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时玥)“能不能集思广益想想办法,让苏州的蚊虫少一点?”去年夏天,刘众代表接到了一位市民关于灭蚊的咨询。挂了电话,他迅速查找相关信息,发现在社交平台、公共网站,确实有很多类似投诉建议。“蚊虫叮咬看似是个小问题,却给市民带来大困扰。”刘众代表说。
通过了解国内外多个城市的做法并与相关部门探讨研究,结合苏州实际,刘众代表在市人代会上,建议苏州通过卫健部门牵头、借用科技手段、社会全面参与等方式方法,更好维护城市的生态系统平衡,打造苏州宜居环境。
因为从事建筑设计行业,刘众代表关注身边每个与“住”相关的细节,在工作中不断思考城市发展。履职9年来,他累计提出36条建议(不含联名),每年都会有至少2条建议是关于“城市宜居”这个关键词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刘众代表的建议也不断更新,从关注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城中村改造,延伸到关注产业用地更新、城市数字底座建设、构建数字孪生城市等方面。
在垃圾分类、电动车充电等民生小切口的建议上,每一条建议背后都凝聚着刘众代表的心血与智慧。仅2017年到2019年期间,他就有5条建议被评为优秀建议。今年提出《关于加快AED配置,完善公共急救体系建设的建议》前,他特地来到公共场所,边走边计时,发现AED的配置距离并不能满足“施救者直线步行3至5分钟可获取”的需求,随后对此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