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医学减重门诊的建设不仅是医疗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国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
——沈云峰教授
在现代社会,肥胖已成为一个普遍的健康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数据,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的肥胖率达到了16.4%,预计到2030年,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可能达到65.3%。这一趋势促使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设减肥门诊,以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和解决方案。
基于此,“医学界”诚邀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沈云峰教授就肥胖医学减重、减重门诊为医学界同仁提供宝贵的临床经验和科学指导。
危机四伏,肥胖症诊疗现状需重视
肥胖症作为一种持续的代谢紊乱,是由基因、生物、环境、行为、社会文化和经济等一系列因素复杂作用决定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肥胖与身体各个系统疾病和精神心理疾病都密切相关,可导致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紊乱、慢性炎症等病理生理变化,对身体多器官系统都有负面影响。沈云峰教授指出,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还可导致呼吸系统、骨骼肌肉、生殖系统疾病等,有造成肠道生态失调、睡眠障碍、行动不便和心理困扰,增加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问题的风险。
我国因超重/肥胖及其合并症所造成的医疗费用从2000年(25.7亿元)至2009年(549.8亿元)已增长了约21倍,预计到2030年中国超重/肥胖症相关的医疗费用将达到4180亿元,约占全国总医疗费用的22%。因此,肥胖快速增长的趋势给我国公共卫生及临床医疗体系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严峻现状,肥胖防治的迫切需求
在当前肥胖症防治的严峻形式下,沈云峰教授结合临床经验为我们分享了当前肥胖症的防治工作面临着的多重挑战,这些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方法上的局限性。生活方式干预作为肥胖治疗的重要手段,其在临床上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许多患者在接受生活方式干预时依从性较差,难以长期坚持,这导致体重反弹等情况频发,不利于患者长期控制体重。此外,代谢手术作为目前最有效的减重方法,由于其有创治疗的特性和潜在的维持期及远期并发症,使得治疗的可及性和患者接受度并不理想。
其次是理念守旧的问题。在欧美地区,药物治疗已被广泛接受作为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时的另一种治疗选择。然而在中国,肥胖的药物治疗还相对保守,过去20年间中国批准用于肥胖治疗的药物非常有限。
第三是社会因素的制约。虽然中国很多医院已经开展了肥胖治疗工作,甚至建立了肥胖门诊,但整体发展不均衡,缺乏专门的医务人员和全国性的系统评估规范体系。
总的来说,我国在肥胖症管理上缺乏权威指导。与欧美国家多数肥胖治疗指南一致,我国也推荐将生活方式干预作为肥胖的一线和基础治疗手段。但目前中国尚缺乏公认的生活方式干预方案以广泛用于肥胖管理。面对肥胖症如此严峻的现状,亟需相关的体重管理指南或共识出台,以将诊疗规范化,并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基础上,将治疗方案简化和个体化。最近,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发布的《肥胖患者的长期体重管理及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4版)》对肥胖症的定义、长期目标、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等方面都做出了较为细致的指导,这标志着我们在肥胖症管理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减重门诊,综合评估与个体化治疗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内分泌科的医学减重门诊,着眼于患者健康而不是美观。首先需要排除继发性肥胖的疾病因素,并全面评估肥胖症的合并症、并发症及其严重程度。在诊疗过程,我们需要综合考量患者的个体差异,包括身体状况、日常习惯和运动偏好,以提供定制化的减重方案,沈云峰教授表示,这些方案不仅科学规划减重路径,还细致考虑营养均衡,确保患者在减轻体重的同时,不会牺牲健康。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从早期筛查、预防、风险评估到疾病管理,构建了一个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体系。
➤多学科团队合作
我们建立了一个由内分泌科、营养科、康复运动科、临床心理科、中医科和减重外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团队。这种多对一的专业指导贯穿整个减重过程,不仅提高了减重效果,也极大提升了患者的就医满意度。
多学科门诊减少了患者跨科室就诊的不便,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提升了诊疗效率。同时,这种合作模式也促进了科研数据的共享和科研合作,推动了院内其他学科的发展,增强了医院的社会影响力和学术地位。
➤医防融合与国家战略
医学减重门诊的建立,是医防融合理念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它不仅使医患双方受益,而且与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和健康城市建设的目标高度契合。通过一站式服务,减重门诊提升了医疗服务的质量,满足了患者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迫切需求。
此外,医学减重门诊的建立还推动了专业学科的发展,提升了医院的社会声誉,对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学科发展、提高患者健康效益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前医疗发展趋势和公共卫生需求的背景下,医学减重门诊的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科研、教学和医疗服务的全面发展
医学减重门诊的建立也推动了医院在科研、教学和医疗服务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医院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医学减重门诊的建设不仅是医疗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国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
多方发力,助力肥胖症管理
沈云峰教授在临床诊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们分享了其对肥胖症诊疗现状的独到的见解。治疗肥胖症主要采用三种策略: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
生活方式干预是体重管理的核心,涵盖个性化饮食、运动、行为习惯和社会心理支持,以提升患者依从性。饮食管理提供多种模式如限能量饮食等,效果个体差异显著,但长期维持体重具挑战性。运动干预需根据患者特点定制,强调中高强度运动。行为管理要求设定具体目标,促进客观改变。社会心理支持对患者坚持健康行为至关重要。
减重药物治疗在长期体重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新型药物因其显著疗效和较好的安全性而受到关注。适用于超重或肥胖患者,尤其是那些减重失败或无法维持减重效果的个体。对于BMI 24~27.9kg/m2且无明显合并症的超重患者,若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若有需求也可考虑药物治疗。医生需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药物,并与患者充分沟通用药方法、可能的不良反应及随访周期,避免治疗惰性,定期监测体重和代谢指标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对于BMI≥32.5kg/m2且有合并症,或BMI≥35.0kg/m2的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和内科治疗无效时,外科手术可被考虑作为减重的手段。
肥胖症常常合并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甚至肿瘤等,这些都需要在减重的过程中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沈教授特别强调,根据肥胖症的精细诊断,包括病因、分级、分型、分期以及所合并的相关疾病,并采用医患共同决策模式,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以提升治疗效果及患者对长期治疗的依从性。肥胖症的诊断和治疗应当积极倡导“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以有效整合医疗资源、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这种模式强调医患互动,实现医患共同决策,以提高治疗依从性。
未来可期,长路漫漫而求索
展望未来,沈云峰教授表示:“我们中大八院致力于将肥胖医学减重门诊提升至新的高度。通过整合内分泌科、临床营养科、康复运动科、临床心理科、胃肠外科、中医科等多学科资源,我们计划成立一个综合性的肥胖减重医学中心。这将是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内分泌科在肥胖管理和治疗领域的进一步深化和专业化。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全面的肥胖患者队列,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减重管理,这不仅能够提升治疗效果,还能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我们将持续探索和开发新型高效的减重措施,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新的医疗支持。”
此外,正因认识到肥胖与2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之间的密切联系。因此,中大八院内分泌科在加强肥胖管理的同时,也将致力于推进早期2型糖尿病的缓解和逆转治疗。“我们相信,通过这些努力,我们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健康的生活,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未来,我们期待在肥胖及其相关慢性病管理领域取得更多突破,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专家简介
沈云峰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中山大学高层次人才(一类临床领军人才)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基层卫生保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6-8届青年委员,第7-9届肥胖学组委员,第9届胰岛素抵抗学组委员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内分泌代谢科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内分泌科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委
中华糖尿病杂志、中国糖尿病杂志、《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中文版)编委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