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尧明
各位群友,大家好!
又一个新年即将来临,江南文化研究会成立迄今已进入第十五个年头,江南群也已经有了八年多的历史。回眸走过的路,江南、江南文化始终是我们的聚集之缘、凝神之力。2001年,受到周解清书记的信任,我从无锡商检局调回市委宣传部。当时正在进行“无锡人形象大讨论”,并借此进行“无锡城市精神”表述语的提炼。借此东风,我和俊峰相约了若江、吴翼民老师、颂炫、王觉民,齐聚墨林老师家中,商定分工撰写一本关于“无锡人性格特征”的书,书名叫《无锡人品》。对江南地域文化的研究就此开始。
2002年,我和若江、望旦等参加了江苏社科代表团访问台湾。我和若江(当时戏称团花)荣幸地受到余光中先生的邀请,他驾车带我们参观了他任教的中山大学,请我们去他家做客,并请我们到长白山药膳馆吃了顿“药膳饭”。我和望旦兄住在一个房间,他有个好习惯,所见所闻,点点滴滴,夜深人静之时把它记录下来。只是他酷爱抽烟,晚上只用一次火柴,香烟一支连着一支从不间断,房间里烟雾弥漫,我被熏的够呛。但是多年的好友,友情为主,情义无价,我仍坚持要和他住一个房间。他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但写的文字像个绣花姑娘,很娟秀。他肚子大,也满腹经纶,看到他,我常会想起接待过的吴江籍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费老的肚子比望旦还大,他曾自嘲:“站着看不见脚板,弯腰拾不着铜板,睏在那像座小山,坐了那能打老K”。他还有四句话成为千古名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大下大同”。
在台湾期间,我们和台湾文化界人士进行了交流。有位台湾诗人,知道我们来自江南,特意作了一首《望江南》的诗。他朗诵时十分激动,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这使我们深受感动。江南是诗人故乡,是心中神圣美丽的地方,也是让他魂牵梦萦的地方。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海峡两岸长期隔绝,不能正常地交往,由此触动了他的心弦。也使我们感受到了江南的魅力,为生长在这片沃土而感到自豪。
2010年,我组团去法国、荷兰进行友城文化交流。在荷兰洪水博物馆的走廊里,我们看到了百米长卷的“江南风光”,由江南大学毕业生何江所绘制。荷兰艺术家如获至宝,并印成了小册子送给我们,希望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这个锦绣江南。
也就在这一年,我倡导成立江南文化研究会,得到了解清书记的大力支持。研究会成立时,解清书记作了题词:“江南文化,水侧山旁;钟灵毓秀,源远流长”。我在会上作了“江南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讲话,对江南文化研究会的宗旨、内涵、目标做了展望。第一届会长由望旦兄担任,解清书记和我担任名誉会长和副会长。
2013年,我接任会长后,我和若江商量创办了《江南文化》杂志,聘余光中先生担任顾问。他高兴接受,并欣然题词:“桥外有桥,橹声迢迢;寺外有寺,钟声悠悠。风景待人欣赏,文化待人研究”。在湖滨饭店的香樟园,我和若江把研究会准备研究的58个课题给余先生看了,先生看到第50题“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的成因分析”,他用习惯的幽默语言说:“乾隆六下江南,江南是我的故乡,我争取比乾隆皇帝多一点,七下江南”。
在我和若江的陪同下,余先生和他的夫人范我存一起游览了蠡湖。回到台湾后他作了一首《蠡湖》的诗,发表在台湾《联合报》上,诗中把若江和我的名字都写进去了。其中说:“蠡湖,正是太湖的最宠,用范蠡的背影命名。回头向我存一笑,我说,姓范有多好,蠡湖不就是范湖吗?把若江和尧明都逗笑。”他私下给我起了个昵称“白面书生”,几年后见到我又说,岁月在陈部长身上停顿了,他是个冻龄人。2017年12月,余先生不幸逝世之后,不久,我们在百草园书店召开了追思会,以缅怀我们的挚友、顾问,自称“江南人”的余先生。
