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韬钤深处

司徒夜

“China travel”的爆火,让外国人重新认识了中国。

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这件事的意义,它和“Tik Tok难民”入驻小红书一样,是非常优秀的文化输出方式。

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更延长为 240 小时(10 天),进一步扩大了停留活动区域。



风向已彻底改变,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将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

这些外国游客来华后,见识了中国的真正模样。

等他们回国后,反倒是各种不适应,因为中国太“city”了。



舌尖上的中国

要说中国的什么东西对外国人的吸引力最大的话,毫无疑问是美食。

他们跨越重洋来到中国,除了领略壮丽山河与悠久历史,中华美食更是他们行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美食的诱惑,早已成为他们奔赴中国的强大动力。



中华美食的美味,让外国人回国后产生了强烈的“戒断反应”。

“舌尖上的中国”让他们回味无穷,欲罢不能。

英国人吃一辈子土豆难道是因为土豆好吃吗?

让他们尝尝中华美食不得香迷糊了?



由几片面包、炸鸡汉堡、酸奶组成的“白人饭”,中国人往往不会喜欢。

但吃惯了“白人饭”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后,却被中华美食“同化”了。



当他们来到“碳水天堂”西安。

除了可以领略波澜壮阔的历史,还有数不清的美食。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美食的诱惑排在风景之上。

肉夹馍、牛肉饼、羊肉泡馍、胡辣汤等各种美食让他们欲罢不能。

还有什么比走了好几公里的路却还胖了几斤更“悲伤”的故事呢?

这在中国美食之城游客的身上却是常态。



天府之国四川也是许多外国游客的目的地。

一位法国游客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声称:

“我喜欢它的味道,这是全宇宙最可口的佳肴之一。”



很多外国游客来华后,都成为了火锅的忠实粉丝。

当他们第一次吃火锅时,可能被翻滚的红油吓得不轻。

可当鼓起勇气涮了一片毛肚或肉卷后,便深深爱上了这种 “热辣滚烫” 的美味。

从刚开始的小心翼翼,到后来的无辣不欢,这就是美食的魅力。



外国人还可以在我国实现“果蔬自由”。

特别是韩国人,自己国家的水果极其昂贵,只有来到中国才能大口大口地炫水果。

在上海的自助餐厅里,常常看到一群韩国人的饭桌上摆满了水果。

网友戏称这是“双赢”。

韩国人觉得赚了,老板也觉得赚了。



无论在中国的哪个城市,外国游客都可以尽情享受舌尖上的美味。

他们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视频夸赞中国菜是世界第一流。

还有外国人沉迷于老干妈无法自拔,回国后也是无辣不欢。



成年人尚且如此,小孩子更加抵不住美食的诱惑。

一位英国的小朋友回国后,茶不思饭不想,哭着对妈妈说:

“我想吃面面。”



在这场美食与文化的交融盛宴中,我们看到了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人们,因美食相聚,因美食相知。

从热闹非凡的街头小吃摊,到古色古香的传统餐厅,中华美食的魅力无处不在。

除开美食外,中国人的生活之便利更是让老外们眼前一亮。



真实的中国

在中国,夜生活是年轻人流行文化之一。

但是外国的夜晚却不是那么安全,时刻都要提防小偷和暴力犯罪。

一位外国游客发布视频称:

“在中国,我晚上可以随意出门压马路。”



随着摄像头和电子支付的普及,中国的治安水平已经在世界前列。

在夜晚的街道上,经常会看到孩子们在玩耍。

但对于老外来说,这种场景很难发生在国外。

一位外国博主说道:

“但在中国,这是非常安全的。”



并且,中国的基建水平也让外国游客惊讶。

即使是二三线的城市,所拥有的高楼大厦和现代化设施也完全不输于发达国家的城市。

在此之前,大多数老外对中国都有“除了北京上海香港都是农村”的刻板印象。

事实证明:人教人,不如事教人。



有些外国博主说,当他们在其他“发展中国家”旅游时,会发现街道很窄,而且楼房上有密密麻麻的电缆线。

但这种现象在中国不会出现。

因为这是基建能力的体现,中国的绝大部分城市都实现了线缆的地下隐藏化。



这些外国游客拿着手机,扛着摄像机来到中国。

他们用镜头记录镜头中的中国,向旁人展示、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

他们发现,真实的中国,和西方媒体所营造的“脏乱差”、落后等形象严重不符。

有外国人在视频中直言:

