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标星的朋友们有时可能会错过【通航圈】的推送或是看不到部分推送文章的封面,欢迎新老朋友给【通航圈】点个星标,以便及时收到最新推文、避免错过更多精彩*
加星标方法戳关注,右上菜单栏“···”键,设为星标

继《江苏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重点举措》之后(),江苏低空经济再来利好消息——

1月7日,江苏省工信厅公布了《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加快推进低空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苏工信装二〔2024〕431号),明确了低空航空器和低空信息基础设施2个重点方向,其中,整机制造方案重点发展大中型工业级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等新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积极布局中型轻型直升飞机、轻型多用途飞机、大中型固定翼飞机等低空通航飞机整机制造,完善远中近结合、高低速互补、载物载人兼具的低空航空器产品体系。方案还 提出实施核心技术创新策源行动、实施创新成果产业化攻坚行动、实施“筑峰强链”服务强企行动、实施产业载体能级提升行动、实施生态融合要素保障行动等5项主要任务


此外,关键配套方面,持续完善 飞控系统、动力系统、通信系统、北斗导航、任务载荷等机载关键系统 。重点推进 航空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电动低空航空器核心部件研发。 着力突破 主控芯片、传感器等核心元器件。加快先进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在低空航空器领域研发应用 。低空智联网方面,推动5G/5G-A、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北斗、卫星互联网等低空智能网联技术研发,加快星地融合通信网络建设。推动“云—网—边—端”低空算力设施部署,加强低空通信、感知和计算能力融合。支持低空飞行数据平台开发,提升三维高精度地图、通信导航、气象数据等低空信息服务能力。支持网络安全防控系统发展,保障低空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低空业务平台方面,支持研发低空飞行服务管理系统等平台,完善空域规划评估、飞行计划申请、飞行活动管理等系统功能 。 支持研发低空安全防控系统等平台 ,开发雷达、光电、视频等各类低空监测设备及应用方案,提升空域感知决策能力,支持研发无人机反制装备,增强无人机监视与反制能力

根据方案,江苏省将发挥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作用建立低空制造产业专家委员会,到2027年,培育5家左右低空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园区,有力支撑产业规模壮大提升;江苏省制造强省建设专项资金支持低空制造产业协同攻关项目10项左右;累计形成30项左右低空制造产业先进技术产品创新应用示范案例;培育3-5家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低空制造产业链龙头企业;低空制造领域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取得积极成效,新增一批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


苏工信装二〔2024〕431号

各设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现将《加快推进低空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4年12月23日

加快推进低空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低空制造产业涵盖低空航空器、低空信息基础设施等研发和制造,是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和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方向。为深入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工信部联重装〔2023〕181号)、《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工信部联重装〔2024〕52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24〕28号)等有关文件精神,抢抓低空经济密集创新和高速增长的战略机遇,加快建设低空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地,制定本行动方案,实施期为2025年至2027年。

一、行动目标

按照国家和省加快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部署,认真落实“1650”产业体系建设相关要求,聚焦低空制造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产业基础坚实、科教资源丰富、营商环境优良、市场规模巨大等优势,坚持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因地制宜、开放融合,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着力提升研发创新和智能制造能力,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高重点产品技术供给能力,多元化吸引资本投入,持续壮大产业规模,不断完善产业生态,努力建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低空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地,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力争到2027年,基本形成覆盖上中下游的低空制造产业特色产业链,初步建立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发展新模式: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推进实施一批企业研发能力提升项目,落地一批重大创新载体,形成各类研发主体高效协同的产业创新体系,攻克一批低空制造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基本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

——产业发展加快集聚。一批标志性产品加快产业化落地,培育3~5家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低空制造产业链龙头企业,涌现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形成一批国内有影响的低空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园区,产业规模总体处于国内第一梯队。

——产业生态高效融合。低空制造产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创新成果产业化机制与行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标准体系有力支撑低空制造产业发展,形成一批先进技术产品创新应用示范案例。

二、重点方向

(一)低空航空器

1.整机制造。重点发展大中型工业级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等新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积极布局中型轻型直升飞机、轻型多用途飞机、大中型固定翼飞机等低空通航飞机整机制造,完善远中近结合、高低速互补、载物载人兼具的低空航空器产品体系

2.关键配套。持续完善飞控系统、动力系统、通信系统、北斗导航、任务载荷等机载关键系统。重点推进航空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电动低空航空器核心部件研发。着力突破主控芯片、传感器等核心元器件。加快先进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在低空航空器领域研发应用。

