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下半年,解放战争中最为重量级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陆续打响。在这场决定整个国家未来走向的战略决战中,当时身处东北、多达五个军且大部美式装备的廖耀湘军团也在失败覆灭之列。而整个军团走向失败的过程,更是充满了匪夷所思的混乱、迟滞和低级失误。
进退维谷的廖兵团
1948年10月15日之后,身处辽西战场的廖耀湘及其手下部队,正处于一种被多方拉扯、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局面之中。
15日这一天,锦州解放,这座城市回到了人民手中。但对于仍盘踞在东北、以大城市作为依托的国民党军来说,丢掉了锦州可绝对算不上什么好消息。东北门户就此关闭,此前由沈阳出动、增援锦州的廖耀湘兵团很可能成为东野的下一个目标。
何去何从?应该怎样制敌机先、把握战场的主动权?
不光是廖耀湘自己抱着深深的危机感,他的顶头上司“们”也都个个关注,把廖耀湘军团的下一步行动视为重要决策来推动和督办。
糟糕也就糟糕在这里——廖的上司不止一个,有研究者形象地称为三个“婆婆”:蒋介石要他走锦州,卫立煌要他回沈阳,杜聿明的意思居然又不一样,他力主廖兵团走营口回关内!
此时的廖耀湘手中保存着5个军的实力,其中包含名列“国民党军五大王牌”的新1军和新6军,兵力超过十万人。论训练、论装备,都足以跻身国民党军的上乘部队,然而这支实力并不算弱的军队却接不到一个明确、可执行的军事行动命令,不得不先等待自己的上级们拿出一个统一的决策来。
这一等就过去了五天,到了10月20日,东野方面下达了“围歼廖兵团”的指令。
科班出身,“中国巴顿”
为什么廖耀湘兵团的进退攻守、一举一动都必须接受来自“上面”的指令?是因为廖耀湘本人不擅军事、特别菜鸡?从此前的许多信息看来,事情未必如此,廖在国民党军内部还曾经受过不少人的称赞好评。。
1906年,廖耀湘出生于湖南邵阳,拥有黄埔和法国圣西尔军校的双重科班经历,颇受蒋介石的看重。
廖曾经参加过南京保卫战,在抗战初期,廖耀湘最光彩的战绩是昆仑关大捷。后来又转战缅甸,主要任务是保护那条重要的国际运输线,他的部队曾经歼灭日军中号称“南亚丛林之王”的第十八师团,本人拿到了二战金质自由勋章,甚至还有个外号叫“中国的巴顿”。
在由首支机械化部队扩编而来的新11军(后改为新5军)中,军长以下大都是黄埔人,廖耀湘出任新22师副师长,与担任师长的邱清泉搭档。
邱清泉以“邱疯子”外号知名,本人也是黄埔与德国柏林陆军大学双料出身的科班练家子,他跟被破格提拔的廖耀湘之间,原本是极可能难以相容的。但实际上邱对廖的评价却相当不错,他甚至还对军政部长何应钦称赞,称廖为“新22师发动机”。
自带光环的“战略机动部队”
廖耀湘及其率领的新6军从秦皇岛登陆、加入东北战场,是1946年年初的事。
由于国民党军拥有装备优势、东北民主联军对机械化作战适应度差等原因,廖的新6军初入东北,很有一段顺风顺水、春风得意的日子。凭借着得心应手的重炮+坦克作战模式,新6军成了攻入长春的先锋部队,还打通了辽阳、鞍山、沈阳与营口之间的交通线。
有战功作为底气,廖耀湘一路升官、被提到了第9兵团司令官的位置上,手握新1军、新6军、新3军、第71军和第49军共计五个军的兵力。这五个军堪称装备精良,除了第71军是日械军外,其余四个军都是全副美式装备,其中新1军和新6军都是参加过印缅远征作战的部队,拥有“王牌军”的称号。
在东北战场的国民党将官中,廖耀湘一度光环护体、声名显赫,靠的就是手头这支极有价值的战略机动部队。
然而到了1948年10月下旬,这支明星部队却陷入了前后左右怎么走都困难的境地。顶头上司们各有各的立场和计划:有的想从全局着眼同时“指挥到前线每一门炮”,有的首先考虑自己负责的战区千万不能出篓子以免担责,还有的忙着保存实力避免损失,廖耀湘自己又何尝没有自己的小九九?然而他却也不敢公开抗命,而是选择消极等待,一个字“拖”!
