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0日,距离春节仅剩不到两周半的时间,央视春晚迎来了第二次彩排。每年的春晚舞台都是星光熠熠,今年也不例外,像“沈马组合”、宋佳、白宇等一线明星纷纷亮相,为这场年度盛宴增添了不少光彩。



“沈马组合”近年来频繁登上春晚舞台,为全国观众带来了无数欢乐。从现场流出的照片来看,两人的状态都非常不错,预计今年他们依然会带来精彩的语言类节目。



令人意外的是,王宝强也出现在了彩排现场。要知道,他的新电影即将在春节档上映,宣传任务繁重,却依然抽空参加春晚彩排,实属难得。此外,不少“小鲜肉”也现身彩排,为春晚注入了新鲜血液。



然而,随着第二次彩排结束,各大社交平台上却出现了不少质疑声。尽管今年春晚聚集了大量流量明星,但网友对节目质量表示担忧,甚至有人直言:“这些明星我一个都不认识。”这种声音引发了广泛讨论。



有网友认为,春晚似乎已经放弃了中老年观众,转而迎合年轻人的口味。但这种策略是否奏效呢?事实上,如今的年轻人对春晚的关注度已大不如前,许多人甚至不再将其视为春节的“标配”。



春晚逐渐失去原有味道

每年春节,春晚的收视率都是热门话题。然而,近年来收视率持续下滑,许多观众表示春晚越来越缺乏吸引力,节目内容千篇一律,甚至被调侃为“包饺子大会”。



有网友分析,南方观众对“包饺子”这一主题缺乏共鸣,因为南方人过年更习惯“包汤圆”。但问题的根源并不在此,而是春晚节目整体缺乏新意,难以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语言类节目一直是春晚的重头戏,但自从赵本山退出后,央视始终未能找到能与之比肩的喜剧大师。近年来,虽然《欢乐喜剧人》等综艺节目捧红了不少新人,但这些新面孔却鲜少出现在春晚舞台上,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老面孔和过时的“老梗”。



网友吐槽不断

有网友调侃:“以前的春晚是观众找‘梗’,现在的春晚是节目找‘梗’。”比如去年爆火的“科目三”舞蹈,被多个地方台搬上春晚舞台,但这种操作不仅不搞笑,反而让人感到尴尬。



每年临近春节,短视频平台上都会涌现大量“预判网友”,预测春晚节目内容。令人无奈的是,这些预测往往准确无误,春晚的创新力似乎停滞不前。



有网友建议,与其看春晚,不如追一些热播综艺,至少后者更接地气。还有人提议,春晚可以挖掘更多地方特色节目,比如江浙沪的“独角戏”或云贵川的方言文化,这些都能成为节目的亮点。



方言文化在互联网时代已成为一种“流量密码”,春晚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打造更具地方特色的节目。此外,春晚不应过分强调教育意义,毕竟观众更希望在节目中收获纯粹的快乐。



小品只需要快乐

赵本山曾说过:“春晚小品的核心是快乐,而不是教育人。”如果真想传递教育意义,完全可以通过歌曲或其他形式表达,而不是强行融入小品中。



有网友建议春晚导演多听听观众的声音,甚至可以发起投票,让各省网友推荐本地特色节目。这样不仅能提高节目质量,还能让春晚重新焕发“造星”能力。



回顾过去,老一辈艺术家们的表演总能引发观众发自内心的笑声。如今的春晚,或许需要重新找回这种纯粹的魅力。



文章信源:杭州网2025年1月15日---总台春晚完成第二次彩排 为年轻人做好一顿“文化年夜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