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序更替,新元肇启。回顾2024年,长宁立足于加快构建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化发展格局,重点聚焦营商、涉外、科技、融合与治理五大“关键词”,通过机制建设、平台搭建、产品研发、品牌打造、资源整合,用心编制公共法律服务“特色菜单”,主动回应市场主体、居民群众等各类社会群体对新时代公共法律服务供给的新需求和新期待。
特色1
“涉企营商”公共法律服务持续优化升级
主动对标本市关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总体要求,不断提升涉企公共法律服务效能,持续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加公平竞争、有序发展的良好法治环境。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以区域产业发展为服务导向,紧跟未来新兴产业发展前沿,精准定位服务需求,有效联动区“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共同体”等载体资源,因地制宜丰富公共法律服务内涵、拓展服务渠道,设置涉企营商法律服务专窗,编制涉企服务项目清单、制定涉企服务工作规范和流程图,主动为区域中小企业设立、经营提供全生命周期专业法律解决方案。
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开展个性化法治体检服务,帮助企业提高防范化解经营风险能力,大力推动涉企营商公共法律服务向街镇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延伸,有效搭建涉企法律服务区、街双向供给网络,努力为市场主体提供合规管理、风险防范、纠纷解决等全链条法律服务,有效打通涉企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特色2
“涉外法律服务”护航企业行稳致远
聚焦国内企业高水平“走出去”和跨国企业高质量“引进来”,加快提升区域涉外法律服务供给水平和能级,通过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创新涉外服务模式,打造“大虹桥法治会客厅”品牌,积极构建跨国(境)专业法律服务网络。
密切关注企业数据安全与业务合规、企业全周期法律风险应对、海外投融资、分支设立及劳动人事安排等属地国基本法律政策,先后汇编《长宁数字产业热点问题法律服务指引(2024)》《长宁区法治营商服务指南(企业出海篇)》等服务手册,为企业“出海”布局提供风险预警、法律查明等服务指引,切实保障企业海外发展权益,助力城区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良好营商环境软实力持续提升。
特色3
科技赋能法律服务“数字化”迈上新台阶
在全市率先推出多语种多模态法律垂类服务大模型——“宁宁AI法”公共法律服务数字人,聚焦企业出海法治护航、全经营周期风险防控等细分领域,围绕知识产权保护、劳动用工、境外投资规则等热点法律问题,整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通过中、英、日等8大语种智能语音识别,为不同市场主体发展提供企业经营风险研判,有效提升科技赋能法律服务的数字化精准度,为企业权益保护与业务拓展提供智能化法律解决方案。
推动“宁宁AI法”公共法律服务数字人进驻企业园区、重点商圈,努力构建起智慧公共法律服务“三圈一带”供给网络,为区域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均等、普惠、智能、可及的数字化营商法律服务。
特色4
法律服务多元融入“15分钟社区生活圈”
以嵌入化、联动型、浸润式服务模式,有效推动街、居公共法律服务融入“15分钟社区生活圈”,努力打造“一圈一特色一品牌”特色项目。程家桥街道“户外工作人员法治驿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面对面法律“充电”服务,虹桥街道“法治剧本杀”寓教于乐培育青少年明德尚法趣味新理念,北新泾街道“24小时AI自助法律服务”开启基层智能化治理新探索,华阳路街道“上海硅巷法治阵地”有效打造科创街区惠企营商服务新特色,江苏路街道“老年群体一站式司法救助”主动延伸法治触角跨前提供助老维权服务,周家桥街道“法律夜门诊”努力当好居民群众家门口的专业法律顾问......一项项特色法律服务,加快推动长宁“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圈”构建,更是“公共法律服务就在您身边”的郑重承诺与坚定守护。
特色5
引导律师广泛参与基层治理暖民心
整合区域法律服务资源,用好用活“三所联动”工作机制,选派资深律师参与基层治理,充分发挥法治“稳预期、保稳定、促和谐”的专业优势,有效助力社区法治治理建设。全年,街道司法所共选派295名律师下沉社区,为来访群众提供婚姻家事、不动产权属、劳动争议等领域法律服务,切实承担起基层矛盾隐患化解的“调节器”职能。在提供法律咨询等传统法律服务的同时,还有效联动法律援助部门,开辟绿色通道,为特殊困难群众提供诉状代书、援助申请、诉讼代理等一站式法律服务,用心用情服务人民群众,真正实现公共法律服务触手可及、惠民暖心。
回眸展望再蓄力,奋楫争先启新章。2025年,长宁将在加快区域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化供给上持续发力,借力AI科技赋能,优化供给机制、创新服务模式、培育应用场景,为营造服务更全、品质更优的国际化精品城区建设提供精准高效的法律服务保障。
来 源 | 公服科
编 辑|长宁法宣
校 核|汪林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