“感觉自己被西方媒体骗了。”



中国网友调侃:

“西方人睁眼看世界了。”



中国的变化令他们惊叹,中国的景色同样让他们沉醉。

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地势地貌应有尽有,大好河山秀色可餐。

同时,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复杂的公共交通系统。

背靠完善的交通系统,在中国一部手机、一个背包就可以行走天下。



当他们来到被西方口中“政治化”“工具化”的新疆。

他们被这里的景色折服,被这里的美食征服。

他们手里捧着香气四溢的奶茶,嘴里啃着硕大的馕,头顶是一碧万顷的蓝天。

他们这才见到真正的新疆,才真正见识到新疆人民的生活风貌。



他们来到北京,品尝香喷喷的北京烤鸭。

然后来到故宫门前,跟着中国游客有样学样地用各种姿势拍照打卡。



他们登上长城,看着旁边的中国大爷,然后对着镜头说:

“这里有很多老外啊。”



他们来到西安和洛阳,这些金发碧眼的游客也穿上了汉服,冲着国人招手。

恍惚之间,有了一种唐朝时万国来朝的感觉。



广式早茶也是外国游客的心头好。

精致的点心摆满一桌,虾饺、烧麦、肠粉、叉烧包......

每一款都小巧玲珑,味道鲜美。

在广州的早茶店里,经常能看到外国游客熟练地使用筷子,夹起虾饺放入口中,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那么,“China travel”为何会如此爆火呢?



外国人来华热潮

外国博主宝宝熊,用镜头记录着真实的中国,并发出灵魂之问:

“city不city?”

由于声音过于魔性,引来世界各地网友的效仿。

一时间,“city不city”成为了一个热梗。



在一段时间里,几乎每个外国博主在记录中国时,都会配上“city不city”。

凭借着互联网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如此“city”的中国。

如今,“city”已经成为了“时尚”“城市化”的代名词。



除此之外,中国推出的一系列免签政策更是居功至伟。

如今,我们对外国游客的免签政策已经从144小时(6天)提升至240小时(10天)。

这些免签政策,展示了我国开放包容的大国形象。



240个小时虽长,但对于幅员辽阔的中国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

于是,这些外国游客有的致力于游览风景,有的一门心思扑在“吃”上面。

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看到了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中国。

这些人回到国内后,反倒会变得不适应,茶不思饭不想。

同时,他们还会在社交媒体介绍中国,成为了中国的“最强嘴替”。



打破信息茧房

想起来一句话:入关后,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当这些外国游客看到真实的中国后,他们开始对中国各种花式夸夸。

他们夸赞高铁的快和稳,说高铁是:

“史上最好最快的火车。”



他们惊叹于街道的繁华和整洁,能在这里体验到少有的放松感。

他们还说:“可以永远相信中国制造。”



外国游客回国后,纷纷化身为中国文化的使者,通过各种方式向身边的人讲述在中国的奇妙经历。

许多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在中国拍摄的照片、视频,详细描述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

他们的分享吸引了大量国外网友的关注,评论区里满是对中国的好奇与向往。



而美国媒体依旧倒行逆施,声称:

“中国游客消失让全球旅游业损失1300亿。”

什么意思呢?

之前很多国人喜欢出国旅行,如今绝大多数国人只喜欢在国内旅游。

而中国却成为了很多外国游客的旅行必选地。

当他们抨击中国、抹黑中国,渲染“中国wei胁论”的时候,没见他们难过中国人不来花钱了。



这些外国游客的宣传,让更多的人对中国有了新的认识,也为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来自爱尔兰的一对夫妇,用摄像机全程记录了中国行的过程。

视频中展现出了中国的真实风貌。

外国网友观看之后直呼:

被西方媒体骗了!



长久以来,在美西方,贬低中国是一种政治正确,是一种统一认知。

没有人敢挑战这种统一认知。

如今,当越来越多的人见识到真正的中国后,这种“统一认知”才显得那么可笑。



结语

唐朝人不需要用各种文字去描述、去形容巨唐有多么强大,多么繁华。

外国人会自发地踏上华夏大地,然后惊叹于唐朝的繁华与强大。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部分参考资料:
新华社|意想不到的文化输出
重庆日报|老外来华旅游热潮
环球时报|美媒称“中国游客消失让全球旅游业损失1300亿”,评论区翻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