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刘明远,1955年生于江苏扬州。1973年参军入伍,因为文化程度不错,1978年被选调到团部当文书。

那年政委对我说的一番话,让我至今难忘。

1978年的秋天,部队正在筹备军事演习。作为团部文书,我整天忙着打报告、誊文件。

一天深夜,我正在办公室加班,突然听见隔壁传来咳嗽声。

那是政委杨志远的办公室。这个时间他还没休息?我悄悄探出头,发现政委正对着一封信发呆。看到我,他招手让我进去。

"小刘啊,帮我给你嫂子回个信吧。"政委摘下花镜,揉了揉太阳穴。

这是我第一次帮政委写家信,也是第一次知道他和嫂子的故事。

原来政委和嫂子是师范学校同学。

1968年,政委参军入伍。本想等立功提干后就把嫂子接来,但部队条件艰苦,加上组织上关于军婚有严格规定,这个愿望一直没能实现。

1972年,政委和嫂子终于结婚了。



婚后,嫂子在老家一所中学教书,照顾年迈的双方父母。每年春节,政委能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

"去年,嫂子得了重病。"政委的声音有些哽咽,"要不是邻居及时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这时,值班员急匆匆跑来:边防哨所发现可疑情况,需要立即处置。政委起身穿上军装,又恢复了往日的威严。

"小刘,你把信放我抽屉里吧。"政委临走前说,"有空帮我誊一下。"

我打开抽屉,发现里面整整齐齐摆着一摞信件,都是嫂子的来信。

最上面那封信里,嫂子写道:"老杨,我不求你能经常回来,只希望你在部队好好干。儿子我来带,父母我来养,你别有后顾之忧......"

第二天,政委回来后把我叫到办公室。

他掏出一个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着这些年错过的日子:儿子第一次上学、父亲去世、母亲住院......

"知道吗?这些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你嫂子能随军。"政委指着墙上的立功奖状,"每次组织谈话问我有什么要求,我都说没有。

因为我知道,部队条件艰苦,来了反而让她受罪。"

1979年春节前,嫂子的病情突然恶化。

政委请了探亲假回家,却赶上边境形势紧张,不得不中途返回。

等他再请假回去时,嫂子已经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看着病床上的妻子,政委第一次在战士面前落泪。嫂子却笑着说:"别自责,我们都是军人的家属,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那年夏天,部队开始试点军官家属随军政策。政委主动请缨,负责这项工作。

他走访了几十个军人家庭,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

"我不能让更多的军人重复我的遗憾。"政委常常这样说。在他的推动下,团里建起了家属院,解决了不少军人的后顾之忧。

1983年,嫂子因病去世。

临终前,她让儿子交给政委一个布包,里面是这些年政委寄回的所有信件,每封都保存得完好无损。

1985年,我转业前去看望政委。他已经调任师政委,办公室还是那么简朴,只是多了一张全家福。



照片上,嫂子温柔地笑着,怀里抱着刚出生的儿子。

"小刘,这些年我明白了,"政委看着照片说,"军人的奉献,不只是自己的,更是整个家庭的。现在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每个军人家庭都能团圆。"

1987年,部队全面推行军官家属随军制度。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想起了政委办公室抽屉里那些泛黄的信件,想起了他说过的那个最深的心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