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当中,中国抗日战争是最为浓墨重彩的部分。在华夏大地上,不屈不挠的中华儿女谱写了一曲又一曲不朽的战歌。
更有太多的时候,不仅仅是万众一心的努力成就了最终的胜利,就连老天爷都帮助自强不息的中华儿女。就比如从不上冻的黄河曾经一夜冰封,帮助四千多战士顺利横渡黄河。
主动请战,南下出征
1944年,这是抗日战争即将接近尾声的时候,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战略反攻也是节节胜利,正义的军队如有神助一般。
此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们也顺应时势作出了主动出击,打通南北通路,固守原有的革命根据地,开辟南方新的革命根据地的策略。
从根本上实现南北能够顺利呼应、沟通、相互支援的有利形势。这样的战略形势和战略布局更加有利于取得战斗的胜利,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共中央很快任命王震为司令员,王首道作为部队的政治委员,两人一同率领120师359旅组成“南下支队”以最快的速度南下参加抗战。
这支部队一共设有六个大队,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渡河先遣大队的队长——第三大队队长张仲瀚。这支队伍领导者的名单中原本是没有张仲瀚的名字的,这个难得的“名额”是张仲瀚主动请缨自己向上级领导求来的。
在中央开始确定派遣部队南征伊始,张仲瀚就在毛泽东主席召集的干部会议上主动请缨。他表示自己曾经在王震将军的领导下参加过征战屯垦的战斗,这次更有强烈的愿望再一次在老领导的手下参加战斗。
看到张仲瀚的主动请缨后,毛泽东主席十分欣慰,也十分赏识这位年轻有为的团长,更是真挚地夸奖张仲瀚为“勇武第一战士”。就这样,张仲瀚获得了毛泽东主席的首肯,得到了参加“南下支队”的资格。
一切准备就绪,终于在1944年的11月1日,这支被授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的南征大军在延安国际机场举行了誓师大会。
全体官兵战士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地接受了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中央各位领导的检阅,由王震和王首道两位率领开拔南下、投入战斗。
行至黄河,诸多险阻
这支部队在南下的途中遭遇了种种的艰难险阻,这一路上山川大河、没有支援补给,“南下支队”可谓是孤军奋战。吕梁山区渺无人烟,为了突破日军的封锁线,这样的行军路线是最为可靠和可以实现的。
王震和王首道带领队伍在这“无人区”中艰苦前行了四十余天,最后强渡了汾河来到了日军派有重兵把守的同蒲铁路线。日军在这里布置了很多的兵力,我军实在绕不开日军的封锁,只能迎面战斗。
经过一夜急行的部队并没有丝毫的疲惫,顺利地解决了当地驻扎的日军。而后再一次翻越崇山峻岭,终于在同年年底抵达黄河岸边。
虽然这一路我军尽量低调行军,但是难免也引起了日军的注意。于是,日军增加了黄河沿岸的封锁,并派出重兵把守黄河沿岸,控制了所有能渡过黄河的渡口和船只。
顺利来到黄河沿岸的王震和王首道一时之间只能望洋兴叹,黄河虽是中华儿女的母亲河,可此时此刻却成了人民军队的拦路虎。
怀着焦急的心情,司令员王震每天在黄河沿岸来回巡视,希望能够找到一个过河的办法。这一天,王震再一次在警卫员的陪同下来到黄河岸边实地考察。他把黄河的宽度、河水的深度以及水流的速度等数据测过了一次又一次。
希望能够通过一次又一次数据的测量和对比拟定一个横渡黄河的万全之策,可是仍旧没有一个可行之法。
眼见前有黄河拦路、后有追兵紧追不舍,这样的情况怎能让王震和王首道不心急如焚。
这时,王震又想到向当地有经验的老乡请教过河的方法,可是无一例外得到的结论都是否定的。隆冬腊月气候十分的恶劣,此时黄河的水流湍急,加之没有任何的渡河工具,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休想过河。
