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的十一点半左右,东营市垦利区杨庙社区的幸福食堂里总会传出饭香的味道,老人们坐在餐桌旁,不一会儿热腾腾的饭菜便由工作人员端到面前。“好时代里有好日子,我们也有好盼头。”76岁的李同英老人笑着说。
“幸福食堂的服务完全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老年人只需出1元钱就能吃上放心、舒心的午餐。”幸福食堂负责人王祝娥说,幸福食堂还成立了“益壮”志愿服务队,鼓励活力老人与高龄、独居及生活困难老人结对子“互帮互助”。
“为保障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可持续,社区推出循环式‘为老服务’项目。”东营市垦利区董集镇党委副书记、杨庙社区党委书记张麦荣说,社区在幸福就业驿站开设了居家养老就业服务技能培训,还为老年人配备了健身器材和康复器材,“每月的21日是咱们的幸福睦邻日,社区开展义务理发、问诊、维修小家电等志愿服务,全心全意为包括老人在内的社区居民服好务。”
“生活过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去年以来,东营市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年初确定的15件民生实事完成年度任务,新谋划的学校饮水设备更新、新能源车充电设施建设等民生实事顺利实施。城镇新增就业3.8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以上。北京师范大学东营实验学校、黄三角农高区实验学校等6所学校建成投用,428所学校建成“校园天眼”工程。170家村卫生室完成“五有两全三提升”改造,市级传染病智慧化监测预警平台上线运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工伤保险待遇、九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稳步提高,居民普通门诊统筹报销比例达到65%,14种疾病新纳入门诊单独支付病种保障范围。“救急难”专项基金同一家庭年度救助提高到28万元。
过去一年,东营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落实一张张“民生清单”,兑现一份份“幸福账单”,既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更强化“好不好”的建设,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新的一年,东营市继续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指标”,聚焦群众所需所盼,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让“民之所望”真正成为“政之所向”。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东营市将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举办招聘活动200场以上;通过开展“乐创东营”“社区微业”行动,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积极落实好产业、就业等帮扶政策,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
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方面,东营市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推进学前教育镇村一体化管理,完善集团化办学、校际共同体建设等强校带弱校机制,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学校、特色学科基地建设。支持东营职业学院“双高”建设和升本发展,支持市技师学院、山东胜利职业学院、东营科技职业学院改革发展。持续巩固“双减”成果,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后服务质量。
为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全市今年将着力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打造25个市级以上临床重点专科,遴选培育60名市级医疗卫生领域高层次人才。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4处中医特色卫生院、6处特色专科卫生院,改造提升340处村卫生室。着力完善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扩大普惠养老、托育服务,为1000名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对10家普惠托育服务机构进行改造提升。积极争创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承办好“全民健身日”全国主会场活动,举办好马拉松赛、公路自行车赛等大型 赛事,持续打造黄河口赛事品牌。
社会保障确实是民生之基,关乎每一个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东营市今年将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还将拓展长期护理保险保障范围,开展居民大病保险和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合并实施省级试点;深化急难综合救助,支持发展社区慈善基金,扎实做好残疾人福利保障和关爱服务工作。
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上,全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打造城市书房等公共文化空间,开展“进千村乐万家” 文化惠民活动。加强黄河文化、孙子文化、吕剧文化、石油文化、红色文化系统阐释,健全完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创作推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
新的一年,东营市坚持以群众可感可及为衡量标准,扎实办好民生实事,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
(1)开展校园周边安全整治行动。
(2)建设中小学幼儿园家长等候区。
(3)改善村镇两级医疗服务条件。
(4)实施“幸福养老”提质工程。
(5)提升社区托育服务质量。
(6)实施就业创业扩容提质行动。
(7)开展困难群体联系帮扶。
(8)改造提升市政便民设施。
(9)实施供热设施提标改造。
(10)新建电动车充电设施。
(11)实施居住区供配电设施改造提升。
(12)加强农村道路建设维护。
(13)实施体育惠民工程。
(14)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15)开展便民惠民消费活动。
(大众新闻记者 李广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