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出现在网络上的一张照片显示,一艘中国民用滚装(RO)渡轮通过一艘带有自升式支撑的驳船,连接到临时码头。



此前,卫星照片显示,中国东南部一家造船厂正在建造多艘类似但不同的自升式驳船,这些驳船处于不同的建造阶段。有迹象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PLAN)正在越来越多地利用民用船舶支持两栖作战,尤其是可能会在台湾海峡发生的军事冲突。

这张照片似乎是1月15日首次出现在社交媒体上的,但拍摄时间和地点尚不清楚。独立海军分析师H.I. Sutton为《海军新闻(Naval News)》撰稿,上周首次报道了位于广州市东南部的广船国际(GSI)建造的自升式驳船的情况。广船国际是国有企业中国船舶工业集团(CSSC)的子公司。

本文为美国“战争地带(War Zone)”网站评论文章,作者Joseph Trevithick,本人翻译并编辑给大家分享。由于本文作者为美国人,对中国实际情况的了解主要来源于网络,因此会出现很多错误,请结合自身理解来看待相关问题。本人翻译此文章只为了转述美国相关人员在分析社交平台的视频和照片后,表达的一些看法,并非证实或支持其观点,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海军新闻》配图称,中国正在组建特殊的专用驳船登陆舰队。

使用自升式驳船作为临时码头或栈桥的头部是明智之举,因为自升式驳船配备的支柱提供了宝贵的稳定性,增加了更多的安全冗余。2024年,美国军方曾搭建临时码头系统为加沙地带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物资,凸显了此类结构在恶劣天气下的脆弱性。这座没有自升式驳船的码头在投入使用不到两周后就被一场暴风雨摧毁了,此后又花了一个多星期才恢复使用。此后,恶劣的天气不断影响它的使用情况。



广船国际造船厂的卫星照片,可以看到配备登陆跳板的自升式驳船。

网上流传的图片显示,中国驳船在一端至少有两个突出的自升式支柱,尚不清楚在其他部位是否还有更多的支撑装置。这与最近在广船国际造船厂的卫星照片中看到的情况截然不同,在卫星照片中,可以看到自升式驳船带有四个、六个和八个自升式支柱。其中一些驳船配有登陆跳板,在某些情况下完全不需要临时码头和栈桥,即可送登陆部队登岸,这也有助于更快、更轻松地建立从船到岸的节点。



广船国际造船厂的卫星照片,可以看到多艘不同规格的自升式驳船。

值得注意的是,自升式驳船并非什么新鲜事物,它与临时码头/栈桥系统的结合使用也并非新发明。一个非常著名的军事例子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之后投入使用的所谓“桑葚港(Mulberry Harbors)”。



滚装船与充当临时码头的半潜式驳船对接,将军用车辆送上岸。

至少十年来,中国海军一直在展示其使用半潜式、自升式驳船作为船舶(包括表面上是民用的滚装渡轮)和临时码头/栈桥之间的联运节点的能力。在之前的实验和演习中,使用的一些自升式驳船看起来与刚刚出现在社交媒体上的图片中的驳船非常相似。这似乎表明所谓的“新”照片是在不久前拍摄的可能性。



广船国际建造的“民用航母”。

值得注意的是,广船国际造船厂以建造大型民用船舶而闻名,包括半潜式重型起重船和自升式平台。不过,它也建造军用舰船。2023年,广船国际推出了一艘非常奇特的船,该船拥有大型开放式飞行甲板,但带有民用风格而非军用标记。



如果没有临时码头,滚装船运送的军用装备只能涉水上岸,对于军用装备的两栖能力和吨位都有严格的限制。

广船国际造船厂正在建造的新型自升式驳船表面上可能不是军事用途,但是,其配备的登陆跳板明显表明其具有军用潜力,可以作为船到岸的重要环节。所有这些都显示了中国军队与民用企业之间的界限很模糊,甚至不存在这样的界限。如前所述,多年来,中国海军在两栖演习中越来越多地使用滚装渡轮和其他民用船舶。

