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4年,团省委联合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省人社厅实施吉林省“青年实干家——百名优秀硕博人才助力振兴计划”,选派优秀博士、硕士研究生到县、乡级团组织担任团建指导员,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首批选派来自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等省内外25所高校的108名博士研究生、101名硕士研究生到吉林60个县(市、区)全覆盖开展实践。团省委特推出“小青实故事”系列报道,展示硕博成员在奋力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中成长成才、建功立业的故事。
一名畜牧学博士生的“真情告白”
本期主人公:屈雷宇
团敦化市委团建指导员
延边大学农学院畜牧学专业2023级博士研究生
许多人不知道,牛会通过气味辨别环境。
正如眼前这头小牛犊,用舌头亲密地舔舐着我,以示“友好”,看得出来,它对我的“味道”很熟悉,我也一样。作为一名畜牧学博士研究生,和动物相伴是我的日常研究和工作之一,提升核心种源竞争力更是我为之奋斗的科技事业和报国理想,博士“牛倌”的称呼正是来自我的这些实践经历和科研探索。
胸怀家国理想 农研报国兴邦
我们经常讲“不忘初心”,我在读研究生前也面临着困难的选择,我也在一次次反复思考、叩问自己:读研读博究竟是为了什么,读完博士后要做什么……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总结,最后,我给自己许下了“胸怀家国理想,农研报国兴邦”的人生信条,这就是我的初心,也是我多年来一直努力践行的目标。
我是土生土长的吉林人,读硕士和博士以来,一直边学习边探索农学实践。博士研究生期间,我前往中国农业大学参与联合培养,让我在探索科技前沿、亲眼见证我国农业发展变化的同时,也更加关心关注家乡农业科技事业发展。我暗下决心,要通过努力把知识转化成能力,把思想转化为觉悟,投身到家乡的建设之中。今年,我很荣幸通过吉林省“青年实干家——百名优秀硕博人才助力振兴计划”活动,成为团敦化市委团建指导员。延边很重视我们这些博士研究生、重视我们的实践活动,专门提出将在延边的12名博士生“均安排至州、县经济部门”。我和复旦大学李东林同学被分配到敦化,我俩一起来到敦化报到后,敦化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组织座谈会,邀请相关部门领导一同参加并与我们亲切交流。在团建指导员的基础上,又给我对接了敦化市农业农村局为我的第二岗位。
我是畜牧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是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延边州有着“八山一水半草半分田”的说法,山多林密,森林覆盖率达到79.30%,林地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0%,有着良好的自然资源。依托延边黄牛等特色产业,敦化市也成为我国肉牛肉羊增量提质行动增量县,是全省首批五个试点县之一。我们欣喜地看到,这次实践活动为我们这些想投身助力乡村振兴的青年搭建了良好平台和助力乡村发展建设的桥梁纽带,我也衷心地希望用我自己的力量带动更多人回到吉林、建设吉林。
“化繁为简” 绝知此事要躬行
怀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一片热忱,五月初,我便正式开启了这段旅程。五月的延边大地,金达莱已经盛开,农机车辆在田间驰骋,满眼都是繁花锦簇的同时,家家户户的“牛”经济成为贯穿全年的经济主线。相比于澳洲的天然放牧,当地更多的是舍饲养殖,也就是将家畜饲养于有畜舍的场地内或畜舍内。我们陆续走进了几个村屯,家家户户都养着数量不等的繁育母牛,一片欣欣向荣。我注意到,对于这些村屯来说,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生长信息不健全、系谱不完善、优质核心母牛群扩繁较慢、世代间隔过长等影响提质增效、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同时,养牛户普遍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接受新鲜事滞后,很多手机功能的使用都需要咨询年轻人,短时间内接受不了智能化的操作。伴着饲养成本的叠加,使得应用科技产品和科普宣传的难度较大。带着这些问题,我一边开展实地调研,一边思考解决对策和应对之道。
饲养繁育母牛能否盈利的关键点在于繁殖性能、犊牛品质以及生长情况。要想有效提升利润空间和繁育品质,完整的系谱和生产信息必不可少。很多养殖户在牛生产前夕都会出现“夜不能寐”的现象,因为担心母牛生产时照顾不到、发现不及时而导致犊牛死亡或难产。到了“关键时刻”,基本全家人轮番上阵,守着待产的母牛。如何把繁琐的系列程序“化繁为简”,找到一种既准确严谨又操作简单的方法,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最终,通过近两个月的思考和交流,我将所学专业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为养殖户们制定了《繁育母牛预产期日历表》《断奶天数提醒参考表》等数据信息整理机制,并得以在广大养殖户中应用实践。通过查询参考表,农户可以根据相应日期直接查看到对应关注日期和所需记录内容,大幅度提升了饲养管理的准确性。在后续走访的过程中,我们激动地看到,很多养殖户都将我亲手制作的参考表贴在了家中最显著的位置,以供随时阅览。
