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中,那些主角在习得神功之后,击败恶人,乃至抱得美人归,似乎都是理所当然的情节,读者也习惯了这种“圆满”的结局,尽管俗套,却也符合人心所向。

金庸笔下也不乏类似的设定,但细心的读者就会发现,金庸是擅长用表面的“圆满”去掩盖可能发生的悲剧。

比如《神雕侠侣》中,襄阳守军在杨过和一众高手的神勇发挥之下击退了蒙古大军,一切看似恰到好处,然而金庸又冷不丁地在后面加上了一段“忽必烈十三年后卷土重来”的设定,后来郭靖一家也只能接受以身殉城的悲惨命运。



(段誉、木婉清、钟灵剧照)

不过郭靖之死并不让人意外,金庸早已在此前的剧情中铺垫过多次,郭靖早有以死报国之心。

而《天龙八部》中的段誉则不同,他向来是乐天派的一个人,可后来的他为何会出家?或许与金庸在新修版中的一个改动有关。

一、多情的段誉

抛开结局不谈,段誉可以说是金庸笔下出身最不平凡的一位主角,其他的主角要成为顶尖高手,往往都需要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什么父母双亡,流落街头都只是常规操作,而段誉不同,他自幼生在皇室,荣华富贵享之不尽,但这还只是他开挂人生的开始。

段誉这家伙与其说是去闯荡江湖的,倒不如说是去撩妹的,他的江湖路,几乎都与那些“好妹妹”有关,他是见一个爱一个,当然,他最爱的莫过于“神仙姐姐”王语嫣,但你要让他自己选,他是钟灵、木婉清一个都不愿放过。



(段誉、王语嫣剧照)

就拿钟灵来说,当初段誉只是拿着钟灵的鞋子,都不免浮想联翩,说是:“想到钟灵,伸手入怀,摸出她那对花鞋来在手中把玩,想像她足踝纤细,面容娇美,不自禁将鞋子拿到口边亲了几下,又揣入怀中,心想:‘我这番定是没命的了,钟姑娘自也活不成。要是她也在这里,咱二人一起双双死在这碧湖之畔,倒也是件美事。’

可见这家伙是个十足的恋爱脑,可这么一个恋爱脑的家伙,后来的结局却是出家,这你敢信?

二、可悲的结局

别说笔者胡扯,旧版的《天龙八部》确实是发展到段誉带着王语嫣见到发了疯的慕容复,就结束了,段誉后来的人生多半是当皇帝,娶娇妻。

不过金庸在新修版中却是改写了他的命运,他不仅压根没娶到王语嫣,甚至最后还出了家。

说是:“据大理国史籍记载:大理(史称‘后理’)宪宗宣仁帝段誉,登基时年号‘日新’,后改文治、永嘉、保天、广运,共有五个年号,其后避位为僧,一共做了四十年皇帝,传位于其子段正兴。段正兴史称‘景宗正康帝’,次年改元‘永贞’。他做了二十五年皇帝后,也避位为僧,传位于其子。”

值得一提的是,金庸还在原著剧情中加入了一个对于最终结局走向看起来并没有多大影响的角色,那人即是“晓蕾”,同时也是新修版中,金庸新赐予段誉的妻子。



(虚竹、梦姑剧照)

这女子本是西夏宫女,与梦姑一同登场,其实戏份并不多,梦姑却在宋辽大战结束之后,与虚竹商议将这女子送给了段誉,且不知她是何居心,居然让自己的婢女嫁给段誉这大理皇帝,还指定要让段誉娶了这女子做妃子,岂不是在表达“西夏比大理高一头”的意思?

且不说梦姑有没有这般心机,至少后来段誉的人生确实是因此而改变了。

三、与历史原型相符的命运

记得前文提到段誉出家之后是传位于其子段正兴了吗?

而金庸在书末还特意提到过这么一句:“段正兴之母姓名,史无记载,是木婉清、钟灵、晓蕾,还是别位嫔妃所生,便不得而知。



(西夏宫女剧照)

如果这孩子就是钟灵、木婉清所生,那金庸大可直接写明,此时却刻意要强调这孩子的生母不明,而他又特意在新修版中加入了晓蕾这个角色,这不免让人怀疑,段正兴十有八九是晓蕾为段誉所生的孩子。

再结合金庸的措辞,提到“据大理国史籍记载”的字眼,那他的意图就很明显了,他多半是想让段誉的命运与其历史原型相符,历史上真实的段誉,也就是段和誉,也称段正严,那位皇帝正是当了四十年皇帝之后出家为僧,不过在他出家之前,还有一段插曲。

那是《滇史记》中的记载,说是:“高后乃命褫其衣,杖之百,大理禁中杖人所用,乃以全竹为之,通其节而实以铅, 王德妃受杖未及半,血流殷地,穆贵妃不忍,因跪求赐帛,钟贤妃以下亦环跪乞恩,誉闻,急赴之,乃许赦智昌,高后乃释之。而智昌已瘴疾而故。



(木婉清、钟灵剧照)

如此看来,后来的木婉清和钟灵是被折磨得生不如死,不过这里提到对她们滥用私刑的人是高后,也就是高升泰家族的女子,金庸在连载版中确实是提到过一位名为高湄的女子,可他在后来的版本中将那女子删除了。

如此一来,后来成为“高后”的女子,莫不是这晓蕾?毕竟正如前文所言,梦姑送着婢女给段誉,就有几分让“西夏高大理一头”的意思,这所谓的“高后”,原来是这么来的?

也只有加入了这个人物,段誉才会因为后宫争斗而心力憔悴,继而选择出家为僧。

这即是金庸故事的魅力所在,尽管故事本身是虚构的,但结合了历史背景与历史人物,便有了几分史诗感,如此用心打磨的故事,武侠迷怎能不爱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