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导演大卫·林奇(David Lynch)被称为“伟大的美国超现实主义大师”,他以电影《穆赫兰道》(Mulholland Drive)《蓝丝绒》(Blue Velvet)和电视剧《双峰》(Twin Peaks)著名。林奇擅长拍摄迷幻、前卫、诡异又晦涩的作品,被许多影评人评为“电影中的卡夫卡”:“可以说他的名字已经成了一个形容词。”2025年初,林奇因病去世,享年78岁。“林奇用黑暗的故事将激进的艺术实验与日常的美国生活结合。”英国《卫报》在他的讣告中写道,“没有哪个导演能如此迷幻而天真地诠释‘美国梦’。”《好莱坞报道》则提出,林奇“揭露了美国生活中隐藏的恐怖和荒谬”:“他为我们展示了一面扭曲,但真实得令人不安的镜子,一个能洞察人类内心阴暗面的、极富远见的导演。”林奇的家人在声明中写道,他离开后的世界“顿时空了一大块”:“但正如他所说,‘不要盯着空空的洞看,要盯着甜甜圈看’。今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今天依然是美好的一天。”
林奇一生共拍摄了11部长篇,于2019年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象人》(The Elephant Man)、《蓝丝绒》与《穆赫兰道》盛名在外,它们的观影体验却绝对不能算是愉快的。《象人》讲述一个天生畸形、脸像大象的人如何被马戏团利用、流浪,主角在影片中大喊:“我不是动物!我是人!我是个人!”《蓝丝绒》讲述天真的大学生返回田园般的家乡,爱上黑帮领袖的情人后被卷入性与暴力的漩涡。《穆赫兰道》以满怀希望要在好莱坞闯出一片天地的女演员为主角,回忆她经历的一个令人极度不安的夜晚。影片最初考虑在ABC电视台试播,电台高层看过样片后“掉头就走”,林奇之后才将作品以剧情片的形式在电影院公映。他曾对《滚石》杂志说,他的电影多以自己童年生活的地方为灵感来源:“我在树林里看到过很多奇怪的事情,在我看来,人们只会告诉你他们知道的10%,剩下的90%要靠你自己去挖掘。”
1946年1月,林奇出生在蒙大拿州,他的母亲是英语老师,父亲为美国农业部工作,研究农业科学。美国西北部广袤的森林给林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高中时开始对绘画产生兴趣,1966年进入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他的画风受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影响。林奇当时生活的城市经济日益萧条,他却对衰败的城市深深着迷:“衰败的城市似乎有一种氛围,工厂、烟雾、铁路、餐厅,最奇怪的路人,最黑暗的夜晚。”
1977年,林奇拍摄了处女作《橡皮头》(Eraserhead),这个短篇用摇晃的镜头、黑暗的布景为观众揭开一个充满虐待与扭曲关系的家族故事,被认为奠定了他日后黑暗、迷幻的作品基调。他的女儿曾对《新闻周刊》说,父亲醉心艺术,他将恐惧都放入电影里,“他认为被家庭束缚的想法是一种可怕的体验,像是噩梦成真”。林奇的标志性着装是穿衬衫但不打领带。他讨厌说话,认为“语言限制了艺术创作”。他有过四段婚姻,“虽然拍摄争议极大的电影,但他似乎一直处于一种永恒的幸福之中”。《华盛顿邮报》披露他将内心平静“归功于静坐,几十年来每天静坐两次,当然还有一天七杯高糖咖啡和一杯巧克力奶昔”。
《橡皮头》在午夜院线放映后广受欢迎,林奇之后接手了著名科幻小说《沙丘》(Dune)的改编任务,但因为投资太高,最终票房失利。但林奇版《沙丘》依然被认为是科幻电影经典之一。因为欣赏林奇的视觉艺术和电影哲学,制片厂答应投资他的下一部作品《蓝丝绒》。这部电影上映时正值美国总统里根的第二任期中段,《纽约时报》评价,《蓝丝绒》“彻底颠覆了里根的政治宣传活动”:“在病态的情欲、资本主义和人们对娱乐的沉迷中,林奇彻底展现了当时平静社会下的堕落。”
