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李长需
维也纳当地时间2025年1月8日19时30分,当河南卫视《梨园春》特别节目“梨园飞歌”回荡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穹顶之下时,一场跨越时空与地域的文化盛宴,拉开了河南文化新一年火爆出圈的序幕。
“火爆出圈”,成为河南文化近几年的主打词。从《唐宫夜宴》到《洛神水赋》《龙门金刚》,再到《中秋奇妙游》等,河南广电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引领持续不断的“国风”“国潮”流;从“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一票难求,到洛阳全城的“汉服赏花”,再到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掀起文旅圈一波接一波的“新晋顶流”打造热……
河南文化的频频出圈,源自文化自信上的自我蝶变。作为中华民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夏、商、周三代文明的核心区,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在河南建都兴业。地下文物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全国第二,“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这些实体遗存和精神禀赋是河南最不可复制的资源,也是河南文化自信的底气。《唐宫夜宴》也好,《戏剧幻城》也罢,无一不是从这“底气”中汲取灵感,再进行新的创作演绎,进而直击观众的内心。
当然,仅有强大的底气还不能构成强大的文化自信。将强大的底气通过合适的载体和方式表达出来,并演绎出巨大的能量,才是强大文化自信的源泉。而其合适的载体与表达方式,就是创意驱动、美学引领和科技赋能等手段。
《唐宫夜宴》的惊艳,离不开5G+AR技术的应用,让虚拟场景与现实舞台结合,将歌舞放进了博物馆场景,制造出一种“博物馆奇妙夜”的感觉;隋唐洛阳城遗址公园通过AR、VR等现代技术手段,将昔日盛唐的繁华盛景再现,让游客仿佛穿越了时空;河南省博物院创造的名为《失传的宝物》系列考古盲盒,则改变了传统盲盒“拆盒即结束”的游戏规则,让玩家在一坨土里通过动手发掘来获得身临其境的考古体验……这些举措通过对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让文化以更生动、更鲜活的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实现了“国之大者”与“人间烟火”的有机地联系,出圈也就不难实现了。
河南文化的屡屡爆红,也不难窥见一个道理:在文化自信基石上的传承创新,才是“真顶流”的秘笈。站在2025的门槛上,如何抓住“真顶流”,让河南文化“出圈”成常态,很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