(二)低空信息基础设施

1.低空智联网。推动5G/5G-A、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北斗、卫星互联网等低空智能网联技术研发,加快星地融合通信网络建设。推动“云—网—边—端”低空算力设施部署,加强低空通信、感知和计算能力融合。支持低空飞行数据平台开发,提升三维高精度地图、通信导航、气象数据等低空信息服务能力。支持网络安全防控系统发展,保障低空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

2.低空业务平台。支持研发低空飞行服务管理系统等平台,完善空域规划评估、飞行计划申请、飞行活动管理等系统功能 。 支持研发低空安全防控系统等平台 ,开发雷达、光电、视频等各类低空监测设备及应用方案,提升空域感知决策能力, 支持研发无人机反制装备 ,增强无人机监视与反制能力。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核心技术创新策源行动

1.构建高效产业创新体系。组织实施低空制造产业企业研发平台创新能力提升专项工程,梳理重点企业研发能力提升投资项目清单,支持企业研发平台提档升级。加快建设先进无人机系统技术与装备中心,聚焦低空航空器行业共性技术研发,提升技术供给和行业服务能力,打造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低空经济创新发展研究院、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等一批重大创新载体建设,推动建设一批低空制造产业产学研用联合实验室。支持各类研发主体加强协同创新,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为支撑,重大创新平台为引领的高效能产业创新体系。到2027年,低空制造领域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取得积极成效,新增一批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

2.加快关键技术创新突破。组织编制低空制造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科学评估重点环节关键核心技术发展水平,提出重点技术研发方向和分阶段目标。组织开展低空制造产业关键技术产业链协同攻关,支持重点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引导优势企业和研究机构持续深化合作,重点突破低空航空器整机制造及关键配套、低空飞行管理、探测感知、电磁频谱管理、北斗应用、装备安全和网络数据安全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低空航空器产品性能及飞行服务保障能力。到2027年,省制造强省建设专项资金支持低空制造产业协同攻关项目10项左右。

(二)实施创新成果产业化攻坚行动

3.提升研发成果产业化能力。布局建设一批低空制造产业中试平台,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化服务机构协同强化新机型试制、新材料应用、新概念验证能力,推动技术成果工程化突破和产业化应用。支持建设一批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围绕成果转化、检验检测、创新孵化、引才育才等方向,提升创新成果产业化服务能力。采用市场化手段,举办低空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论坛,组织先进技术产品展览展示,加强产学研用交流对接,推动一批研发成果孵化落地。组织开展科技产业金融对接活动,引导资本市场支持低空制造产业化项目。支持低空航空器适航取证,加快商业化应用落地。到2027年,低空制造产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批优秀研发成果实现产业化落地。

4.加强重点产品推广应用。组织低空制造产业先进技术产品供需结对专项活动,针对应急救援、医疗救护、国土测绘、巡检巡查等公共服务,智慧物流、文体旅游、空中出行等行业应用需求,支持低空制造产业企业与应用场景单位协同探索产品研制、场景构建、示范运行一体化的商业模式,支持集成应用服务商发展,推动应用场景规模化落地。编制发布低空制造产业先进技术产品创新应用示范案例,推广一批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支持符合条件的低空制造装备及系统纳入省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目录,用好首台(套)重大装备、首版次软件、首批次新材料支持政策,推动首飞首购首用。到2027年,累计形成30项左右低空制造产业先进技术产品创新应用示范案例。

(三)实施“筑峰强链”服务强企行动

5.推进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加大对重点企业产品研发、项目建设、市场开拓、要素保障、上市培育等支持力度,推动低空制造产业“筑峰强链”重点企业做强做优。聚焦工业级无人机、eVTOL、大中型固定翼飞机、直升机等新型航空器整机制造,支持头部企业加强资源整合,强化对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的引领和组织协同,引育一批“链主”企业。聚焦飞控系统、动力系统、任务载荷、核心传感器、航空材料、低空智联网、低空业务平台等重点领域,支持企业专注细分市场,加大研发创新投入,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到2027年,培育3~5家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低空制造产业链龙头企业,涌现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

