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是中医药强省,中药国际化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在“出海”上仍面临诸多挑战。在今年的广东省两会上,一份“推进中药(成药)出口,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的集体提案引发关注。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中医院急诊大科主任丁邦晗教授是该提案的执笔人。
为助力中药走出国门,丁邦晗建议把中医药产业作为广东未来外贸出口新动能,设立中医药贸易促进部门,破除中药出口相关障碍;加大投入支持中医药临床科研,产出一批能说清楚中药治疗目标疾病疗效的研究成果;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和国际学术交流,提升中医药海外影响力。
1月14日上午,政协第十三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大会上,广东省中医院丁邦晗获评广东省政协履职优秀委员。
中药材及饮片出口不升反降
近年来国家对于中医药的发展非常重视,密集出台了众多积极发展中医药的政策。然而从外贸数据来看,我国中药材及饮片出口不升反降,2023年中国中药材及饮片出口额13.2亿美元,同比下降5.9%。2024年前三季度,中药类商品出口贸易金额38.88亿美元,同比下降6%。中药国际化之路道阻且长。
“广东是中医药强省,坐落着广药集团白云山制药这样的全球500强企业,但中药饮片及中成药的出口不仅量少,在全国的占比份额也与广东经济大省强省的地位不相称。”把广东中药(成药)推向世界,是来自民盟的省政协委员丁邦晗的美好期盼。
丁邦晗在专题调研中发现,目前中医药出口的重要性和难点还未得到重视,注册等法规及市场信息壁垒阻碍贸易发展。
一方面,中医药出口总额低,对外贸的贡献小,还未引起政府的重视,行业协会和企业也用力不足,相关外贸增长乏力。
另一方面,出口增长的难度大,海外不同市场有不同的注册审批要求,如《欧盟传统植物药品注册程序指令》要求中药必须按照当地新药注册程序进行审批,时间长费用高风险大。
“大部分中成药的治疗靶点不确定,向海外推广应用难。”丁邦晗说,中成药多以中医辨证作为用药依据,在非中医学语境下是无法理解与很好应用的。当前只有少数中成药通过科学研究可以明确其现代医学体系中的疾病与疗效,绝大部分中成药缺乏可信的相关研究,阻碍了海外临床应用。
右为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中医院急诊大科主任丁邦晗。
把中医药产业作为
未来外贸出口新动能
1月14日下午,在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民革、民盟,科技界,侨联、对外友好界委员界别联组讨论会上,丁邦晗建议,把中医药产业作为未来外贸出口新动能,设立中医药贸易促进部门,破除中药出口相关障碍。
具体而言,在政府层面,设立中医药贸易相关部门(司、处),制订中医药出口规划。搭建中医药服务出口平台,为相关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服务、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全方位服务,推动中药材种植的GAP标准、药品生产的GMP标准等,建立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完善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鼓励企业申请国际专利和商标。与海关联动,细化hs3004打头的8位中药编码,建立专门的中药出口审批绿色通道,为中药产品出口提供“便利”,简化出口许可证、药品注册等审批程序。
在企业层面,指导国有中药企业成立海外事业部,协助推进相关企业能按现代医学的临床试验标准和化学药物的注册要求来审批药品,促进中成药在海外注册。国有中药相关企业责任目标安排海外业务增长指标。
此外,丁邦晗建议,由科技厅牵头,中医药局、药监局等主管部门联合遴选出一批临床使用量较大、疗效确切的广东省名优中成药大品种,加大投入支持中医药临床科研,产出一批能说清楚中药治疗目标疾病疗效的研究成果。
为了提升中医药海外影响力,他建议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和国际学术交流。推动中药相关企业、研究机构参加国际医药展会、中医药学术交流活动等,培养中药、植物药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医药国际化。推动中医药国际标准的制定。推动中医药治疗理念、临床试验结果及法律法规的协调和互认,积极推动中药产品纳入产品输入国的医保报销目录,提高中药产品的可及性和市场竞争力。
采写:南都记者 杨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