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1月15日下午,上海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徐汇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代表们热议政府工作报告,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为上海的发展建言献策。

“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要有容错机制”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4年,上海启动运行总规模1000亿元的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和未来产业基金,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对此,刘伟代表认为,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对于释放创新潜力非常重要,但对于国资来说,投资不应该看单个项目的成败,而应该看整体的长期收益率,要有一定的容错机制。“当初,就是上海市科委提供的10万元无息贷款,让米哈游从一个大学生创业团队成长为年纳税达10亿元的游戏企业。”


对此,田禾代表也有类似建议。田禾代表认为,上海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首先要深化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的布局,持续加强基础研究与重大交叉领域的研究,加大对长周期、原创性,尤其是非共识研究的支持力度,致力于解决源头和底层的技术问题,要遵循科学研究发展的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支持政策与考核机制,鼓励科研人员聚焦前沿、前期研究,勇于探索。

“上海需要更积极的人才政策”

“徐汇区2025年对人工智能产业的布局将会和游戏产业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同样来自游戏行业的胡睿代表表示,对于游戏产业在徐汇的发展,自己信心满满。随着游戏与人工智能等科技产业跨界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上海需要更积极的人才政策,提升创新体系的整体能效。


胡睿建议,应进一步提高教育供给与人才需求的匹配度,推动高等院校与产业、企业建立起更深度的校企联合、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与企业互动,进行产教融合方面的实践,以便就业时能更好地匹配产业、企业需求。

胡睿还对外国人来华工作的相关便利政策提出了建议。胡睿认为,随着业务不断出海,不少游戏企业对国际化业务的人才需求明显。但游戏、人工智能产业等所需要的应用类人才工作签证办理时间较长,能否提高相关证件的办理效率?同时,胡睿还建议,通过整合政策资源和健全服务机制,解决语言、托育、就医等外籍人才在沪生活的关键小事,“让外籍人才愿意来,来得了,留得住”。

“加大对社区商业的扶持力度”

在两会上,文旅商体展的融合发展也是代表们关注的议题。徐汇区不仅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还频频“出圈”,从西岸的“天选打工人草坪”,到武康大楼,徐汇频频成为“顶流”。


在胡晓丽代表眼中,这些都是一个城市魅力的展现。“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我们可以通过城市的温度和魅力来构建当下的确定性,起到凝心聚力的作用。”

徐汇区武康路—安福路街区是有名的纳税亿元街区,170余家沿街商铺营造出鲜活的“上海招牌”。胡晓丽代表以自己“城市行走”的亲身感受提出,政府应该加大对社区商业的扶持力度,“小街小巷也可以锻造出‘亿元街区’,我们不仅要经济效益,还要看到这些社区商业能让人感受到温暖、活力,一个有温度的城市的底色。”

记者:王永娟

摄影:唐风立、徐汇区人大

编辑:宁平英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