中国海军一直在稳步扩大两栖作战舰队的规模和能力,但民用船舶仍然被视为宝贵的额外能力。虽然按照民用标准建造的船舶更容易遭到攻击,但它们带来的能力对于台湾海峡登陆作战行动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建立初始桥头堡之后。中国海军可以利用军民联合两栖部队在未来其他地方展开军事行动,以及国内外救灾和人道主义援助行动。中国军队还在南海使用民用滚装渡轮执行和平时期常规的海上后勤运输任务。



中国新闻节目展示搭建临时码头的过程。

美国国防部2024年12月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军事发展报告》称:“近年来,中国两栖舰队专注于采购少量远洋船坞登陆舰和两栖攻击舰,目前没有迹象表明中国正在大幅增加坦克登陆舰和中型登陆舰的数量。……尽管中国海军没有投资建造大量坦克登陆舰和中型登陆舰,但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军队需要这些登陆舰来执行登陆台湾岛的任务,但中国军队可能认为已经拥有足够的两栖能力,并通过投资其他作战能力(如民用运输船和直升机)来弥补这一缺口。中国军方或许对中国造船业的强大产能有信心,相信它能够相对较快地生产出必要的船岸连接节点。”

2024年,独立机构中国海事研究所发布的一份报告称:“浮动栈桥等海上能力将成为登陆台湾岛的关键能力,这让中国人民解放军能够独立、可重新定位的海上装卸能力,绕过受损或遭到破坏的港口和码头。至少到2030年,中国海军的后备民用船队可能无法提供重要的两栖登陆能力,也无法在严酷或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中提供大规模跨海峡进攻台湾岛所需的海上后勤保障能力。尽管如此,如果目前的训练和演习趋势继续下去,到30年代中期,中国军队可能可以有效利用足够大规模的民用海运能力,保障大规模两栖作战行动。”



通过临时码头,大量军车驶上海滩。

新美国安全中心(CNAS)智库兼职高级研究员汤姆·舒加特(Tom Shugart)早在2022年就为“岩石上的战争(War On The Rocks)”撰写过一篇文章,称“在第一波攻击中,中国海军拥有的两栖攻击舰可以运送大约一个重装旅的装备(尽管可能分散在更多的轻型两栖旅中)和大约21000名士兵。与中国民用船队的运力相比,这是微不足道的。根据我的计算,只考虑了那些商业公司拥有的渡轮,这些公司要么是——比如渤海渡轮公司——公开的海上民兵战略支援舰队,要么是这些船舶曾经参加过此前的军事演习。这些渡轮可以运送超过两个重型旅的装备,两栖车辆通过改装的登陆跳板直接登上海滩,而其他车辆可以通过临时搭建的栈桥或被占领的港口运送。如果中国军队的车辆运输船能够利用临时码头或被占领的港口,它们至少可以再运送五个重型旅的装备。”

人们仍然非常担心中国军队可能在20年代末之前对中国台湾地区采取军事行动,然而美国军方最近淡化了中国军队在2027年甚至更早时间成功发动此类行动的可能性。美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2027年做好在台湾海峡采取军事行动的准备。



浮动码头相关设备并非一次性的,可以执行其他任务。

五角大楼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军事发展报告》中指出:“中国军方经常在官方媒体上指出指挥和作战中存在的不足,这些批评指导了其努力的方向。尽管中国军队取得了快速进步,但它尚未展现出对台作战或海外重大突发事件可能需要的复杂城市作战、远程后勤能力的类型和规模。”

美国国防部负责印度洋-太平洋安全事务的助理部长埃利·拉特纳(Ely Ratner)在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智库2024年12月举办的一场活动上表示:“当我们审视中国军队寻求解决这些作战难题时,他们的目标是做好准备并有信心以可以接受的成败,对中国台湾地区采取短暂、猛烈的军事行动,但目前他们还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他们正在努力实现这一目标……但尚不清楚他们是否比过去几年更接近目标。”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肯定会继续增加对民用运输能力的使用,包括自升式驳船和滚装渡轮,以增强对中国台湾地区采取行动的两栖能力,这可能对其他地方的行动也很有价值。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