

教给大家一个简单恢复味觉感受的方法,比如你现在很久没有进食了,放空状态,吃一颗苹果,这个食物是你平时不会在意味道的东西,这次你全身心的专注在这个食物上,从咬它的第一口开始,感受牙齿跟苹果的碰撞,在咀嚼的过程中感受它的汁水出来的过程,用口腔内嗅觉感受它的香气。

人类的味觉是只有酸、甜、苦、咸、鲜五种的,但为什么你吃一个番茄它是酸的,吃一个柠檬它也是酸,人类却能尝出它们是不同的东西,因为我们有「口腔内嗅觉」,气味分子是辨认不同食材的一个关键元素。回到吃苹果的过程,受苹果触觉、嗅觉和味觉的变化,感受我们口腔里分解蛋白淀粉的酶让苹果变得更香甜。

当我们真正专注在食物上,我觉得这样还会更健康,因为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咀嚼它、吸收它,不会吃得囫囵吞枣、过于饱腹。享受食物本身,也是让我们吃得更健康的途径。


陈一日

“我每天都在吃和寻找吃的路上”

在现场嘉宾中,我是一个离大家最近的人,其他人的身份里有主厨、营养师、食品研发者,我是一个纯纯的美食爱好者。

我是中文系出身,不出意外我现在应该会成为一个语文老师,出了点意外,偶然机会我认识了企鹅吃喝的老板。进入一家美食内容公司,是种怎样的体验?

我学到的第一件事是如何客观拆解一个食物好吃。比如这个食物用了什么食材让它变得好吃?用了什么烹饪方式让它变得好吃?怎样组合让它变得好吃?食物变得好吃是一个方法论。我希望为大家破解方法论。

我本身很爱旅游,于是写了很多城市指南,跟着当地老饕,吃到本地人生活几十年才会挖掘出来的一些犄角旮旯的老店,中国各个区域,每个县城吃的都「非常精彩」,他们有独特的食材,独特的做法。

我的家乡是浙江诸暨,但我从来没有去好好的探索过这个城市。我们那边有个村叫岭北,他们有特制的盐焗鸡,只有在村里流行。如果大家有感兴趣的话,可以回自己生活的地方,了解家乡的一些村落中没有出圈的食物,你会发现原来家乡比你想象中的更好吃。


品尝美食是一个训练的过程,我们不是一开始就能接受那么多味道,也不是一开始就能把味道吃的这么多细。所有的味型吃很多遍,于是吃这件事情可以成为自己的经验和方法。后来我认识搭档陈晃瓜一起做了档叫“吃里扒外”的播客,我们都是会为了吃专门去到一个城市的人,播客里聊了很多话题,比如边走边吃、路边摊、菜市场。去到一个城市,第一步是走进当地菜市场,在菜市场你可以快速了解在这个时节、这个城市它正在流行什么食材。

美食成为我的乐趣和事业,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因为我本身很爱吃,我对吃有很强烈的表达欲。


毛蕾

“作为营养师,我也可以吃垃圾食品”

我是播客「食愈」主播毛蕾,我们还有另外一位主播也是我的好朋友阿俏,她今天没有来。今天很开心能跟大家线下面对面交流。除了营养师的身份,我也是一个前暴食症患者。曾经有反反复复的减肥经历,因为一味的压抑食欲,给自己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所以我想分享一些对健康生活和健康饮食思考。


健康饮食不是只有一种形式,也不应该是带给我们压力,我们需要跟食物做朋友,和自己的生活松绑。所以今天我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我们说健康饮食或健康减脂适用的一个底层逻辑——211 饮食。这个方法包容性很强,轻食沙拉还是涮火锅,这个法则它都适用。

什么叫 211 ?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拳头拿出来,它指的就是我们每一餐需要的分量,包括两个拳头左右的蔬菜,一个拳头左右的高蛋白食物、一个拳头左右的主食。

每一餐我都尽量有配到蔬菜,蔬菜的比例相对较大,因为我是一个湖南人经常会吃到一些很辣的食物,但这个不妨碍我们的健康饮食。不过并非我所有的生活都是这样,那就太不快乐了。晚餐或周末我也会经常出去吃,这并不妨碍我保持健康。麻辣烫也是可以吃成健康餐。我们可以掌握一些技巧,比如吃麻辣烫先选一些蔬菜,按照彩虹原则,不同颜色的蔬菜我都来一点,高蛋白的食物部分,麻辣烫里面的豆腐和鹌鹑蛋、千张和鸭血,属于高蛋白。还有一些鱼虾类也是可以选,精加工的丸子不建议。主食选择很多,土豆片、藕片、玉米都不错。

