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多做一次 CT,患癌风险增加 43%” 这一话题曾登上热搜,更是引发了大众对 CT 检查安全性的广泛关注与讨论。这一说法源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全球健康研究所的Elisabeth Cardis团队在《Nature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研究 。

该研究对欧洲9个国家共948,174名在22岁前接受过 CT 检查的人进行了长期随访。结果显示,每增加一次 CT 检测,患者患血液肿瘤的整体风险会升高 43%,其中淋巴恶性肿瘤风险升高 42%,骨髓恶性肿瘤风险升高 48%。大家不禁会问,CT检查真的如此危险吗?我们还能放心做 CT吗?



CT原理剖析:辐射伤害的来源

CT,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原理是基于X射线对人体的穿透。在进行CT检查时,X射线管围绕人体待检查部位做环形运动,从多个角度发射X射线束穿透人体。这些X射线在穿过人体不同组织和器官时,由于不同组织的密度和厚度各异,对X射线的吸收和衰减程度也有所不同。通过这些图像,医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人体内部组织和器官的形态、结构以及是否存在病变。

CT 检查中使用的 X 射线属于电离辐射。当 X 射线照射人体时,其携带的能量足以使人体组织内的原子发生电离,从而破坏生物大分子的结构。

X射线还可能通过间接作用,使人体细胞内的水分子发生电离,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会攻击周围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脂质等,进一步造成细胞损伤 。如果细胞的损伤未能得到及时、正确的修复,可能会导致细胞突变。当突变细胞不断增殖,就有可能引发癌症。

虽然单次CT检查的辐射剂量通常在安全范围内,但频繁进行CT检查,无疑会增加患癌等疾病的风险,这也是为何研究中会发现每多做一次CT,患癌风险升高的现象。



伤害程度探究:CT辐射安全界限

1、单次辐射剂量

根据国家发布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成年人诊断参考水平》,人体各部位做CT检查时承受的辐射量有所不同。以常见的检查部位为例,头颅CT的辐射剂量约为2-5mSv ,腹部CT的辐射剂量约为6-10mSv,胸部CT的辐射剂量约为5-8mSv。不过,这些数值会还跟设备型号、扫描参数以及医院的实际操作等因素都有关系。

2、安全辐射范围

我国放射防护标准规定,放射工作人员每年剂量限值是50mSv ,五年内每年接受的平均辐射上限是20mSv 。对于普通人而言,每年接受的电离辐射有效剂量不应超过1mSv 。从这个标准来看,偶尔进行一次CT检查,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

一般情况下,建议普通人一年进行CT检查不超过2~3次 。但这并非绝对,如果是因病情诊断和治疗的迫切需要,在医生的专业评估和指导下,即使短时间内多次进行CT检查,也是利大于弊的选择。



临床建议:非必要不做 CT

1、日常情况考量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明确指出,在日常诸多情况下,非必要不做CT。以甲流为例,多数甲流患者仅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此时通常无需进行CT检查。这是因为甲流引发的上呼吸道感染,通过常规的临床症状观察、病史询问以及一些简单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等,基本可以明确诊断和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当身体出现一些轻微不适,如偶尔的头痛、咳嗽等,不要第一时间就想到做 CT 检查。很多时候,这些症状可能是由普通的生理原因或轻微疾病引起,通过休息、调整生活方式或简单的药物治疗就能缓解 。



2、特殊情况判断

也并非所有情况都一概而论地拒绝CT检查。当病程较长,比如咳嗽、发热等症状持续超过一周,且伴有反复咳嗽、高热不退或者持续性的低热,甚至出现气促、气急、明显的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就应该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必要时需配合医生进行 CT检查以评估病情。

再比如肺炎患者,如果肺部存在器质性改变,或者临床表现相对较重,复查时就需要进行 CT 检查,以明确炎症吸收的程度,有助于了解疾病的恢复状况以及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

是否进行CT检查,应在医生的专业评估和指导下进行。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病史、体征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权衡 CT 检查带来的益处与辐射风险,做出最为合适的决策。



CT检查在疾病诊断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要过度恐慌,应科学看待CT检查,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合理安排检查时间和频率 。同时,高危人群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做好防护措施,如戒烟、避免接触有害环境等,降低患癌风险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