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69年5月份乘坐知青专列到内蒙古插队落户的浙江知青,我们十几名金华知青插队落户在是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汉古尔河公社三合大队,在三合大队插队落户生活了五年,我被招工到公社供销社当了一名售货员,也转成了非农业户口。



图片来源网络

按理说到公社供销社当售货员比下地干农活要轻松很多,我应该高兴才对,可我根本就高兴不起来。我们插队落户的生产队土地富足,土壤肥沃,粮食产量很高,年末分到的红利比当工人挣的工资也少不了多少。除此之外,我们生产队还有水田,我们隔三差五就能吃上一顿大米干饭,吃粮吃菜都不用花钱。

自从当上了售货员,我的口粮就由国家供应了,国家供应的粮食也要花钱买。一个月四十多斤口粮,只有一斤大米和三斤白面,其余的都是粗粮,单凭这一项,我就有些后悔不该到供销社来当售货员。我也知道后悔没有用,既来之则安之,只能干好本职工作,当好售货员,好好为人民服务,别无选择。

我们供销社不远就是公社饭店,饭店和我们供销社是一个系统,都是国营单位。有时懒得做饭,我就到饭店买两个馒头,两个馒头一碗鸡蛋汤就是一顿饭,倒也花不了多少钱。但不能总吃饭店,一个月就那几十块钱的工资,我一个月生活费绝对不能超过十块钱(不包括购买口粮)。

有一次我去饭店买馒头,一位年轻小伙子笑着问我:“你是浙江知青吧?我是北京的,刚招工到饭店工作不久。”“我是金华的,在三合大队插队落户,也招工不久。”我笑着介绍了自己的情况。

同为知青,惺惺相惜,渐渐地,我俩就熟络起来。

他叫薛忠林,比我大一岁,也是1969年到莫旗插队落户的,我在三合大队,他在乌兰屯,我们生产队离他们屯子不远。乌兰屯不如我们生产队人均耕地多,也没有水田,到饭店工作他还是比较满意的。

记得是1974年秋后的一天,我们生产队的老队长赶着马车到公社来办事,给我捎来了一篮子土豆,两棵白菜和几个萝卜,还有五斤新大米和五斤新小米,老队长知道我在粮店领的口粮都是陈粮,他说新粮下来了,让我尝尝新粮的味道。

当时正好是午饭时间,我就拉着老队长去了饭店,薛忠林端上热水让我陪着老队长说话,他就去给我俩准备饭菜。

很快,薛忠林端上一盘子煎鸡蛋,一会又端来一碗粉蒸肉和六个馒头,还有两碗鸡蛋汤。我在供销社买了一瓶酒,老队长自己喝了一半。那顿饭薛忠林没让我掏钱,他说已经付完账了。因为老队长在场,我也不好意思跟他争,就把钱装回了我的口袋。

送老队长回屯子的时候,老队长笑着对我说:“陈燕,这个小伙子不错,你俩要好好相处,我等着喝你俩的喜酒。”“队长,他是北京知青,我俩刚认识不久,不是恋爱关系。”我知道老队长是误会了,赶忙跟他解释。老队长笑了笑,没再说啥,赶着马车回屯子去了。

过了不久,薛忠林休班,他到我们供销社买了一盒铅笔和一盒橡皮,还买了两瓶酒和几斤点心,他说要回屯子看看,铅笔和橡皮是送给学校的孩子们的,酒和点心是给队长和队里的饲养员李大伯买的。薛忠林到饭店工作后还没忘记屯子里的人,我挺感动的。

那年过春节的时候,我也回了一趟屯子,给老队长和乡亲们买了礼物,也给我们知青点的同学们买了礼物。



图片来源网络

1975年冬季,薛忠林回北京探亲过春节,我们供销社的白糖不用凭票买,我就送给了他六斤白糖和二斤蜂蜜,让他带回北京。

春节过后,薛忠林从北京回来,给我带来了北京的糕点,还送给我一个军用挎包。那时我才知道,薛忠林的父亲是军官,他母亲也是军人,薛忠林是在部队大院长大的军人后代。

1976年冬季,我回金华探亲过春节,薛忠林送给了我十斤小米,是他屯子里的老乡给他的,还给我买了黑木耳和葵花籽,他一直送我到汽车站,帮我们(我和一名同学结伴回家探亲)把行李放在车上,他才和我挥手道别。

