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弘农杨氏的开山鼻祖杨喜原本籍籍无名,在历史几乎没有任何记载,而小人物的翻身,往往只在刹那间,就是抓住了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就此一飞冲天,甚至千年之后建立一个王朝——隋。

《史记》中关于杨喜的记载,也不过是寥寥数笔,“以郎中骑汉王二年从起杜,属淮阴,后从灌婴,共斩项羽,侯,千九百户”。意思就是杨喜在“杜”这个地方以“郎中骑投靠刘邦,就此推断杨喜在秦朝的身份应该是皇宫的“御前侍卫”。这就说杨喜是以军官的身份出现在刘邦的军中,应该是有一定的军事能力。



在杨喜投靠刘邦之前,恰逢项羽加封刘邦为汉王,刘邦的封地包括巴、蜀、汉中等地共四十一县,设国都于南郑(今汉中)。项羽这一分封显然是刻意的,故意将刘邦分封在闭塞巴蜀地区,同时将关中之地封给章邯、司马欣、董翳三王,由这三人对刘邦进行遏制和监视,但在绝对实力面前,刘邦也只能就藩汉中。

当时被项羽册封为“塞王”的司马欣,其封地涵盖了杜县,在这种情形下,杨喜作为秦朝降将被项羽重新编入驻扎在杜地的部队,成为司马欣军中的骑将。



而刘邦就藩就必须从杜地进入汉中,一路之上刘邦并不敢停留,为了打消项羽对他的怀疑,他得依张良计,边走边焚烧栈道,以此来暗示项羽此生将不复入关中,意思就是让项羽放松对自己的警惕。可刘邦前脚刚离开关中,不满项羽分封的诸侯就揭竿而起。第一个就是齐国贵族田荣,因为在田荣看来,自己功高盖世,他理应被封为齐王,而项羽处事不公。

当初陈胜、吴广于大泽乡振臂反秦,在齐国的田荣氏三兄弟紧随其后,在山东复辟齐国,以田儋为齐王,率先拉开六国遗族反秦的序幕。田儋战死后,齐国旧臣又共同拥立战国时期末代齐王田建的弟弟田假为新任齐王。



对此,田荣十分愤怒,在他看来,齐国的“复兴”是他们田氏三兄弟功劳,田假无尺寸之功,有什么资格当齐王,为此他多次向项羽反映。但彼时刚刚完成复辟楚国大业的项梁、项羽认为,齐王乃是齐地最强有力的号召旗帜,诛杀田假,容易打击各方诸侯的信心。应该说,项羽氏的反对是对的,但这一做法彻底惹怒了田荣。他集结旧部推翻田假,立田儋之子田市为齐王,自任丞相,田市就是傀儡,这无疑使得齐国内部产生了分裂。

此时章邯所率秦军围剿齐魏联军,项梁得知消息带领楚军前来支援,却遭章邯埋伏,项梁就求助于齐国。田荣却借机要求项梁必须先除掉田假,就在双方交涉之际,章邯将项梁斩杀,项羽也就此恨透了田荣,在这种情况下,项羽又怎么能加封田荣为齐王。



因此项羽最后将齐国一分为三,让原齐王田市到即墨就国,为胶东王;拥戴田假登基的田氏宗室田都、田安,则分别以齐郡、济北郡为根据地,号齐王、济北王。这一分封政策,明显是针对田荣。心有不甘的田荣便派兵攻杀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和济北王田安,自立为齐王。随后,田荣举起反楚大旗,联合赵国将领陈余,并赐给在魏地已经发展出万余人马的彭越将军印信,让其在济阴起兵作乱。

针对当时的天下局势,韩信对刘邦表示,项羽势力绝对在刘邦之上,但项羽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即“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於威彊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意思就是项羽不得民心。



汉元年八月,刘邦出汉中,按照韩信给刘邦的战略谋略,刘邦必须先拿下关中,并向东发展与项羽的西楚势力决一死战。可当时,子午道被烧,汉军要越过秦岭,从西往东可分别自陈仓道、祁山道、褒斜道入关中,韩信选择走陈仓道,突袭关中,为此韩信做了两手准备:一边让人修复被烧的子午道,一边又让人拓宽褒斜道的路面,唯独把他想走的陈仓道留出来,不作任何安排。这就是著名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韩信的举动完全出乎秦地三王的举动,章邯、司马欣、董翳等秦降三将发起偷袭。三将措手不及,司马欣、董翳猝不及防之下,全线溃败,最后只能投降了刘邦。经此一役,那些或是被项羽逼迫、或是自立为王的诸侯们纷纷转向支持刘邦。天下大势似乎正朝着对刘邦有利的方向发展。



