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海市各学段学龄人口的变化,引起了社会各方关注。各学段教育资源如何实现科学调整和科学供给?
在正在举行的上海两会,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副校长(主持工作)、民盟普陀区委副主委鲁鸣告诉记者,各学段在校舍空间、教师配置、办学机制等方面与实际需求不适配,“但如果只是简单加大建设投入,在拐点出现后,分配不当,又容易造成资源过剩及浪费。”
因此,鲁鸣从空间资源、师资配置、教学机制改革、智慧教育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空间资源建设方面,建设便于转型的新型学校,或者在已建校中,实施便于转型的新建项目,“转型既可指向小初高不同学段之间互相转型,也可指向由学校转型为其他形式的社会公共场所。”他建议学校多元化利用校园空间,在课程教学中打造校园泛在空间,教学任务不必固化在教室中完成,通过课堂创新更好地利用原有的校园空间。在集团化办学背景下,集团内不同学段的学校可以打破空间壁垒,在小学生源减少,初高中生源增多的情况下,在集团内实现空间互补。
教师资源配置方面,在基础教育特别是低学段,通过提高教师的跨学科能力来实现师资平衡,可以解决师资暂时不足的问题。同时,现阶段教师编制仍需增加,借助学龄人口变化的趋势,为未来提高师生比、实现大规模小班化教学的开展提供师资力量。同时,鲁鸣建议在教师流动相关政策上给予更多的空间,在区域内、教育集团内优化教师流动机制,实现相对均衡的配比。
教学机制改革方面,鲁鸣建议在生源人数走上坡路的学段增加师资配置,而在生源下降的学段应大胆缩小班额,形成小班化教学架构,为开展了跨学科学习、探究式学习、情景式学习、合作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创新教学模式打下基础,以更好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数字技术赋能方面,建议教育资源配置问题通过新技术得到优化。鲁鸣说:“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和线上教学技术更好开展融合教学,通过智慧课堂,将之前必须在线下完成的实体教学实现在线上完成,提高教育效率。”
此外,可充分利用数据分析关注学龄人口的动态变化,通过精准的大模型关注生源变化趋势,对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更好的调节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