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党主席柯文哲因京华城案被起诉后虽两度交保,但北检以有逃亡可能三度抗告,最终法院裁定还押北所,柯重获自由遥遥无期。面对白营群龙无首,黄国昌临危受命代理党魁,近日又宣布正式参与党主席补选,让目前岛内第三大政党的未来走向,吸引外界关注。

周一,黄国昌以“壮大台湾第三势力,团结民众坚定前行”为题发表参选声明,表示,台湾的“第三势力”是得来不易的火苗,绝对不能熄灭。他痛批检调迫害柯文哲,强调“在这段柯主席无法亲自领导台湾民众党的时间,我将穷尽一切努力,义无反顾与台湾民众党所有同志一起勇敢前进,携手开拓台湾政治需要的改革与进步。同志们,我们一起努力,让柯文哲主席回来时,为这个团队感到骄傲。”

台湾民众党代理主席黄国昌。(台湾媒体)



自与民进党闹翻后,柯文哲就以领导“第三势力”为职志,而黄国昌2019年在时代力量担任“立委”期间也曾表示,如果时力是小绿,他一定会离开。因为对台湾内部出现制衡国、民两党的力量有期待,四年后他弃黄投白,成为现今白营内最有战力的“立委”。不过,也因此屡遭昔日伙伴嘲讽背叛“太阳花”。

当年黄国昌因不想做“小绿”而离开时力,如今他选择加入民众党,又被更为激进的“独派”政党贴上小蓝标签。事实上,这两种解读都是不符合岛内实际情况的。

首先,台湾的蓝绿阵营划分是在政党两岸主张延伸下形成的格局。当前虽然在实质上难以用明确“统独”立场区隔蓝绿,但在是否坚持岛内宪制性规定的两岸定位,是否“反中”等问题上,两阵营的论述还是有所区别。也因为这样的区别,过去的新党、亲民党被划分在泛蓝阵营,台联、社民党等被划分在泛绿阵营。



就时代力量而言,他们也是一直主张“独”的政党,虽然时力反复强调是黄色,温暖台湾的、阳光黄,但其两岸立场决定了他们隶属泛绿阵营。是不是小绿,不只在立法机构的几席“立委”会否惟大绿民进党是从,而在他们两岸主张是否采行与民进党一样的路线。在此前提下,黄国昌当年希望时力不做小绿的目标,首先是否定岛内蓝绿格局形成的历史脉络,是脱离台湾的政治现实,所以不可能实现。

2019年,谈到对于民进党的不满,黄国昌曾这样说道,

我们可以有更好的选择,我们难道不能支持一个政党,他不仅会守护台湾民主、坚持台湾“主.权”,同时还在意台湾人的生活,看不下去高房价,看不下去自己人贪污、关说,这么大一个党,却每个人都把嘴巴闭上。

从这段话不难发现,昔日黄国昌是站在与民进党一道维护所谓台湾“主.权”立场上,期许一个更公义的社会,他不满的原因并不是执政党的分离立场,而是在道德层面,民进党不符合他的理想与期待。

而在这次参选声明中,提到柯文哲的遭遇,黄国昌批评民进党是以消灭台湾民众党这个初扎根于台湾土地的进步力量为最大目的。

事实上,谈台湾本土本身就蕴含一个对立的结构。什么是本土意识,多数时刻难以正面陈述,往往是以找一个仇视的对象,来界定自我的方式实现。在选举中把国民党视为“外来政权”,把统一扭曲为“并吞威胁”,是民进党彰显本土的惯用手段。

同样,当黄国昌把台湾民众党称为代表本土的进步力量,隐含的逻辑是岛内其他政党可能是非本土的力量,这套论述上升到所谓“主权”层面,就是敌我性质的矛盾。从这个角度分析, 即便泛绿阵营把民众党贴上小蓝标签,但这更多的是凝聚绿营支持者打击政敌的策略手段。



黄国昌投靠在柯文哲麾下,是因为民众党满足了他对坚持所谓台湾“主.权”的岛内政党的道德想象,这与在1月11日活动上表示,“最没有资格批评我背叛的,就是你们,就是你们民进党,背叛台湾的是民进党”的不分区“立委”陈昭姿,在对执政党的态度上异曲同工。

因此,柯文哲将台湾民众党称作岛内“第三势力”,如同当年黄国昌拒绝时力做“小绿”一样,都是在否定蓝绿格局形成的历史脉络,甚至是与岛内第三大政党的概念混淆。如果非国、民两党的政治势力就能称作“第三势力”,台湾目前有几百个政党, 此名词也非单一政党独享,而任何一个政党的政治定性都不可能脱离其两岸主张,民众党也非例外。即便因为柯案,白绿已形同水火,但在所谓“主.权”问题上,二者之间并不存在敌我性质的矛盾,民众党应被划分在泛绿阵营。即使黄国昌变身白国昌,台湾也出现不了真正的“第三势力” ,而不停变化的只有扮演关键少数的岛内第三大政党的蓝绿颜色。

另一方面,虽然民众党这种超越蓝绿的主张是脱离了岛内的政治现实,但现阶段小草们因柯身陷囹圄,带着对民进党切齿之恨,在野阵营短期内强化合作已是大势所趋。而假使这种策略性的结合能够对制衡民进党发挥一定的正面影响,也无需排斥。尤其是一些统派意见领袖,更不必因柯的两岸立场和他自我标榜的道德形象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就无视民进党玩弄司法加码追杀政敌的事实,毕竟,假使司法服膺于政治,未来有此遭遇的就不会是柯文哲一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