而项羽此时正困于齐楚争斗中,刘邦在汉二年四月,发兵近六十万大军东征直取彭城,在刘邦看来只要打下项羽的老巢彭城,就能够定鼎天下,可项羽毕竟是勇冠三军,仅凭三万精骑,便将刘邦麾下的精锐吃干抹净,那些曾经主动归降刘邦的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赵王赵歇等人又倒向项羽,可以说,如果不是萧何于后方在士兵,军需调配得当,刘邦真的就完了。而此时塞王司马欣麾下的杨喜却选择了继续跟随刘邦。杨喜“以郎中骑汉王二年从起杜”,大概说的就是这么回事。成为汉军骑兵一员的杨喜,在几年之后终于迎来了改变命运的时刻。

汉五年十二月,项羽趁夜色率仅剩的八百骑士自垓下突围,途中遭遇灌婴所率的五千骑兵全力堵截。项羽边战边撤,渡淮河、过阴陵,战至长江北边的东城时,身边仅剩28人。这时,灌婴的骑兵也追击而至。



杨喜,第一回出现在史书中。《史记》原文载:“是时,赤泉侯(杨喜)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当时的项羽已身陷绝境,杨喜携兵慢慢朝项羽聚拢上来。项羽被逼无奈,只得自刎以谢天下。

汉军“相蹂践争”项王尸,又付出了数十人无谓的死伤。直到最后,项王尸身被一分为五,归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郎中令王翳五人分别持有。杨喜因此功封赤泉侯,成为汉初军功集团里的勋贵。



应该说,杨喜在垓下之战中的“现身”,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他曾在追击项羽时立下不世殊勋,足以改变历史的进程。只可惜,身为汉朝开国功臣的杨喜,在垓下之战后,又隐入历史的尘烟中,几乎不见史册。

身处“汉初军功受益阶层”的赤泉侯家族,也是其中得益的一方。但是,与樊哙、灌婴等刘邦最忠实的追随者们相比,杨喜差的还是太远,而且自赤泉侯自分封之日起,就屡受打压与排斥。因为赤泉侯杨喜自始至终就是“虚名”,就是因得项羽一条大腿而封侯,在汉初军功集团里根本无法带领家族实现实质性的阶层跃升。



杨喜本人先于高后元被夺爵,后又被复爵,在侯位三十二载。此后,杨喜之孙杨毋害“坐诈紿人赃六百”,犯诈骗罪,在汉景帝年间被夺爵,后改封为临汝侯,延至汉武帝年间,坐罪彻底被废。

在被汉武帝彻底削爵后,这个带有开国光环的杨氏家族才得以触底反弹。杨毋害被废后,其子杨敞开始活跃于西汉政坛。杨敞入仕之后,因居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故自其发迹后,这支始于杨喜的杨氏家族被世人称作“弘农杨氏”

作为杨喜的后人,杨敞并没有享受到功臣后代的福利。他的成名,是因为有幸成为大将军霍光的“幕僚”,并在后者执政期间得到其赏识与重用,直至升任御史大夫,获封安平侯。而杨敞的妻子就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女儿司马氏。



杨喜的杨氏家族兴盛于汉宣帝时代。杨敞病逝于汉宣帝即位后的一个月,其子杨忠继承爵位。汉宣帝认为杨敞夫妻有定国安邦之功,遂为杨忠增加食邑三千五百户。至此,一个新的世家诞生了。继杨敞之后,杨氏家族人才辈出,有被称为 “关西孔子” 的著名儒者杨震,还有太尉杨秉、太尉杨赐、太尉杨彪以及丞相主簿杨修等。他们长时间位居三公要职。到了隋代,隋文帝杨坚亦宣称自己为弘农杨氏后人,称其五世祖杨元寿是赤泉侯杨喜的十五世孙。此说法虽有牵强附会之疑,但亦足以彰显弘农杨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的深远影响力。

身为一介小人物,杨喜竟能凭借项王的一条大腿铸就一段延续千年的传奇,其间确实充斥着时代的机缘巧合。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