去吃面条的时候有个问题,通常一大碗就是面非常多,主食非常多,但蔬菜很少,所以我一般会剩下一些面条,再加一份小菜或者凉拌菜。其实只要有一个 211 大框架在脑子里,都不会太跑偏。想吃零食可以选择水果和坚果,一天半斤左右的水果,或者一小把坚果,这是相对比较健康的。

那是不是我就不能吃冰淇淋,不能吃甜品,不能吃蛋糕,不能吃油炸食品了?也不是,作为营养师我平时也会吃垃圾食品!但是分享一个方法,掌握二八原则,总共 80% 左右的时间,吃的是相对健康的,按照健康饮食原则搭配,我留出 20% 左右的时间,允许自己吃一些非常想吃的。达到健康、美味以及快乐的相对平衡。


月莞柔

“在吃的健康面前消费者会自己骗自己”

我在即刻上的标签是学食品、干食品,大学是食品工程专业。后来在乳制品公司工作了五年,也在巧克力等食品行业工作过,目前在保健营养、膳食的原料和供应链公司工作。我希望大家了解食品行业真实的情况。

比如“健康的东西为什么这么难吃”。其实舌头是知道真相的,首先我们吃到一个东西,你觉得它很甜,那它一定有糖,包括代糖或者糖精。有的时候就路过烘焙店,感觉好香,那是黄油的味道、脂肪的味道。那我们吃巧克力很甜,口感如果很丝滑,像慕斯一样,那是脂肪的特有口感。

热量有多少我们的身体是知道的,比如说奶盖,纯茶很健康,但奶盖是糖油混合物。好吃的东西它一定是香味来自于脂肪,蛋白质和淀粉提供了重要结构。盼盼法式小面包口感不如面包店里的,因为它为了做到长保质期,将水分活度控制得非常低,淀粉更干,同时小面包价格实惠,所以它也加不了很多黄油。一个好吃的面包它一定是有用到了很好的淀粉,很好的黄油。

于是我们在做食品研发时遇到了一个悖论。

我们做出 0 卡0 脂肪0 淀粉的健康食物,就是不火。消费者是用脚投票的,消费者都会“自己骗自己”。当你在家里刷着社交媒体种草,在做明天购物决策的时候,会想最健康的面包是什么?最低热量的面包是什么?于是大家搜到都是这样的内容;但明天我要去买面包了,当靠近面包店最后一米的时候,有一个漂亮的小姐姐走过来,说这是我们新出的品芋泥蛋糕,你要不要尝一下?然后你想到欧包听起来很健康,还挺好吃就下单了。消费者最后一米的决策是非常不理性的。

食品工业的罪恶有很多相关研究,比如你吃薯片为什么停不下来?因为它在研发时强化脆感,调味上加入甜甜的口感,让你上瘾。


大家也不必太过自责和焦虑,我们为什么会觉得甜和油好吃,因为在漫长的人类进化历史中,我们经历过饥饿的年代,需要用最少量的食物获得最高的热量,糖和油是很高效的获取热量的方式。 我们现在的身体还停留在那个阶段,身体还没适应物质丰富的时代,这是身体进化筛选的结果。

最后如何找到健康饮食方式,我鼓励大家多去尝试。不管是从健康角度和食品整个生产链路来看,我觉得我们要什么都吃,拥抱所有的食物,认真享受、认真咀嚼。不管是一包薯片这种工业品也好,还是一道减脂餐。

同时我们的味觉和身体是可以被驯化的。现在味觉很容易被过度刺激,比如说我们特别喜欢重油重辣,但是如果你暂时丢开它,多吃家里面烧的饭,午餐吃沙拉、晚上吃蒸菜,过个半个月你的味觉很难再适应刺激的辣味。


我们现在 20 岁 30 岁,人生的路还很长,我们其实现在还来得及驯化自己。


最后感谢品牌方伊利赞助的酸奶产品和红参焕活奶粉;喜茶赞助的羽衣纤体瓶、超多肉芒芒甘露以及芋泥波波牛乳等产品;霸王茶姬赞助的伯牙绝弦,以及牛约堡赞助的汉堡套餐。让观众在现场吃好喝好。同时感谢「我与地坛」书店的场地支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