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imsu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车圈总结时刻。
各类新兴技术、品牌及合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一年,汽车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与竞争,但与此同时,挑战亦愈发严峻,竞争态势愈发激烈,“内卷”、“暴雷”等词汇频繁出现,成为2024年汽车领域的标志性词汇,为整个行业的发展轨迹留下了深刻注解。
2024年:汽车圈的“卷”
“内卷”依然是2024年的关键词之首,只不过今年汽车行业的“卷”已经从简单的卷价格卷性价比和续航里程向着更加多维度混战的方向发展,技术差异化、智能体验、品牌多样性等多个赛道均成为了各个车企激烈角逐的阵地。
技术竞争方面,800V高压快充已成为纯电车型的新标配,智能座舱也更多地开始追求起多屏联动、沉浸式体验与个性化场景,智驾技术更是从高阶辅助驾驶向无人驾驶迈进。Waymo、百度萝卜快跑、特斯拉等企业在无人出租车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不仅仅是中美在自动驾驶领域的一次较量,更是Robotaxi从实验性技术走向商业化运营的一个标志。
此外,精准定位用户需求也成为了众多车企内卷的另一个方向。尽管今年,很多传统车企开始进行品牌整合,让战略和资源更为聚焦,但对于另一些新能源车企而言,以往的“多生孩子好打架”路线依然是他们的首选。比如,比亚迪通过仰望、方程豹、腾势等品牌布局高端市场,同时巩固“王朝+海洋”系列在年轻消费者中的影响力。蔚来和小鹏则分别推出乐道和MONA,发力中低端市场,以期获得更多的市场占有率,寻找到新的销量增长点。
当然,2024年“价格战”也依旧激烈,跌破40万的保时捷、仅50万的玛莎拉蒂,几乎已经达到地板价的超豪华品牌足以证明2024年车市的降价幅度与手段有多么凶残。
2024年汽车顶流:“军哥”
要说今年汽车圈的顶流是谁?那必须是雷军!从年初的600万粉丝到如今超过3500万,雷军的抖音账号在一年内实现了粉丝数量的飙升,这样的增长速度足以叫很多同行垂涎。
2024年对于雷军和小米集团而言,是名副其实的高光之年。在官宣造车三年后的3月28日,雷军正式宣布小米汽车首款车型小米SU7正式上市。这款车型上市即爆款,仅用了9个月就完成了10万辆的交付量目标,全年更是交出了13.5万辆的交付量成绩。而这一切,都和雷军的个人魅力紧密相连。放眼整个行业,几乎很难再找到第二个像雷军那样凭借真诚和亲和力圈粉无数的企业舵手,将感性的米粉和理性的资本市场都牢牢掌握在手中。
毫不夸张地说,雷军几乎已经成为了中国企业家营销与创业方面的教父级人物,无论是给小米SU7车主开车门,还是开车漂移,亦或是学马斯克睡工厂,雷军的一举一动总能引发热议,连带着小米汽车一起频频冲上热搜,且为人所津津乐道。而这个站在流量顶端的男人亦是开创了车圈高管IP的新时代,多家车企CEO也纷纷效仿雷军的营销方式,亲自交付、直播、发短视频等,致力于要将个人IP打造起来,成为第二个“雷军”。
在这之中,当属极越夏一平最为卖力,但遗憾的是,他并没有因此获得预期的效果,反而忽略了公司的管理,导致极越陷入困境。
2024年:“调整”
2024年车企及经销商优化调整的消息接连不断,最为令人震惊与措手不及的当属极越汽车的“崩盘”,店面主播在直播过程中被告知失业,随后极越员工在总部围堵夏一平讨薪,供应商讨债之声更是接连不断。这一事件迅速在社会上发酵,此后,极越背后的“两个爸爸”吉利和百度纷纷表示将兜底用户的售后服务和员工补偿。夏一平也深夜发长文认错,但极越汽车的未来仍然充满不确定性。
