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学人》1月11日文章,原题:起立鼓掌热潮已从百老汇蔓延至伦敦西区 戏剧《暴风雨》谢幕时,魔法师普洛斯彼罗的扮演者西格妮·韦弗走到前台对观众说,若得不到观众“热情的掌声”,魔法师将永远被困在岛上。虽然韦弗对自己反串饰演的角色的掌控表现平平,但是那一刻,观众都起立为她鼓掌。



图片说明:观众纷纷起立鼓掌。(视觉中国)

在伦敦剧院里,起立鼓掌曾是罕见而特别的。即便偶尔有观众站起来向精彩的演出致敬,大多数观众仍然固执地坐着不动。但是如今,即使演出很烂,观众也会站立鼓掌(如图)。伦敦最近上演了三部质量参差不齐的戏剧,但结束时观众都不由自主地起立鼓掌。这种风潮已经持续了几十年,但近几年蔓延到了伦敦西区。
有分析认为,这些都缘起于电视选秀节目,观众经常起身喝彩。或者将其归因于百老汇,那里多年前就有这样的趋势,后来还输出到了伦敦和柏林。与此同时,门票涨价也是起立鼓掌流行起来的原因之一。按理说花大价钱买票往往会让观众变得更加挑剔,但实际上,许多人反而通过自我暗示,努力让自己沉浸在“物有所值”的体验中。名人效应也是因素之一。那些因《异形》系列电影而成为韦弗粉丝的人,更可能是为了亲眼见她而掏腰包来看《暴风雨》。
此外,在伦敦,真正的转折点是疫情。2021年剧院重新开放后,观众的表现较之前大相径庭,许多人因现场表演的回归而兴奋不已,自发站起来欢呼,也从此养成了站立鼓掌的习惯。
然而,对于戏剧爱好者而言,起立鼓掌的泛滥令人担忧。一是它带有强制性的意味,研究发现,起立鼓掌是群体决策和博弈论的体现。当更多的人起身时,如果你固执地不站起来,不仅会显得小气,还可能无法再看到演员谢幕的场景。二是当起立鼓掌泛滥时,就成了一种空洞的仪式,而不是良性宣泄。最悲观的观点认为,这是一种无节制的过度赞扬文化。不应给的鼓掌与其说是对演员技艺的致敬,不如说是观众对自己“到场”这一行为的赞美。
尽管如此,在这个阴郁的世界,适当的自我庆祝或许并无不可。严格的礼仪有时显得多余,而集体欢呼则是一种无害的情感宣泄。(刘长煌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