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委员通道”
1月17日上午,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开启,6位来自不同界别的委员积极发声,回应民众关切。有委员建议将郊野公园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逐步实现每个地级市至少拥有一处高水准郊野公园。
广东省政协委员吴英鹏:
鼓励粤港澳律所以更多元方式开展合作
“每到周末,我的律师事务所都会有二十多名香港律师、大律师前来上课,十几平方米的小会议室常常座无虚席。”广东省政协委员、香港高等法院大律师吴英鹏说,这些香港的律师朋友正在努力学习内地法律,备考大湾区律师资格考试。作为义务辅导老师,他会耐心向他们讲解内地的法律制度。
为深化粤港澳法律服务业合作,促进港澳律师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吴英鹏建议加强对港澳律师的专业培训,帮助他们熟悉和掌握内地法律法规,更好适应大湾区法律服务市场。他还建议进一步优化港澳律师在大湾区的执业政策,鼓励粤港澳三地律所以更多元的方式开展合作,积极推荐大湾区律师到区域性和国际性的律师组织和法律机构任职。
广东省政协委员李志坚:
政府引导资金要更专注于“硬科技”和前沿领域
“在科技创新赛道上,无论是突破‘卡脖子’技术,还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如同一场漫长的马拉松,需要资本耐住性子、稳住步子,与创新者并肩长跑。”来自社会科学界的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欧美同学会副会长李志坚说。
他指出,科创企业从萌芽到壮大,仍面临着发展前景难判断、产业和市场培育时间长、成果转化失败率高等诸多挑战。对此,他建议促进资本成为耐心资本,健全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的配置体系。政府引导资金要更专注于“硬科技”和前沿领域,如量子科技、脑机接口等。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和容错机制,多为初创型科技企业技术攻关,为产业资源对接“雪中送炭”。
广东省政协委员桂元龙:
将体育“非遗”融入基础教育
去年以来,“咏春热”席卷欧洲,英歌舞“出圈出海”。太极、舞狮、龙舟等体育“非遗”项目也纷纷走出国门,在海外实力“圈粉”。如今,这些体育“非遗”项目逐渐走进校园,焕发崭新活力。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桂元龙在委员通道上建议让体育“非遗”之花在校园绽放。
他建议深入挖掘具有区域性、地方特色的传统项目,组织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传承人,共同制定体育“非遗”项目进校园方案。同时,将体育“非遗”融入基础教育,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注重技艺本身的精髓与传承价值,不能过于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与新颖,要确保学生深刻理解“非遗”背后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
广东省政协委员林浩添:
建议让科技赋能近视防控
来自共青团和青年联合会界别的广东省政协委员林浩添是一位眼科医生。他分享说:“每逢节假日,各地眼科医院被围得水泄不通。”
为关爱视力健康,林浩添建议保证孩子们的户外运动时间。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最好每天锻炼2小时。建议学校每天安排1节体育课,学生课后锻炼1小时。
他建议让科技赋能近视防控。搭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智能大数据平台,开展近视筛查-建档-干预-科普-复诊等闭环管理,及时对儿童青少年近视进行预警提示,并提供解决方案。
他还建议将广东打造成医学人工智能技术设备研发转化应用及生产输出的示范中心,联合医院、学校、企业等各界力量,在做好近视防控的同时,推动医学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产品输出。
广东省政协委员胡芳军:
普法学法从娃娃抓起 懂法守法从青年做起
来自总工会界别的广东省政协委员、北京德和衡(广州)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副主任胡芳军分享了一句电影台词“法律是天理,是国法,是人情”。胡芳军说,法律从来不只是冰冷的规则,它的温度总是体现在每一个公平公正的案件当中。
“努力让法律条文走进群众心里,推动形成全社会遵法守法、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是每个法律工作者的初心使命。”他建议多讲人民群众关心的法律知识,如民法典中的婚姻、物业、继承等内容。
同时,建议开展精准普法,如针对青少年群体,编写专门的法治教材,定期开展“开学第一课”“模拟法庭”等活动,普法、学法从娃娃抓起,懂法、守法从青年做起。
广东省政协委员张修玉:
建设郊野公园 助绘“绿美广东”
广东省政协委员、农工党省委会委员张修玉透露,2023年至今,以森林公园、郊野公园为主体,广东已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193个,推动实现群众与自然山水的更多“偶遇”。
不过,他也提到,当前,人民群众对休闲娱乐的旺盛需求与全省自然资源的供给存在着矛盾,这对郊野公园的开发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基于此,他建议在选址上,将郊野公园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逐步实现每个地级市至少拥有一处高水准郊野公园。同时,推进乡镇郊野公园建设,方便群众就近游憩。在功能上,郊野公园的开发建设,要立足自然条件,以自然观光、科普教育和野趣娱乐为主,既要保护风貌环境,又要满足多元化需求。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慕媛
■摄影:新快报记者 龚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