这一拖,问题就大了。
黑山之战
20日后,廖耀湘终于在拖延之后决定了这支部队的行动方向——取道黑山,谋求突围。
黑山、大虎山是沈阳南下锦州的要道,当时由东北野战军10纵在此承担阻击任务,以待打锦州的部队回过头来完成合围,歼灭廖耀湘兵团。
一边要跑,一边要阻,发生在黑山的一场恶战就此开始。东野10纵28师负责黑山县城以北正面防御,是最为重要的方向,师长贺庆积后来成为1955年首批授衔的开国少将之一,是善打硬仗恶战的“独目将军”,王震称之为“想拿下哪个山头就拿下哪个山头”的猛将。
从东北野战军那一边看来,早已做好了打硬仗恶仗的准备,担任阻击任务的部队争分夺秒抢修工事、战前动员,决心“使敌在我阵地前尸横遍野而毫无进展”。
廖耀湘那边,却出于保存实力的“额外”心思,不但不肯动用最底牌的新1军和新6军,甚至连实力稍弱、但也是由当年第200师和新22师等部队派生出来的新3军和第49军也不肯用。而是从一开始就把原属陈明仁、关系最远、在四平一战中甚至还关系不睦的第71军推了上去,让他们先到第一线去拼杀冲锋。
果然,第71军在此前与东野作战中已经损耗不小,火力又远不如自己的友军,打黑山一开始近乎毫无进展。廖耀湘眼见战局不利,这才先是下令新1军将重炮移交给第71军,加强火力强攻;后来又调新6军集中重炮,猛烈轰击黑山101高地等重要据点。
这一来一去,时间就被人为地拖长了。
稍纵即逝的可能性
血战三天,廖兵团也并未能从解放军手中抢到通过黑山的机会,但10纵的伤亡情况也并不乐观,双方部队筋疲力尽,已经快要到了硬杠意志力的阶段。101、92、石头山高地等重要阵地数次易手,双方持续进行着拉锯式的争夺。
为了证明“誓与黑山共存亡”的决心,28师师长贺庆积把自己的指挥所设在了高地上,自己亲自去一线指挥。副师长认为过于危险,争取要由自己去;然而贺庆积却根本不容许别人反驳或者置辩:“你是师长还是我是师长?谁官大就服从谁!”
到了25日夜晚,廖耀湘决定要拼尽全力杀出一条血路,他命令用上手头的最大战力,不顾一切向预期方向突击。
居然在这个节骨眼上,第71军军长向凤武却提出了异议——黑山已经打了三天,所部伤亡巨大又很疲劳,因此今晚行动不了,得等到第二天凌晨拂晓再接防。
在战机稍纵即逝的战场上,这种类似“讲价钱”的异议本身就显得颇为微妙。更微妙的是,不管怎么心急如焚,廖耀湘居然同意了这个提议。于是,原本说好的全力突击就这么延后了好几个小时。
到了26日凌晨,第71军得到一段时间喘息之后,战斗力确实有所恢复。然而到了这个时候,东野司令部的电报也来了,东野主力到了,6纵、3纵甚至已经投入了战斗。
对廖耀湘来说,这个突围成功率最高的窗口时间一旦失去,就不会再回来了。廖耀湘为什么会同意向凤武的提议?可能是出于轻敌,可能是因为侥幸,但也有可能是因为“没有别的办法”,廖耀湘未必能够100%地保证向凤武执行命令,向凤武同样也未必能够100%地保证第71军的将士去完成任务要求。
整整五个军、十二个师、具备较强战略机动能力的廖耀湘军团,即将迎来一场匪夷所思的整体混乱和溃败。
第一棒打碎辽西兵团的“脑袋”
在后来的回忆文章中,廖耀湘自己说——“解放军第一棒就打碎了辽西兵团的‘脑袋’,同时打碎了新3军、新1军及新6军三个军的军部”。指挥中枢完全瘫痪,他自己指挥是指挥不了,更不知道自己部队的团长营长都是个什么情况。接近一天的时间内,廖耀湘未能发出任何有效命令。
这和东野3纵韩先楚的说法也是可以相互印证的:由于在行军中就与敌遭遇,韩先楚自己也还跟东野司令部取得联系,也没有拿到任何具体指令。但眼见敌人建制混乱、机会千载难逢,韩先楚决定“主动找仗打”!
