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一带一路”推进、全球产能转移和国际贸易摩擦增多,中国企业在新一轮出海潮中,面临的制裁、诉讼、行政执法日益增多,由于对当地法律缺乏必要的了解,企业海外资产和权益面临很大风险,保护需求大幅增加。
今天下午,市政协常委游闽键代表无党派人士,在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中,呼吁适应企业海外利益保护需求,提升上海涉外法律服务能级。
游闽键坦言,当前涉外法律服务水平尚且不足以满足企业的需求。一是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供给不足,存在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增长速度慢的问题。二是法律服务机构国际化程度不高。律所自发出海缺乏政策支持,运营成本高、案源分散、盈利困难。上海仲裁机构国际公信力、影响力有待提升。三是法律服务市场整体开放程度不够。国际通行商贸规则多基于英美主导的普通法系,我国法治的国际话语权较弱。
“要注重普通法系统性教育,以实践为导向培养涉外法治人才。”游闽键建议,改革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将普通法系和某些国别法列为超常布局急需学科。鼓励国外高水平法学类院校来沪合作办学,引进国际一流教学人才和国外实务专家,提高涉外法学师资水平。
他还呼吁,要培育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为涉外法律服务走出去提供更多助力。给“走出去”的律所在购汇账户、税费结算、国企聘用上提供定向支持,促进其在当地持续稳定运营。
再有,游闽键建议,可借助东方枢纽政策红利,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
“免签政策对仲裁员、当事人、国际仲裁机构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建议借鉴新加坡麦士威国际争议解决中心经验,在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建设国际争议解决中心,吸引更多境外争议解决机构和外国仲裁员到上海,推广临时仲裁,使上海成为涉外案件争议解决首选地。”游闽键说。
除此之外,游闽键认为,可以关注国内法域外适用,探索法律服务领域有序开放。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争取国家支持。
“上海作为‘一带一路'桥头堡,又是全国涉外法律服务高地,相信上海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通过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能级维护好中国企业海外的合法权益,为高水平走出去保障护航。”游闽键总结。
栏目主编:张骏 题图来源:张海峰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林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