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李鸣)距今4.3亿—3.6亿年前,早期陆地维管植物属种多样性及表型复杂程度急剧增高,这一过程被称为“植物登陆”。“植物登陆”奠定了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意义如同海洋生物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植物登陆”是如何发生的?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黄璞联合国内多名学者,在贵州省都匀市包阳村附近发现约4.1亿年前的“袖珍”植物——包阳工蕨化石,为解释4亿多年前“植物登陆”如何发生提供了新线索。
包阳工蕨是迄今最小工蕨属植物。它的形态特征区别于之前报道的工蕨属植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植物株,高约45mm,孢子囊穗长仅5.8—10.8mm,“袖珍”的体型和“迷你”孢子囊穗极为独特,处于早期维管植物体型大小的下限。
科研人员分析发现,早泥盆世工蕨类体现出的形态分异代表了两类不同的生活史策略。一类以包阳工蕨为代表,它们个体矮小,TSA较小,营养投入和繁殖投入均较少,推测寿命较短,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整个生命周期,可适应于动荡环境。而另一类以澳大利亚工蕨为代表,个体高大,TSA较大,无论是营养投入还是繁殖投入均较多,可能更适宜于稳定的环境。
科研人员认为,正是由于趋异演化出了多样的生活史策略,工蕨类才得以蓬勃发展,在早泥盆世取代了以莱尼蕨类和隐孢子植物为主导的植物群,成为早泥盆世植物群中的优势类群。
相关成果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辑》(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