他简短地下了个命令,各师各团独立战斗,以枪声作为命令。哪里枪声密集、哪里有敌人,就给我往哪里打!
一方主动独立战斗找架打,另外一方则混乱溃散还在等命令,胜负的天平倾向哪边不问可知。
廖耀湘自己也慌了,先是逃到新30师师部,接着又逃到新22师师部,最后来到49军军部。眼看部队越来越乱收拢不起来,廖甚至不得不带着新6军军长李涛独自行动,身边跟随的不过一个警卫连。
新22师是新6军主力,也可以说是廖的嫡系发家部队。在国民党军队中有个不成文、但大多数人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将领们真正能够相信的都是“自己的部队”,到了战局不利、陷入败局的时候尤其明显。廖耀湘到了新22师后终于有机会喘一口气,开始用新22师的指挥系统来实施指挥,然而此刻,另一个从军事角度看来相当奇葩的事又发生了,廖用了明码来进行指挥。
混乱中的明码电报
最初的异常情况来自一张看似莫名其妙的电报:“王先生屍胡家窝棚”,这句话的内容莫名其妙,而且使用了明码发送。因此东野一方即使截获了它,也一度并没有特别重视,归到了没什么用处的杂报里面。
然而这文字落到经验丰富的东野副参谋长兼二局局长曹祥仁眼里,却引起了他极大的警惕。
因为曹祥仁是位对电报业务极为熟悉的专业人士,此前又多年和海量电报的破译解读打交道,信息敏感度非一般工作人员可及。
他看到此报,几乎立刻便想到“屍”的代码是1451,而“到”的代码则是0451,两个字仅仅一位数字之差!而“王先生”正是廖耀湘的代号,胡家窝棚则是黑山东北的一个小村子,这个地名就这样被东野紧紧地盯住了。
东野2纵、3纵等部队接到来自总部的命令,一边急行军赶往胡家窝棚,一边派出侦察人员搜集情报。果然很快,先头部队便送来了遇到的几位当地老乡,他们说自己是被国民党军抓去带路的,后来眼看着看管不严才趁乱跑了回来。
这些老乡向东野描述说,胡家窝棚庄子里来了很多军官,不少人背着手枪,还有不少汽车,拉了好多电话线,走路要是不小心都会被绊倒。不仅如此,村子里还竖起了一根长杆子,但老乡们也不知道那是做什么用的。
得到这些第一手消息让东野部队更加坚定了判断,他们经过周密布置向胡家窝棚合围,最后果然将廖耀湘等廖军团的高级将领一网打尽。
结语
关于国民党军是怎样走向一败涂地,事后美国方面和国民党都曾经加以总结,两边都提到了国民党军的指挥存在问题。进无方,退失据,上下离心离德做不到团结一致,蒋介石还特别中意亲自指挥,越俎代庖的结果是事与愿违。
虽然从历史宏观角度来看,廖耀湘选择了与人民站在对立面,失道寡助必将走向败亡。但哪怕仅仅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廖军团覆灭的过程中也充满了各种“骚操作”,成为话题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