6.提升重点企业服务效能。建立“筑峰强链”重点企业服务直达机制,加强政策需求收集和反馈,定期开展企业走访调研,针对性协调解决发展难题。推进集群促进组织建设,为重点企业精准“画像”,围绕需求精准推送产业政策,实现“政策找企”,保障企业应享尽享政策红利。组织开展政策法规培训,支持第三方服务机构面向重点企业开展产业政策、标准法规、质量认证、适航许可等培训,提升涉企服务效能。加强低空制造产业行业组织建设,广泛组织行业交流活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化交流与协同合作。到2027年,面向以“筑峰强链”企业为重点的企业服务机制全面完善,服务效能和企业满意度大幅提升。

(四)实施产业载体能级提升行动

7.因地制宜推动产业集聚。梳理重点项目清单,重点聚焦工业级无人机、eVTOL等整机,动力系统、机载系统、元器件、材料等核心零部件, 以及低空信息基础设施等领域,服务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创新政策举措,加大低空制造产业招商引资和本土企业培育力度,加快形成产业规模集聚效应。支持重点地区以低空制造为主导产业,加快中小企业集聚,培育优势特色突出、资源要素汇聚、协作网络高效、治理服务完善,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到2027年,推动落地一批低空制造产业重大项目,基本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区域布局。

8.打造低空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园区。依托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车联网、动力电池、新材料等产业优势,选取有条件的产业园区,完善省市共建机制,积极发展低空制造产业及相关生产性服务业,打造一批全国有影响的低空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园区。建立省市项目引进对接机制,加强重点项目信息交流互通,强化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引导重点项目向低空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园区集聚。支持国内低空制造龙头企业、优质科研机构等在江苏建设研发、生产和运营中心,并向低空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园区集聚。到2027年,培育5家左右低空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园区,有力支撑产业规模壮大提升。

(五)实施生态融合要素保障行动

9.构建良好产业生态。引导低空制造企业积极应用数智技术,加快数字化转型,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推进低空制造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持续完善低空制造产业标准体系。推动有条件的设区市在重点区域建设低空网络基础设施,打造通感算一体融合网络环境。开展低空无线电频率日常监测,强化无线电台站管理,保障频谱资源高效安全使用。加强长三角协同创新发展,依托龙头企业推动上下游企业深度融合,努力打造世界级低空制造产业集群。畅通人员交流,推进低空航空器研发制造国内外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和标准制修订,鼓励企业在海外开展研发设计、飞行验证和适航取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到2027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低空制造产业生态体系,支撑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10.加强要素资源保障。省制造强省建设专项资金加大对低空制造产业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建设、示范应用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发挥省战新母基金带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通过多种形式投资低空制造产业,支持低空制造产业优质企业上市融资,鼓励金融机构增加低空制造产业重大项目中长期信贷投放。依托国家重点人才计划和省制造业人才支持计划,支持低空制造产业重点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人才实习实训基地,加强低空制造产业从业人员资质培训,形成涵盖高端科研、企业管理和技能操作等结构合理、梯度完善的人才队伍。到2027年,形成低空制造产业要素集聚的强大引力场,面向低空制造产业发展的社会投入持续增长。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发挥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作用 ,加强跨部门政策协同,促进低空经济供给侧与需求侧深度衔接,合力推动低空制造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完善省市联动机制,定期调度低空制造产业发展情况,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推动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二)强化跟踪监测。系统梳理低空制造产业企业名录,建立健全产业运行监测体系,跟踪评估低空制造产业发展成效,根据需要及时调整完善低空制造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建立低空制造产业专家委员会,加强产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科学评估产业发展态势,为产业发展提出咨询建议。

(三)营造良好氛围。开展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管理政策宣贯,指导企业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强化行业自律。加强低空制造产业发展成果宣传,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低空制造产业发展良好舆论氛围。进一步释放市场潜力,促进商品要素资源畅通流动,更好利用全球先进资源要素。

附件:低空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清单.doc




来源:江苏省工信厅网站、苏小科。通航圈综合编辑。

来源:人民日报2025年1月17日。

PS:由于微信平台推荐机制调整了,可能有些朋友会收不到我们的加更推送,大家伙儿别忘了给(通航圈)加上星标,以免错过更多精彩!
加星标方法:戳关注,右上菜单栏“···”键,设为星标

需要进入通航圈交流群的朋友,

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关键词:入群。

免责声明: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交流探讨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公众号作者也不负有更新以往文章观点之责任,一切以最新文章为准。用户根据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其他观点进行投资,须风险自担,责任自负。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通航圈:一个行业的跌宕起伏

欢迎通航圈内企业

邮箱:publicvoice@qq.com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