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月17日报道(文/陈爱平)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2024年上海接待入境游客超过600万人次。2025年伊始,上海文旅市场呈现活力四射、持续繁荣的景象,入境游客与上海市民共同开启新年旅游市场“开门红”。
在新一轮“China Travel”中,外国游客呈现旅行方式散客化、目的地小众化、体验内容生活化等特点。中国百姓的美好生活,成为外国人眼中的美丽风景,人们在旅途中你来我往、相知相近。
外国游客“来上海度周末”
“在中国跨年”“来上海度周末”正成为许多外国游客的时髦选择。
斯洛伐克游客马里安·库普卡克和卡特琳娜·斯特拉哈斯卡2024年年底游览北京后,来沪参加“上海新年第一游”,又马不停蹄前往黄山登高。“我们一直期待来中国看看。自2024年11月起面向斯洛伐克游客的免签政策让我们决定立刻出发。”卡特琳娜说,此行“超乎想象”,美丽的自然景观、现代化的城市、飞驰的高铁,以及跨年时在上海龙华广场尝试的非遗拓印,都是让她印象深刻的体验。
截至2024年12月17日,中国已经同26个国家达成全面免签,先后对38国单方面免签,对54国实行过境免签,同157个国家和地区缔结了互免签证协定,中国还全面将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的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均延长为240小时,新增21个口岸(至总计60个)为过境免签人员入出境的口岸,并允许外国人跨区域通行。持续优化的免签政策极大促进了外国游客来华的热情。
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近程客源市场,更多游客享受着“说走就走”的便利。日本高松市游客久保正笃介绍,早前当地人办理中国签证需至少提前一个半月准备,如今随时都可以出发。
中国在线旅行平台携程集团数据显示,2024年12月31日至2025年1月1日,中国入境游整体订单同比翻倍,其中来自韩国、日本的入境游订单分别同比增长215%和145%。上海是入境游客最偏爱的跨年目的地之一。
另一家旅游平台同程旅行数据显示,受免签政策激励,自2024年12月中旬以来,来上海旅行的韩国游客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截至2025年1月上旬的一个月时间里,自韩国釜山入境上海的游客同比增长超过115.8%。该平台研究院负责人介绍,此轮“China Travel”中,年轻游客喜欢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经验,扩大“口口相传”效应,又带动了更多外国游客前来“打卡”。
与游客“双向奔赴”,上海努力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在全面提升入境便利度方面积极部署。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钟晓敏介绍,在通关便利化方面,上海推动“单一窗口”平台在邮轮口岸应用,提升通关效率,在机场枢纽试点推出“外国人入境卡”自助打印终端,将“外国人临时入境卡”纳入自助填报系统,简化入境流程。
在支付便利化方面,上海全面推广“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支付模式,全市核心商圈、交通枢纽、三星级以上旅游饭店、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基本实现外卡POS机全覆盖。2024年5月上海推出一款多用途预付费卡“Shanghai Pass”,迄今这款都市旅游卡已发售超过8.6万张、实现超过26万次交易,这在交旅融合及兜底支付方面是一项积极尝试。
在服务便利化方面,上海加强综合涉外服务集成,在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设立3个外籍来沪人员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推动加密与主要客源国之间的直航航线,支持旅游企业与航空公司、高铁及互联网平台合作,提升入境游客出行便捷性。
未来,外国游客来华旅行将更加“丝滑”。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优化入境旅游政策。有序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适当延长免签时间。丰富入境旅游产品供给,开发与过境免签政策相匹配的特色旅游产品线路。开展“你好!中国”国家旅游形象推广活动。优化离境退税服务,推广“即买即退”措施。
深入体验中国居民日常
在众多海外游客眼中,中国城市风景已经“无与伦比”,但文化和生活体验甚至还要胜于观光体验。中国旅游研究院入境游客满意度专项调查显示,超六成受访者将体验中国文化作为来华旅行主要目的。
随着旅游行程从经典景观向街区、弄堂甚至居民家庭深入,外国游客在旅途中的表现,从惊鸿一瞥的“哇!”变成心领神会的“原来如此!”