近十五年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按照既定目标,实现了“五个一”:一个研究会,咨询服务,扩大影响;一个江南群,群贤毕至,星光璀璨;一本江南杂志,硕果累累,成果斐然;一个公众号,好评如潮,品牌响亮;一个江南书院,研学探讨,深化拓展。这些年来,我们还举办了多次文化研讨,进行了多轮文化调研和考察,也诞生了许多影响较大的研究成果。正因为我们对江南这块故土有着有着深深的眷恋,充满了深情的爱,使我们倾情投入,乐于奉献,取得了不凡成绩。
回望十五年走过的路,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值此新春来临之际,要讲的话很多,在这里,千言万语只化为“感恩”二字。有一首叫《感恩》的歌,歌词的开头是这样的:“感恩每一滴水,它把我滋养;感恩每一枝花,带给我芳香;感恩每一朵白云,编织我梦想;感恩每一缕阳光,托起我希望……”
首先,我要感恩的是我们的周书记。他是我们的一面旗帜,是我们的定海神针。用民阳老友的话讲:跟着周、跟着走,不会错。他待人处事和蔼可亲,对重大问题的看法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在文友们的心中有很高的威望。他关心下属、关爱朋友,我妻子病重时,他联系无锡医院,上海的资源,北京的关系,尽心尽力,使我十分感动。人的一生知音难觅,他既是我的好领导,也是我的好朋友。
其次,我要感恩的是我们的王厅长。我和她有五十多年的交往,她待人真诚,乐于助人,具有大家风范。记得51年前(1974年)我20岁,组织上送我去省党校学习,她来到我家看望我慈祥的老母亲。从南京工作回到无锡后,我俩经常搭档参加掼蛋比赛,先后获得过冠军、亚军和季军。她还说如果我再找到真爱,举行婚礼,一定要当证婚人。这次年会,她担任总策划,将奉献一台精彩纷呈的节目与大家共享。
再次,我要感恩我的民阳老朋友。在江南文化研究会初创时,他就给予大力支持。他当过四套班子的领导,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知识面广,经验丰富,但他始终保持了一颗平常心。他善于总结,语言生动,与其相处,如沐春风,充满快乐!他也是个重情重义的人,我妻子去世时,他不顾公务繁忙,赶到上海前来送行,是个实实在在的好兄弟!
我还要感恩若江、大中这对伉俪,他们是我们的骄傲。在他们的主持下,《江南文化》杂志,“江南文化播报”,精雕细刻,精益求精,十分出彩,在江南地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品牌打响,有他们不可磨灭的功勋。在此,让用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
我还要感恩每年为活动正常开展,为年会的顺利召开给予物质上大力支持的群友,如施莉雅、王旭、陈虎、田东霞、蔡红、鲍文姬、赵燕云、汤卓敏、韦宇红、宋宪尧、柯建辉、刘伟伟、诸雪峰、俞志敏、刘业成等,在这里也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他们的热心奉献!
最后,我还要感恩我们在座的各位群友同仁,由于有了你们的积极参与,使我们群成为了一个欢乐幸福的大家庭。大家相聚一起,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彼此包容,共同成长,成为了相亲相爱、和谐共生的一家人。
根据相关学会规定,我任期已满,今年将不再担任江南文化研究会会长之职,但还会继续担任江南群的群主。我曾说过“当群主真好”,在我身体许可的条件下,在大家的鼎力支持下,我将尽心尽责,当好群主,乐在其中,继续为大家服务!
最后祝大家新春快乐!身体健康!万事顺意!
作者简介
陈尧明,文化学者,无锡市江南文化研究会会长,《江南文化》杂志常务副主编,原无锡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主席。
关于江南文化播报
江南文化播报是一个关注江南,讲述江南,播报江南的公众号,文章部分来自江南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江南文化》杂志。欢迎广大作者惠赐大作,以文会友,欢迎关注传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
点击公众号名片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