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总统在克宫苦等普京一小时,俄伊这次签下的20年“盟约”含金量其实很有限,两国甚至都各自为此留好了退路。
经过3年多的准备,俄罗斯与伊朗终于签署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但从具体内容来看,俄伊似乎都在合作之中,给自己留了一条退路,使得俄伊这份条约的含金量远不及俄朝于去年6月签署的那份条约。
【俄罗斯与伊朗终于签署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
按照俄伊两国官方的说法,此次签署的新条约是对2001年时两国合作条约的更新升级,条约内容涉及了经济、社会发展、人文、国防建设等多个领域。
在共同签署协议后,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都强调了新条约对于发展两国关系的重要性,佩泽希齐扬甚至表示,条约的签署将开启伊俄关系新篇章。
但外界普遍发现,尽管安全和防务领域合作是这份新条约之中的重要内容,但在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份新条约仍旧是一份常规意义上的外交协议,俄伊没有通过这份条约,事实上组成军事同盟。
【俄伊没有通过这一新条约,真正组建军事同盟】
按照这份条约的规定,如果俄伊任何一方遭受他国侵略,另一方“不得向侵略者提供任何有助于继续侵略的援助”,并将努力确保在国际法准则的基础上解决分歧。
也就是说,未来俄伊任何一方遭遇他国武装攻击,另一方可以不向对方提供军事、经济援助,只需要保证不站到“侵略者”一方,为两国在对方陷入战争时保持中立,留了一个口子。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俄朝去年6月签署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中,明确规定了一旦其中一方遭受他国侵略,另一方需要提供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一切支持。
正是因为这一条约的存在,自乌克兰军队攻入库尔斯克后,俄国内就有人讨论是否应该要求朝鲜出兵。如果未来朝鲜决定公开出兵,这一条约也将是朝方行动的关键法律依据。
【乌军甚至抓到了据称是人民军士兵的战俘】
此外,在新的条约中,伊朗没有正式承认克里米亚与乌东四州入俄,而朝鲜是目前全球少数明确承认这两地入俄的国家。这一点也体现出了俄伊与俄朝关系的差距。
出现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如果想要让伊朗承认克里米亚等地入俄,俄方也需要在伊朗与阿联酋之间的“波斯湾三岛”问题上支持伊朗,承认伊朗对于这三个其实际控制岛屿的主权诉求。
但出于维持与阿联酋等国关系的考虑,俄方与中国等国一样,都强调通过和平方式,通过磋商解决岛屿争端。
还有一个细节是,俄伊此次还安排了一次总统会晤,但伊朗代表团抵达克里姆林宫的时候,俄方临时通知伊方,普京还没有准备好进行会面,让伊方在休息室或者回酒店等待,佩泽希齐扬只能带人离开克宫等了近一个小时才回来参加会议。
【佩泽希齐扬被迫等了普京一个小时】
在会见他国政要时迟到,算是普京用来扰乱对手心态,为自己在谈判中增加优势的常用招数,但在多数情况下,这一招都被用来针对那些与俄方关系不佳的领导人。
普京会将这一招用在佩泽希齐扬身上,很有可能是因为,尽管佩泽希齐扬最终签署了这份莱希时代就开始磋商的新条约,但作为改革派人士的佩泽希齐扬自上任后表现出来的亲西方态度,让俄方认为需要给这位总统一个下马威。
这也反映出了俄伊条约没有达到俄朝条约高度的主因:伊朗未来的外交战略存在诸多变数,俄伊之间暂时没有构建军事同盟的基础。
目前,伊朗军政大事的主导权仍旧掌握在85岁高龄的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手中,但在原本的哈梅内伊接班人、强硬派总统莱希意外坠机身亡,伊朗政坛陷入动荡后,一向亲西方的改革派借助总统大选中的胜利,开始在伊朗地缘外交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
【莱希的意外坠机身亡,造成了伊朗政局的动荡】
这就导致了伊朗未来的地缘外交战略可能出现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基本保持现状,积极推进“向东看”战略的实施,同时尽量避免与美国、以色列爆发大规模的冲突,争取修补在加沙危机后受损的地区影响力。
第二种可能的情况是,在特朗普上台等外部因素影响下,革命卫队等伊朗强硬派力量重新压制住改革派,伊朗与美以两国在中东爆发更大规模的对抗。如果现在与伊朗构建了军事同盟,俄罗斯就很有可能也卷入冲突中,这应该是尚未走出战争泥潭的普京政府需要避免的事情。
第三种可能的情况是,改革派力量充分利用伊朗日益严重的经济民生问题,最终反过来压制强硬派,促使哈梅内伊同意伊朗重新尝试与西方全面缓和关系。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俄伊之间的同盟关系有可能受到冲击。
【佩泽希齐扬与哈梅内伊在外交战略上似乎没有完全达成一致】
而从伊朗的角度上看,现在与俄罗斯缔结军事同盟协议,必然会招致美国等方更大力度的外部制裁,不利于伊朗日后更加灵活地处理地缘外交问题。尤其是伊朗改革派,会极力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所以,这份带有安全合作内容的条约,已经是现阶段,俄伊双方维持双边关系的最优解。至于俄伊未来是否有可能缔结类似俄朝之间的军事同盟,则要看伊朗政局的发展走向,以及未来中东、欧洲两个方向上的整体地缘格局变化,能否让双方真正具备构建军事同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