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高艳蕊 陈甜田

“很多孩子从四岁开始就跟着我学画画,在教孩子学画画的过程中,我只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去把孩子内在对生命最真挚、最纯真的生命感受挖掘出来,做一把打开孩子内在宝库的钥匙。”一象美术教育老师魏文涛如是说。近日,一象美术教育30余名学生的习作全部入选由中央美术学院少儿美术研究中心主办的“美丽中国——2025全国少儿美术融合作品展”,在这一专家阵容强大、少儿画手云集的展选中脱颖而出,爆出冷门。


尊重孩子的童心与天性

让每一幅画作都是孩子的真情流露

走进一象美术教育工作室,一幅幅充满着孩子想象力的画作映入眼帘。“2-4岁是孩子学画画的关键期,我们把这个阶段叫作‘涂鸦期’,孩子们会在家里任何地方大展身手,墙壁、沙发、床单上都会留下他们的杰作,这个时候家长如果盲目批评干预,往往会导致孩子不敢拿起笔画画,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孩子在绘画方面的发展。”魏文涛说道。

在画室的墙壁上,除了张贴着孩子们的习作,在下方还有着一片被涂鸦填满的墙壁。“来到我这学习的孩子一般是四岁左右,他们正处在绘画的探索关键期,所以我秉持着尊重孩子天性的教育理念,从不为他们‘设框’,墙壁上的留白区域也是为了方便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想随意发挥涂写。”



相较于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育,老师画什么就让孩子“比着葫芦画瓢”,魏文涛更注重孩子在画画过程中自己内心的感受。相较于画一幅大家认为好看的画,不如让孩子从自己的思维、角度去解读他看到的事物,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表现、自己的认识,那才是美术教育应该把握的正确方向。

作为诗人、文艺评论家及原滨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更作为一位关注孩子个性成长、天性发挥和独立发展的父亲,王长征对魏文涛所秉持的教育理念是这样理解的:“这是一次归还。我们把儿童绘画之独立存在汰洗出来,并不是在一种轻松的状态下,居高临下谈论一帮小屁孩的玩意儿。更不是逗他们高兴,让大人们放心。而是作为一种蕴含着大师意味的作品去展出,鉴赏和研究——向天开。虽然我们把孩子们抱在怀里托在掌心,可他们独立不倚,别有洞天,自有所思。我们需要关注的,就是他们本来就有,生而知之的那一部分。”



一种不被理解的教育

却在种种质疑中开出最绚烂的花

“很多家长评价孩子画画好坏的标准就是他(她)能不能做到‘画什么像什么’,但是这样的评价标准往往会导致孩子形成定向思维,很多孩子长大后都会因为觉得自己画得不像所以不敢再拿起笔画画。”

魏文涛在创办一象美术教育初期,很多家长对此抱着质疑的态度。在他们看到孩子的习作后,没有从看似抽象而又丰富的图画中感受到孩子与生俱来的独特创造力和想象力,只看到了孩子“画得不像”。如果要画一棵树,家长们往往希望在孩子的画纸上看到粗壮的褐色枝干、茂密的绿色叶子,点缀着红彤彤的果实,但是他们不接受孩子画出褐色的叶子、蓝色的枝干或者其他的什么。这就是固化思维对孩子天性的扼杀。

传统的教育把“50个”不同的孩子培养成一个模子,但是一象美术教育却致力于让这“50个”孩子从画室走出去以后,还能保留着各自独特的样子。通过参加这次展选的30余名学生全部入选,让魏文涛倍感欣慰——自己的教育理念得到了认可,这种不被理解的教育却在种种质疑中开出了最绚烂的花。




以一腔热血开辟美育新模式

让天马行空的想象助力每一个梦想

魏文涛自幼对美术便有自己的见解,中学时期师从画家党震,怀着一腔热忱,开启自己在美术领域的逐梦生涯。2003年,魏文涛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9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从刘进安,获艺术硕士学位。

在求学与创作过程中,魏文涛发现了当前美术教育存在的弊病——艺术本应该遵从天性,但是现在孩子在作画过程中都被束缚住了手脚,为了画而画成了普遍现象。“艺术首先要有个性,不应该遵循一个固定的范式。”魏文涛这样说:“2015年,我创立了一象美术教育,创立的初衷就是让每一个喜欢画画的孩子都能创作出专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作品。”



“魏文涛作为一名画家,在70后是十分有影响力的,尤其是他的美术教育理念传承了最先进的国际教育眼光和最先进的‘顺乎孩子天性’、出自孩子心灵的理念,把孩子最初的那种美感不断培养、挖掘、引导和扩大,使得每一个孩子的画作都带着自己的面貌、自己的呼吸、自己的温度。”王长征对魏文涛的美术教育理念表示十分认可,他告诉记者,在魏文涛的教育理念中,存在着十分高级的神秘特性,得到了很多专家的赞扬和认可。

在滨州美术教育领域,魏文涛以一腔热血开辟了美育教育的新模式,力争将其存在的弊端一一破除。在一象美术教育学习画画的孩子们恣意生长、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正在为他们插上翅膀,家长们对魏文涛的感谢之情也溢于言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对孩子具有极强心灵疗愈作用的美术教育将在滨州这片土地上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