那次从金华回来,我给薛忠林带来了我们家乡的特产,带来了茶叶和挂面,还给他买来一个篮球。我知道他喜欢打篮球,他那个篮球都破损的不像样子了。

就这样,我深深爱上了正直善良的薛忠林,也向他表白过。薛忠林虽然没向我保证什么,但他没有拒绝我。我觉得他没拒绝我的表白,就是默认了我俩的感情。

之后的日子里,下班吃过晚饭,我俩就到附近的学校操场散步,有时我也陪他打篮球。薛忠林会唱打靶归来,也会踢正步,真不愧为是军人的后代。

那年冬季,我首先得到了恢复高考的消息。第一时间,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薛忠林,希望他好好复习功课,全力备战高考。薛忠林却苦笑着说:“我虽然是高中生,可我们高中部根本就没上几天课,高一的课程我都没学完……”

在我的强烈要求下,薛忠林也天天捧着课本复习到深夜,他答应和我一起报考。高考那天,风很大,天气很冷,我们四个人一大早就坐着雪爬犁去了莫旗。薛忠林看我冻得瑟瑟发抖,就让我和他背对背,他替我遮挡风寒,还把他的围脖围在了我的脖子上,只让我露着两只眼睛。

1978年春天,刚过完春节不久,我就接到了浙江教育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我考上了大学,考上了我家乡的大学。

直到我回金华读书的时候,薛忠林也没收到录取通知书,我就宽慰他:“再等等,有的学校录取工作可能迟缓一些。”“陈燕,你考上大学是必然的,就像我我考不上大学一样,也是必然的。你就安心去读书吧,不用宽慰我。以后我也许会回北京,也可能会在莫旗生活一辈子,你就忘了我吧,咱俩是有缘无分,我祝福你。”薛忠林很真诚地对我说。

说句实话,我大学毕业后不可能再回到莫旗工作,更不可能去北京。那个年代户籍很重要,薛忠林想去我们金华工作或生活也不现实,我俩的感情就成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很难走在一起。但我对薛忠林的感情也是真挚而热烈的,我很希望和他在一起,就眼含泪水对他说:“不论天涯海角,我都会等着你,等我毕业了,咱俩就结婚。”“陈燕,别说傻话了,就算咱俩能结婚,可两地分居也不是长久之计,对你对我都是一种痛苦。我知道你是真心对我好,可咱俩不能在一起,咱俩在一起只有痛苦没有幸福,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薛忠林话没说完,眼睛里就噙满了泪水。相识三年多,我是第一次看到薛忠林流泪。

我回金华那天,薛忠林给我买了二十个馒头,还把他的那个军用水壶送给了我。到了汽车站,把我送上车,薛忠林蹲在地上呜呜痛哭。那一刻,我心如刀割,泪如雨下。什么叫别离之苦,我深有感触。

回到金华后,我接连给薛忠林写了八九封信,可一封回信也没收到。我担心薛忠林会有意外,就给留在莫旗的一位好同学写信,让他去公社饭店看看薛忠林。

过了半个多月后,我收到了我同学的回信,他说我回金华不久,薛忠林就回北京了,具体为什么回北京,他也不清楚。

后来我按照薛忠林以前告诉我的地址,往北京写了好几封信,不知是地址有误还是薛忠林不愿给我回信,我一直也没收到回信。就这样,我和薛忠林失去了联系。他是我的初恋,我一直忘不掉他。

大学毕业后,我分配到一所中学教了三年书,后来调到教育部门工作。因为我心里一直放不下薛忠林,到了三十五岁,我才结婚成家。



图片来源网络

退休后,我回过两次莫旗看望乡亲们,也去过薛忠林插队落户的那个屯子打听过他的消息,乡亲们说薛忠林回北京后再也没回来过,谁都没有他的消息。

薛忠林,你现在生活得好吗?我真的很想念你!

作者:草根作家(感谢陈燕老师提供素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