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路,

一座城,

百年穿越。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二十一季,我们邀请了闵行区颛桥中心小学的青少年来诵读《百年沪闵路》。今天,你将听到的是《龙华庙会今何在》节选。

龙华名声在外,上海人几乎都知道。这主要是龙华寺和龙华塔之故。龙华寺是上海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刹。据传是三国时期孙权为其母所建,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有文献记载可考的历史是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北宋治平三年(1066),曾更名为“空相寺”,如今尚有赐“空相寺”额、今寺碑残石存留。明永乐年间(1403—1424)恢复原名“龙华寺”。明万历二年(1574)赐名“大兴国万寿慈华禅寺”,寺名仍沿用龙华寺。寺西之桃园于民国十七年(1928)辟为血华公园,后改名为龙华公园,现在是龙华烈士陵园的一部分。

而龙华寺山门前的龙华塔更是十分重要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建筑。这座砖木楼阁式塔又称“报恩塔”,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十年(247),八面七层,总高41.03米。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上海西南地区,属于鹤立鸡群的高层建筑。龙华塔在自身纤细、轻灵、飘逸的基础上,融入了吴越文化,更是中外建筑文化合璧的产物,是地域建筑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不同地域建筑审美风格的艺术显现,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

在科举时代,龙华塔被誉为上海县的“文笔峰”。明代人李绍文著《云间杂识》,专门有一节记“龙华塔”:上海城南之龙华塔,为“邑之文笔峰,故邑中官中秘者甚众”。


1891年的龙华塔(资料图片)

“邑中文笔塔为峰,修卜登科喜气浓。”在以科举取士,强调“学而优则仕”的明清时代,人才的概念主要指科举人才。科举考试不仅关乎一家一族的兴旺,也是衡量一地一方人文之盛衰的重要指标,在人们的心中,唯有科举,“此之谓学问,此之谓士子。”如此,被视为“文笔峰”的龙华塔,更具有了象征意义。即便如今,每逢高考前夕,到龙华寺和龙华塔祈望高考顺遂的学子和家长也是连绵不绝。

除了龙华寺和龙华塔,上海龙华庙会也是本地的一大特色,闻名遐迩。它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也是华东地区历史悠久并沿袭至今的传统庙会之一,集商品集市、民间信仰和民间娱乐三位一体,是独特的海派庙会,不仅对上海地区,而且对长三角地区曾经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2023年5月起,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二十一季,我们邀请了闵行区颛桥中心小学的青少年来诵读《百年沪闵路》。这条路,历经百年沧桑,岁月洗礼,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城市化快速推进,无论是名字、形态、走向都在不断演变。要了解这条路的前世今生,首先得从路名上作番概念性的解读:无论是沪闵路,还是老沪闵路,都深深地烙上了沪闵南柘路的印记,了解了其间的来龙去脉,才会深刻感受到上海城乡百年间的变迁。

2025年1月起,第二十一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作者: 吴玉林

朗读: 颛桥中心小学 五(4)班 肖苒

编辑:汤婧娴

初审:方佳璐

复审:石思嘉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