1月8日,上海迎来2025年首艘访问港邮轮“银海晨曦号”。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等20多个国家的400余名外国游客随船抵沪,前往外滩、陆家嘴、衡复风貌区等地观光并体验磁悬浮列车。
地接社、海岸线国际旅行社(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明介绍,之所以这样安排,既考虑到部分游客是首次来华,经典的都市观光线路和目的地必不可少,又因为还有部分游客已经是多次来沪,他们很关心中国城市的发展,需要更深度的旅行产品。
“十多年前我们来上海时,黄浦江对岸的上海中心大厦还在建设中。现在看黄浦江两岸风景,真是太漂亮了。”澳大利亚游客丹尼·托马斯感叹城市发展之快。当谈到对中国和上海的了解时,丹尼和朋友脱口而出的便是“文化遗产”和“美食”。十多年来,他们对上海的汤面、小笼包等念念不忘,也希望重游那些保护完好的古建筑。
另一家地接社、上海永捷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在2024年接待入境游客量同比增长了120%,预计2025年业务将在2024年基础上增长约四成。这家企业总经理施嘉崎也注意到“China Travel”热潮背后的变化:随着入境游客积累经验,他们开始对中国百姓生活感兴趣,那些探访普通菜市场、制作中式菜肴、体验非遗技艺的线路尤其受欢迎。
面向海外游客新需求,上海持续升级文旅融合产品,围绕“一江一河(黄浦江、苏州河)游览”等城市IP,打造“观文博、看美展、赏好剧、听歌会、来海考、享美育、逛景区、品美食”都市文旅品质臻选项目。同时,联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海旅游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等重要节展赛事,聚焦非遗体验、国潮国风等主题,推出定制化个性化旅游项目,将观众和商务客转化为游客。上海还突出“City Walk”城市漫游主题,开发从半日游到多日游的专项旅游产品,满足不同客群“味蕾”。
越来越多外国人开始“自助”探索中国城市之旅,深入中国居民日常就餐、购物、阅读、健身等生活场景。记者近日在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第一百货商场5楼的海底捞火锅门店遇见多名拖着行李箱前来就餐的韩国年轻人——这家门店地理位置便利,本就有上海市民常常光顾,十分热闹,如今又吸引不少入境游客。其中一名游客李镇镐介绍,他们从社交平台上了解到这家店,“与韩国海底捞火锅人均消费约10万韩元(约500元人民币)相比,在这里能吃到更丰盛、更实惠的火锅”。因注意到近来韩国顾客明显增加,这家火锅店的入口处、座位区和过道上增设了韩语指示牌。
在上海市徐汇区,乌中市集、徐家汇书院等居民日常采买、阅读之地,淮海路上的智慧公用电话亭“Hello老友亭”等公共设施,也成为游客常常光顾的地方。新一年徐家汇书院还设置了一排行李智能寄存柜,方便远道而来的游客寄存行李。
打造100个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新增30座城市公园24小时开放、新建改建60座口袋公园、完成100个公交站台适老化改造、新增30个社区长者食堂、升级改造80家标准化菜市场……这些既是2024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也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海内外游客的“City Walk”选择、提升他们探索城市便利度。
“一座好的旅游城市,首先经得住本地市民日常的审视。”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游客眼里的风景,与本地居民的真实生活状态已密不可分。中国旅游研究院调研表明,2024年入境人数和旅游消费稳步增长,外国游客满意度也在稳步提高。海外游客通过“China Travel”认识了更加真实的中国。
从主客共享到主客共创
“中国游”的蓬勃发展是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直接体现。一方面,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容,“中国游”的热度会更高。另一方面,受益于更加便利的签证政策,在中国举办的各类国际会议、展览等商务交流也将收获更多发展契机。
2025年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主办方近日介绍,这一年度综合性旅游展会将自2025年3月30日至4月3日以“一城三馆”联动形式举办,展会总面积达70万平方米,吸引超过6000家优质展商参展,预计将迎来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45万人次观众,整个展览规模创历史新高。
来自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的统计显示,2024年,上海共举办各类展览活动896个,总面积1922.39万平方米,两项指标分别较2023年增长31.5%和10.9%;2024年上海共举办10万平方米以上展览活动48个,展览面积995.65万平方米,创历史新高。其中,30万平方米以上的超大型展览活动10个。
“实际上,我们还可以看到更多行业的头部展会落子上海。这不仅意味着中国会展会奖旅行的快速增长,也代表了世界在这些对应行业领域对中国充满信心和关注。”国际会展巨头英富曼集团董事局主席约翰·里斯顿说。
长期看好中国的不仅是产业界。过去数十年间,更多外国人爱上中国和中国城市,像本地人一样和本地人一起共创美好生活。
华东理工大学留学生劳拉·施密特-格拉泽年幼时曾在中国生活,后来随家人返回德国,如今又回到了上海,因为她特别喜欢中华传统文化,也希望自己的汉语进一步精进。为迎接新年,她与约40名留学生同学参与了“上海新年第一游”的文艺演出,为此非常兴奋。她说:“这座城市把文化保护得很好,大家都可以参与体验!”
法国涂鸦艺术家保罗·德西奥见证了上海城市公共艺术的百花齐放。“2006年时,上海沿街城墙上只有零零散散的喷漆图画,如今许多居民楼外立面常常有着颇具艺术感的涂鸦创作,让人耳目一新。”他介绍,自己许多作品得到上海市民支持,还有的祖孙三代一起前来创作。
长期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又成为旅游公益推广人、入境旅游观察员,他们乐于分享中国城市发展与自己安居兴业的故事,面向更多海外游客介绍如何像本地人一样感受中国城市魅力。
共创美好生活的“种子”正在更多入境游客心中落地生根。近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20余名学生探访北京、西安、上海。在上海的行程中,他们走进“烟火气”浓厚的长白228街坊、上海证劵交易所和新开发银行等地,感受城市多元魅力。哥伦比亚大学青年学生约书亚说:“这次行程让我看到了一个更立体多维的中国,我们需要更多的走访和交流来增进相互理解。我计划毕业后来中国工作、生活,上海可能是我的首选地之一。”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楼嘉军分析,中国的本地居民与外来游客互动、互存、互惠,“未来的上海,将让更多游客感受到包容和开放”。
2024年12月31日晚,斯洛伐克游客卡特琳娜在沪跨年,这是她尝试的非遗拓印。(陈爱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