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技术障碍,为何中国新一代隐轰还没消息?

在现代武器发展的汪洋大海中,隐身轰炸机一直受到极大关注。虽然我们还没有宣布自己的新隐轰,但此前透露出来的些许端倪和消息,依旧让不少军迷们感到兴奋。

1、新隐轰为何迟迟没消息?



首先,我们得承认一点:研发一架隐身战略轰炸机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更何况是像隐轰这样瞄准世界顶级水平的新一代机型。

我们知道,截止目前,中国已经有两款新型战机横空出世,其中一款更是被外界视为“六代机”的歼-36。相比之下,新一代隐身轰炸机却迟迟没有消息,这不禁让军迷们感到好奇。

最近,《联合早报》发文称,美国国防部提交中国军事发展年度报告时提到,中国新一代隐身战略轰炸机,航程或超10000公里,但最快也要等到2030年才能亮相。但这并不是因为所谓的技术瓶颈。

毕竟很早之前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就公开透露,下一代隐轰很快就会来,不存在任何技术障碍问题。

也就是说,在武器发展这条道路上,中国向来脚踏实地,从不会为了迎合军迷或外界的期望而仓促推出半成品。

2、新隐轰迟迟不来,技术不是



所以,从本质上讲,新隐轰的延迟并非坏消息,这可以让我们更加从容不迫地完善技术,不论是外形设计、材料选择,还是涂层工艺与发动机性能。

当然,也有人猜测,新隐轰的“迟到”是否暗示着中国战略思维的转变?特别是在当今高超音速武器与无人机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的时代背景下,这个问题显得尤为关键。

从目前的国际局势来看,中国大陆最有可能与美军发生直接冲突的地点无疑是台海周边以及第一、第二岛链。在这些热点区域,歼-20、歼-35等新锐战机,以及东风系列导弹所代表的常规武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新隐轰这样的核打击平台,更大的意义在于战略威慑,它们是确保平衡的最后护身符,而非实际开战的头号棋子。

从美国B-2轰炸机上也能看到这一点,它在实战中并未被赋予那么多耀眼的表现机会。甚至是逐渐退出核威慑的中心舞台,转而承担反舰等更具实用性的任务。

3、中国开始玩新赛道



在核武器的世界中,海基弹道导弹核潜艇,以其卓越的隐蔽性和毁灭性的打击能力,成为最具杀伤力与威慑力的角色。相较之下,传统的隐身战略轰炸机虽具灵活性,但受限于航程、载弹量,以及敌方防空系统的严密拦截,其任务成功率和战略价值大打折扣。

在这一点上,也侧面反映出,利用隐身轰炸机进行核打击并不是效费比最高的选择。

因此,与其耗费巨资发展一款重新定义核轰炸的空中怪兽,不如将重心转向常规威慑与攻击的领域。这个思路不仅符合当前解放军的武器发展战略,同时也是对现代战争模式的一种适应性演变。

换句话说,与美国相比,解放军并没有一味追求隐身轰炸机,而是开始玩新赛道——具备高隐身能力的大型无人机,比如攻击-11。

再结合反舰导弹、巡航导弹的协同作战,能够在敌方的防御网络中穿梭来去自如,对海上舰队和地面重要目标展开迅猛攻击。总之,未来战争中,无人化、智能化很可能才是战场的主旋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