想要寄希望于冰封黄河帮助战士们过河的想法也被当地的渔民老乡再一次否定了。老乡表示,自己这把年纪从没有看到过黄河冰封,更何况想要支持这样多的人过河,哪是轻易的薄冰能够做到了,非要二三尺厚的冰封才可以。
天降奇缘,黄河冰封
王震失望地回到部队的驻扎地,马上就召集党员干部开会研究横渡黄河的办法。可是大家虽然情绪高涨、讨论得十分热烈,但是仍旧没有具体的解决办法。面对这样的艰难险阻,王震仍旧没有放弃横渡黄河的决心。
在会议的最后,王震等领导一致通过并同意了由部队的官兵战士自己动手制作横渡黄河的工具。王震还真挚地动员全体战士,359旅从不愿意屈居人后,历来都是敢打敢拼的队伍,只要上下一心努力一定能顺利渡过黄河。
会议既然确定好了横渡黄河的基本办法,司令员王震也得以有了暂时的放松,这之前他已经有将近四十个小时没有闭眼休息过了。
但是,只要大军一天没有成功渡过黄河,他又怎能放下心来。原本在营房休息的王震在简单地休整之后,又一次走出营房来到了黄河沿岸的河堤上。
隆冬腊月,黄河沿岸的河堤上呼呼的刮着北风,寒风刺骨,但是王震好像根本感觉不到一样,满脑子想的只有怎样渡过黄河这一件事。就在王震快要被冻到麻木的时候,他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口热气来给自己取暖。
也正是这一口热气,王震才发现自己的胡茬上好像十分的坚硬。于是,王震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变化,等他仔细一看才发现自己胡子上竟然结了一层薄薄的冰碴。
这一个变化让王震的心头一阵狂喜,既然呼出的哈气能够瞬间结成冰碴,就证明现下的天气已经十分的寒冷了,那么黄河是不是能因为这样寒冷的天气结冰呢!
于是,带着内心的狂喜,王震一路狂奔到黄河边,惊喜地发现此时的黄河竟然结冰了。有了这一奇迹,大部队横渡黄河再也不是天方夜谭。
于是12月28日夜晚,在夜色的掩护下,第三大队队长张仲瀚率领先遣部队悄无声息地开始横渡黄河。此时的黄河刚刚结冰,是否能够承载大队人马还有待探索,于是张仲瀚指挥战士们用滚动的办法躺着过河,这样能增加接触面积,减小人体对冰面的压强。
战士们对这个所谓面积、压强的原理虽然不明白,但是他们对自己的队长还是十分的信服的。在战士们心中,张仲瀚是一位十分睿智的领导,所以很多时候,战士们对他的命令是无条件服从的。
于是,按照张仲瀚的法方,战士们开始滚动过河。先遣部队历尽千辛万苦耗费了四十多分钟终于渡过了黄河,收到信号后大部队开始横渡黄河。耗时八小时,这支南下支队顺利地不费一枪一炮渡过了两千多米宽的黄河。
继续南征,越战越勇
1945年的1月,顺利渡过黄河的南下支队正式进入了中原地区。这一地带,地势开阔没有任何遮挡的地貌,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发生造成我军不必要的伤亡,王震司令决定夜间行军,白日休整部队。
战士们都是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淬炼出来的铁脚板,这样的行军并不能让战士们的身体承受太大的压力。长征磨练了战士们钢铁的意志,更练就了他们的一身本事,在夜间行军时,战士们能做到悄无声息穿行于敌军之中。
随后的除夕夜,这支南下支队顺利地来到了淮河两岸,不仅打退了敌军的数次偷袭,还成功地穿越了京汉路、渡过了淮河水。
又经历了长途的跋涉来到了大悟山革命根据地,与驻守在那里的新四军第五师胜利会师。春节历来是中华儿女大团圆的节日,南下支队在这一节日中停留在大悟山根据地稍作休整。
虽然没有骨肉亲人的团聚,但是在战火纷飞的时候,战友们的团圆也格外的珍贵,不久后的几天,王震带领他们部队继续南下作战。
2月底,王震率领部队来到长江两岸。又一次的精心策划,张仲瀚再一次率领先遣部队寻找渡船和船工在大部队前一步抵达长江对岸,并在登陆成功后迅速地占领了属于自己的阵地,然后顺利地接应大部队再一次胜利地抵达长江天堑。
在横渡长江后不久,南下支队与敌军遭遇。所幸经过一天一夜激烈的战斗,我军取得了横渡长江后一次至关重要的胜利,歼灭敌人400余人。但是,大部队没有停下南征的脚步,张仲瀚留下后,王震带领部队继续南下征战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