1990年,林奇推出革命性电视剧《双峰》。在当时的好莱坞,电影导演转为拍摄电视剧是非常罕见的。《滚石》杂志将《双峰》形容为“电视史上最离奇的节目”,与节奏规整、一板一眼的普通电视剧不同,《双峰》通过聚焦一个诡异、暗流涌动的小镇与一宗谋杀案,讲述超自然、悬疑、性交易、毒品问题和家庭虐待等沉重话题。“《双峰》最奇怪的地方在于,有那么一瞬间,它非常受欢迎,它也许是林奇漫长、卓越但非常小众的职业生涯中最大的商业成功。”
好莱坞传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曾为了追看最新一集《双峰》,推掉了与歌手保罗·麦卡特尼的活动。“林奇是影史上最杰出、最具个性的导演之一,如此广泛的人气几乎像宇宙对他开的玩笑。也许是因为,林奇创作的这部作品,恰好引发了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反应。尽管剧集情节极富商业性——年轻貌美的女子被谋杀、充满秘密的小镇——它的呈现方式依然是最怪异、最离奇的。电视观众从未预料过这样的作品。”
“林奇用阴森恐怖的意象、冷嘲热讽的风格和古怪的人物塑造启发了众多模仿者以及独立导演,包括昆汀·塔伦蒂诺和科恩兄弟。”《华盛顿邮报》写道。2017年,著名电视剧《黑道家族》(The Sopranos)的创作者大卫·切斯(David Chase)对《时代》杂志说,《双峰》改变了电视剧历史:“如果你回顾电视剧自诞生以来的发展,你会发现,电视剧会告诉观众他们将看到什么,然后向他们展示,再告诉他们看到了什么。没有人会对剧情感到困惑,但在《双峰》中,林奇向你展示了剧情,让你思考:‘我刚才看到了什么?’这具有革命性意义,现在依然如此。”2001年,林奇最著名的作品《穆赫兰道》上映,美国全国广播电台(NPR)的影评人将它盛赞为“最大卫·林奇的作品”:“情绪多变、氛围浓郁、画面华美。”影片被著名电影杂志《视与听》(Sight and Sound)评选为“史上最伟大电影”第八名。
“林奇挖掘了人们一直想看的东西——表面之下的怪诞不经,揭开所谓正常生活、所谓正常电影的外表和假象。”《好莱坞报道》评价,“风景如画的郊区,隐藏着令人不安的秘密:埋藏在人类内心深处、媒体描绘的‘幸福家庭’背后无法抑制、难以启齿的欲望和想法。”美国文化评论家麦克法兰(Melanie McFarland)也总结,林奇“痴迷的是美国纯真的形象,和隐藏在这种理想化、看似正常的外表下的东西”:“学校社交皇后、美丽的舞女、衣着整洁的联邦调查局探员,他们皮囊之下藏着的是什么?”
2016年,林奇在纪录片《大卫·林奇的艺术人生》(David Lynch: The Art Life)中首次谈到自己的创意与艺术经历。尽管影迷喜欢写长篇文章分析林奇作品中的意象与暗示,他却说自己很讨厌听到高深的理论,“宁愿埋头苦干,做什么都好:电影、电视、音乐、静坐、画画”。“我有了创意,就想把它拍成电影。因为它们让我激动。你可以说人类本可以从一切事物中寻找意义,但他们没有。人们的生活一直在继续,他们从不寻找意义。只有在看电影时,人类才会寻找意义。我不知道人们为什么接受生活是无意义的,却还在期待艺术能有意义。”
“也许最值得一提的是,林奇的电视剧《双峰》在几十年前就预言了今天流媒体上长篇电视剧的文化地位。今天任何著名电视剧,如《黑道家族》或《广告狂人》都无法与《双峰》相提并论。这是一次对表面正常、底层诡异的世界的一种预言。弗洛伊德式的意象、女性与电影产业的关系,林奇总在设法将观众带入恐惧和欲望的未知领域。”英国《卫报》写道。《纽约时报》则评论,林奇和与他同辈的任何导演都无法被归类到一起:“他不属于任何主流或反主流文化,他只属于自己。”《纽约》杂志用英国诗人丁尼生的一首诗纪念林奇,这也是《象人》结尾的一句台词:“没有什么会消亡。”
“林奇一生都在思考生死和来世,他对人的存在状态充满好奇。他用想象力唤起人类的情感,他的作品包含令人着迷的层次与含义。他的离开,就像那些奇幻甚至有些难以理解的场景一样。他终于超越了死亡的终点。”
内容来源于《周末画报》
撰文—林湃
编辑—Y
图片—Getty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