除去极越之外,高合汽车也因缺乏核心竞争力、产品同质化严重而陷入困境。合创汽车、飞凡汽车、远航汽车等更是负面消息不断,裁员、官方APP停摆、员工被强制调休等等,均透露出其岌岌可危的态势。其中,哪吒汽车的境遇尤为引人关注。2022年,哪吒汽车以年销量152073辆夺得新势力销冠,彼时“蔚小理”三家中销量最高的理想也仅为13.3万辆。然而两年后,哪吒汽车却深陷债务与亏损的泥潭,据传其工厂已停工,公司裁员70%,研发人员降薪30%-50%,张勇也不再担任哪吒汽车CEO,由公司创始人方运舟接任。而方运舟将在2025年将哪吒汽车带向何方,仍是一个未知数。
除去车企以外,汽车经销商亦迎来了一波“关店潮”。广东永奥、森风集团等知名经销商相继爆雷,广汇汽车更因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而触发面值退市条款。经销商们面临着库存压力大、降价销售导致利润下滑的困境,不少4S店陷入“越卖越亏、越亏越卖”的恶性循环。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预计,今年将有4000家4S店退网,损失高达1380亿元。
而在这之中,豪华品牌更是“重灾区”,今年以来,包括奥迪、宝马、凯迪拉克、捷豹路虎等在内的多个品牌,均出现过4S店关停、退网情况。作为曾经“北京最大奥迪4S店”的北京华阳奥通更是贴出公告,宣布不再进行一汽奥迪品牌经销业务,转投问界的怀抱。
可以说经销商们正在经历一场转向新能源品牌的“大逃离”。
2024年:汽车圈的“含华量”
2024年,华为可谓是出尽了风头。凭借其ICT技术和广泛的渠道资源,华为助力众多车企提升造车与销售能力,既未与车企形成直接竞争,又让车企对其产生了高度依赖。而问界的成功似乎也向众车企传递出了“得华为者得天下”的信号,步入2024年以来,华为的合作生态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持续扩张,朋友圈日益壮大。一汽、东风、长安这三大央企巨头,以及北汽、上汽、广汽、奇瑞和江淮等五大地方国企,再加上比亚迪和长城等自主品牌,纷纷加入华为的合作阵营。截至今年11月底,华为的智能驾驶系统已广泛搭载于12个品牌的18款车型之中,“含华量”成为了这些车型最引人注目的卖点。
总结来说,华为与车企之间的合作模式主要呈现为三种形态:
第一种,是类似Tier 1的传统零部件供应商模式。公司自主研发了包括智驾算力平台、激光雷达等在内的众多汽车核心零部件,例如飞凡R7的部分车型就搭载了华为的AR-HUD;
第二种,是华为HI合作模式。理论上而言,HI模式是在华为车BU五大解决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进行联合开发。然而,目前HI模式合作的车企主要聚焦于乾崑智驾和鸿蒙座舱两大解决方案,并根据车型定位及市场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如长安阿维塔和深蓝S07;
第三种则是华为智选车模式,即鸿蒙智行,华为深度参与产品定义、设计、营销、用户体验等各个环节,尽可能多地采用五大解决方案。比如大获成功的问界M9就基本搭载了五大解决方案,而问界M5则主要搭载乾崑智驾、鸿蒙座舱和乾崑车云。
据媒体报道,今年华为车BU的全年营收预计增长了约4倍,出货量也将实现约7倍的增长。预计明年,中国车企的“含华量”还将进一步增长。
总结而言,尽管2024年汽车行业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和激烈的竞争,但也孕育着新的机遇和希望。随着2025年的开启,一场全新的角逐也将到来,据媒体统计,目前已有超过30家车企自掏腰包相继推出限时直降等促销政策,一场开年恶战已在所难免,而在技术上车企又将带来怎样的惊喜?谁又能掌握新一轮的流量密码?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