心中有方向,脚下有力量。2024年6月,我申请了“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百名硕博助振兴计划专项”课题,结合地域实际和专业知识,开始展开调研和相关研究。通过土地资源匹配、肉牛存栏量、产肉率、肉牛年产值等大量数据信息,与全国各省份肉牛消耗及配比情况进行分析比对,计算成本、运输、销售等各项参数,建立相关数据分析模型,通过算法得出区域分布、月度均值等数据结果,提出着力打造“小规模可复制‘双百’牧场样本”的解决方案。我提议将牧场涉及的饲料营养、兽医保健,繁殖育种、牧场管理等各环节做到标准化、数据化、可视化;将信息与牛肉产品进行匹配,建立“一物一码”,实现“种、料、病、管、品”协同发力;通过立标杆、建标准,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敦化模式”。该方案得到地方政府、高校和有关企业的多方支持与认可,下一步也将在敦化肉牛科技小院正式开启试行推进。
眼前有山河 心中有家国
一个约定,一份责任。参加“百名硕博助振兴计划”活动后,除了将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探索和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外,让我感触最大、收获最多的就是通过这一平台,让我结识了情谊珍贵的“兄弟姐妹”们。大家来自省内外不同高校、不同专业,从第一次集体培训上的“破冰”活动到后来一次又一次的相聚;从身处全国各高校的“线上”群聊热议到一次又一次的“线下”交流;从最开始的“抽时间”参加活动到后来一次又一次“期待”相见……我们一起从盛夏到寒冬、从播种到收获,携手相伴、期许未来。
2024年5月,我们在敦化市开展了“党建引领硕博人才,强基赋能助力振兴”主题实践活动,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党的二十大代表谷凤杰书记带队前往一线了解学习。“作为身在基层的村书记,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在分享会上,谷书记以“不负青春韶华志,胸怀家国为振兴”为题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让我们深受鼓舞、倍觉感动、记忆犹新。我们还先后到敦化市有关单位和企业走访调研,详细了解当地引才育才留才政策与青年发展支持项目。虽地处边陲小城,但这片招揽贤才的胸怀令人动容、令人振奋。12月,吉林大学还组织了全球青年学者论坛,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延揽人才,实践团中来自复旦大学的李东林正值今年博士毕业,看到消息后更增加了回吉的意愿,便报名参加了论坛。我们无不受到他留在吉林的感动与鼓舞,也更加坚定了要为这座城市、这片土地的繁荣发展而贡献力量的决心与信心。
2024年7月底,我们以“眼前有山河,心中有家国”为主题,在敦化、延吉、龙井开展了为期3天的“红色+”实践活动,并成立“固邦百名优秀硕博实践团”。大家一起走进红色场馆、重温入党誓词,令我们尤其难忘的是在延边军分区军史馆聆听93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劳道贤为我们讲述饱含血泪的“国防教育课”。大家统一着短袖T恤、拉着印有活动标语的横幅,俨然成为活动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们还受邀成为延边州大学生旅游推荐官,用青年镜头记录青春足迹、用青言青语讲好文旅故事,相关活动受到《中国国防报》《吉林日报》等媒体报道。
今年1月初,我们走进延边州的延吉、和龙、敦化、汪清等4地7馆开展系列活动。活动前,我们与延边大学团委积极沟通,促成了以“青衿践履,西部之光”为题的志愿者交流座谈会,这也是首次将“百名硕博助振兴计划”成员、延边州“西部计划”志愿者代表以及延边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等三支实践团队联合组织交流活动。座谈会覆盖了本、硕、博等全学段的20余名同学,我们与同学们深入交流,获益匪浅。大家一致认为,要在今后的实践服务中继续保持热情,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以更加专业、高效的方式投入到服务中去。同时,要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和方法,为地区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座谈结束后,我们还前往老里克湖,开启了一段的“雪国之行”。我们大家一起坐马车、看雾凇、打雪仗,把这场“冰雪之旅”做得“热气腾腾”。“长白天下雪,冬季吉林游”的邀约既是从吉林发往全国的一封邀请函,更是我们心底里朴素且真挚的一份期盼。
行文至此,思绪万千。我曾简单地认为,辛苦的科研工作、单调的学习生活,每天奔忙在图书馆与实验室的“两点一线”,这是大多数博士研究生的真实写照。但参加“百名硕博助振兴计划”后,我激动地看到,这一段段经历、一个个画面不仅仅是完成任务、承担工作,我们收获的更是一位位朋友、一份份情谊,更是一颗颗“我是百名硕博成员,我要争做青年实干家”的种子。我们投身参与服务地工作的过程就像是种子发芽的过程,始终怀揣着“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做实干家”的精神内核,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努力向上生长,只为孕育出助力吉林全面发展的嫩芽。
历尽风帆,归来,我们仍是少年。
新的一年,让我们始终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