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面到桥面625米,从江面到主塔顶780米,桥梁高度世界第一,主桥为跨径1420米的单跨钢桁梁悬索桥,跨径是山区峡谷桥梁世界第一,这就是正在建设的花江峡谷大桥,被大家称为“横竖都是第一”。
大桥自2022年开工以来,已有2300多人参与建设。这段时间,大桥进入到了钢桁梁对接阶段,农民日报“新春走基层”记者来到这里,感受工人们的艰辛和坚守,看看在700多米的高空作业是种怎样的体验。
“滴……二层呼叫!”随着施工电梯的缓缓上升,记者来到花江峡谷大桥桥面建设工地,头戴安全帽、身着橘黄色工作服的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开展施工作业。他们有的手持焊接工具,在四溅的火花中精准地完成钢材的拼接,跳跃的焊花,宛如新年的烟火,带着别样的热烈与喜庆;有的则两两一组,合力撬动、精心调整着桥面铺装的模板,动作娴熟而默契,嘴里呼出的白气在忙碌的氛围中瞬间消散。尽管天气严寒,但工人们的热情却丝毫未退,他们正全力以赴地加紧完成钢横梁的吊装拼接作业,为关岭县和贞丰县这两座隔着天险绝壁的县城成功“牵手”做最后的冲刺准备。
“我们总拼场目前的生产任务是桥面板的拼装、焊接及涂装。通过自检、互检、专检来控制我们的焊接及油漆涂装质量,其中油漆涂装的作用是让花江峡谷大桥更加美观。”贵州桥梁集团六安高速八标项目副经理王淞钰说。
花江峡谷大桥采用的是悬索结构,上部拉长的“M”型钢索——主缆是吊起整个桥梁的主要承重构件。为了施工和桥梁安全,钢桁梁采用从“中间”往“两端”吊装拼接的方式。桥两头还各有一个断点,工人只能走一节“猫道”才能到作业点。所谓“猫道”,就是一条连接大桥两端的临时空中走廊,工人借助它行走在高空,小心翼翼,姿态有点像猫,因而得名。
为了能采访到高空作业的工人师傅们,记者试图走过一段“猫道”上和他交流,但脚下透明镂空的颤颤巍巍的钢丝网让记者走了几步就心生怯意,不敢再往前走了。
“我们每天都要在‘猫道’上行走,习惯了就不会害怕。”工人康绍勇一边对大型螺栓进行着检查,一边和记者攀谈起来。花江峡谷大桥从勘查到修建经历了5年多,而他在桥上工作就有4年多的时间。尽管从工地到他位于六盘水市水城区家只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但平时紧张繁忙的工作基本上没怎么回过家,为了赶工期进度,有时过年都不能回家。
在工地上和康绍勇一样春节都不能回家的人还有很多。今年腊八节,施工方给工人们准备了几桌饭菜,还提前联系了工友们的家属拍摄了小视频,趁大家不注意,悄悄开始播放。
“虽然想家,但能参与到世界第一高桥的建设中,出一份力,保证工期,能让乡亲们走出大山更方便,我的坚守也特别值,也是我们的荣耀,更是我们的责任。”康绍勇说。
“等大桥通车了,我一定会带孩子来桥上看看,他爸爸在这儿搞得大工程。”农民工王二蛮笑着说。
“等2025年(大桥)建成后,我打算把贵州等都旅游一遍,也希望我修的桥带着我的脚步走遍全国,走向世界,去看更多的风景,交更多的朋友。”来自云南的结构施工工人苏玉龙说。
“地球裂缝”架飞虹,历时5年多,世界第一高的花江峡谷大桥1月17日完成最后一块钢桁梁对接。隔着天险绝壁的关岭自治县和贞丰县花江两岸成功“牵手”,原来开两小时盘山路才能穿越的峡谷,通车后只需要两分钟,这背后是2300多名建设者的坚守与奋斗。
“花江峡谷大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融入了旅游观光、民族风情、乡村振兴、桥梁文化等元素,配套建设云渡服务区、贵州北盘江流域桥梁展示中心、三叠纪地质主题展览、悬崖民宿酒店、极限运动等桥旅融合项目,着力将其打造成为贵州省桥旅融合示范性项目工程,带动旅游经济发展、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提档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王淞钰介绍。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久锋 刘佳兴
监制:高雅 编辑: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