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将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万套,竣工各类保障房8万套。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保障房中心副总经理李持缨建议,在轨道交通站点和沿线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促进职住平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求。
李持缨介绍,为深化住房制度改革,解决特大城市住房保障难题,北京市于2011年注资成立了北京保障房中心,聚焦疏解非首都功能、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在北京市住房保障建设体系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配租型保障性住房包括公共租赁住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两种类型。”李持缨说,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北京保障房中心累计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房22万余套,在管公共租赁住房约16.67万套,在管保障性租赁住房约1.91万套,为近35万首都居民解决了住房困难和改善了居住条件。
“针对建设‘好房子’的要求,我们秉持安居的理念,充分发挥对弱势群众保障,对人才保租两大功能,深入调研群众的美好需求,努力把保障房建成‘好房子’。”李持缨表示。
北京保障房中心在建筑设计、产业化等方面贯彻绿色低碳理念,推动装配式实施,努力向居民提供节能、绿色、低碳、宜居的高品质保障性住房。“装配式建筑在节能降耗和节省成本上效果明显,同时提高了建造效率及房屋质量。”李持缨说,未来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建筑技术水平,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保障性住房建设。
当前,北京正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高水平人才高地。李持缨建议,探索通过新建、改造等多元化建设和筹集方式,进一步加大租赁性住房建设,特别是加大对人才安居的保障力度,多举措让新市民青年人能够拥有稳定的居所,提升他们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图文来源:人民网
本文为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