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儒家文化的人情社会注重什么?人整人、人弄人、人玩人。

研究“人”,这是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人情社会的大学问。哪怕你很反感这一套,可无数人都对这一套趋之若鹜。

人情世故的本质是什么?就是从“人”的身上下手,去拿捏人心,从而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人性揭秘:拿捏人心的5种手段,老狐狸都很擅长。



01

先抑后扬——先给一巴掌,再给一个甜枣。

人性有一个特点,喜欢“先抑后扬”。比如说,先苦后甜。只要后边好一点,哪怕一开始吃屎,都能够接受。

根据这一人性特点,管理学家就提出了一个观点“胡萝卜加大棒”。一开始,要给大棒,随后才给胡萝卜,那当事人就会感激涕零,乖乖听话。

这一点,看看职场就清楚了。早上,领导批评了一个员工。员工很不满,特别生气。下午,领导就找到他谈心,跟他说“我批评你,是为了让你做得更好”。

听了领导的话,员工就会认为,领导批评他,就是希望他做得好,不仅不生气了,还主动去加班。

一开始,为什么要打击、批评?就是为了制造心理落差。前边失去了100块,后边得到了10块,哪怕亏了90块,可当事人还是觉得自己赚了。这就是先抑后扬的人性。

02

保持神秘感——别人看不透你,就会尊重你。

《春秋左传》有一句千古名言:“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

由于你看不透别人,不知道别人的真实情况,所以你就会敬畏别人。这种敬畏,是内心对于“神秘感”的十足恐惧。

所谓神秘感,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城府。城府越深的人,你越是看不透他,那你对他的态度,就越是谦卑、恭敬,不敢有任何的轻举妄动。

江湖里边的老狐狸,为什么都喜欢打太极,说话模棱两可,甚至不动声色?就是因为他们知道,保持神秘感,才能做到“攻心为上”。

不要让别人知道你在想什么,这是为人处世的关键所在。知道你在想什么,别人就会把你视为软柿子;不知道你在想什么,别人就会把你视为不可得罪的强者。



03

捧杀——让人变得骄傲,从而失去理性,自寻死路。

有一个名词,捧杀。意思是,过分地夸奖或吹捧,使被吹捧者骄傲自满、停滞退步甚至导致堕落、失败。

看看娱乐圈就清楚了。如何搞垮一个演员?就是对他进行捧杀。上热搜,给他十足的曝光量,让他完完全全显露在公众面前。

公众知道了他这个人,也就对他十分关注,十分感兴趣,就会不由自主地放大他的优点或者缺点。

由于收获了热搜和曝光量,所以这个演员就会变得骄傲、目中无人,容易做出“蠢事”。只要他做了蠢事,被人一曝光,那他就会迅速沦为舆论场的弃子。

之前别人对他有多关注,多称赞,一旦他出事,别人就会对他有多反感,多痛恨。不仅娱乐圈如此,就连其他的名利场,也都是如此。捧杀,随处可见。

04

先声夺人——出人意料,让别人措手不及。

在人与人之间的争斗中,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三国后期,司马懿和曹爽明争暗斗,都想把持大权。可由于曹爽是曹家宗亲,皇室重臣,所以司马懿一开始是不如曹爽的。

为了扳倒曹爽,司马懿采取了三步走。首先,装病,让曹爽沾沾自喜,缺乏防备;其次,暗中积累实力,让大儿子司马师阴养死士;第三,趁机拿下京师。

得知司马懿病得很严重,缺乏防备之心的曹爽,就带着小皇帝外出祭祀去了。这个时候,司马懿立马发动高平陵之变,一举夺下了京师,以及曹魏的大权。

典型的“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就像隐藏在暗处的猎手,盯着猎物不放,只要猎物稍微松懈一点,就先声夺人,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05

先满足,后变卦——套牢了对方,也就占据了主动权。

楚汉争霸期间,大将军韩信攻下了齐地。为了管理齐地,韩信上书刘邦,请求刘邦封他为“假齐王”。

刘邦看了书信,勃然大怒,正想发脾气,而站在一旁的张良踩了一下刘邦。张良的这一举动,让刘邦冷静了下来。

冷静下来的刘邦,不仅当着众人、使者的面,夸赞韩信有功,还说了一句,大丈夫就该当真齐王,当什么假齐王,我今天就封韩信为真齐王。

得知刘邦封了自己做真齐王,韩信很高兴,也就彻底对刘邦死心塌地。哪怕项羽来拉拢韩信,韩信也立马拒绝了项羽。

随着项羽被消灭,刘邦完成了大业,第一时间就将韩信“软禁”起来,后来更是让吕后和萧何,联手杀掉了韩信。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文/舒山有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