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月15日),市人大代表、平谷区区长狄涛做客北京青年报"两会直播间",畅谈平谷区2025年发展愿景。狄涛介绍,平谷通过"减量提质"实现了大桃产业的"好桃卖好价"。沿着大桃发展的这一路径,平谷将加快建设一流农业中关村,系统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地服务首都发展大局,打造农业强国的首都窗口。

谈农业发展

"四个桃"带动产值创新高

狄涛介绍,作为"大桃之乡",平谷区大桃产业一度面临着发展的难题,大桃种植面积从高峰期的22万亩下降至10万亩左右。于是平谷区开始谋划转型,提出了打造"科技桃、文化桃、诚信桃、致富桃"的"四个桃"发展思路。

平谷首先从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入手,推动大桃成为"面向未来"的智慧产业,打造"科技桃"。"现在我们的大桃品种已经从黄、毛、油、蟠4个品系延展出近300多个种植品种,实现了从3月到11月一路‘桃香四溢’。"狄涛说。

同时,平谷还在"桃文化"上做文章,通过举办国际桃花节,开发一系列桃文创产品等,深入挖掘大桃"祝寿文化""仁义文化"和"现代元素",延伸出桃酒、桃茶、桃咖等多种产品。"诚信桃"品牌则通过可溯源机制,实现了大桃销售的"诚信经营服务"。此外,通过线上直播卖桃和线下打通中高端销售途径,平谷也让大桃变成了推动农民增收的"致富桃"。在"四个桃"的带动下,去年平谷大桃产值达到15.42亿元,创历史新高,真正实现了"好桃卖好价"。

除了大桃,平谷还有佛见喜梨、山楂等名优产品,其中以镇罗营山楂为原料打造的糖葫芦已经成功"出圈",成为抢手的网红产品。"这两年我们围绕山楂加工产业与河北兴隆形成了一个产业链。山楂采集、糖葫芦设计和销售在平谷,糖葫芦加工在兴隆,既解决了卫生问题,又保障了品质。"狄涛介绍,不仅如此,小小的糖葫芦还被赋予了很多文化内涵。比如三颗山楂既代表了平谷"高大尚"的发展理念,还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动写照。时尚而又迷你的设计还符合时下年轻人的消费习惯。

谈科技创新

推动"卡脖子"技术实现突破

平谷作为北京"农业中关村"的主阵地和核心区,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一直走在前列。"现在平谷正在打造农业中关村,实际上就是把中关村的体制机制优势和北京的科教资源优势与农业发展结合后落地平谷。"狄涛介绍,目前,已经有多个农业科技项目落地平谷,比如京瓦中心、蔬菜花卉生物育种的全国重点实验室、道地药材全国重点实验室等。作为农业中关村的核心驱动,还需要有一个产学研结合的机制和实体,于是中国农大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项目应运而生。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是由教育部批复立项的一个产学研合作重大项目,于去年10月正式启动建设,预计将于两年后建成,届时将有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迁移至此。平谷区将全力推进国农港建设,实现校区、园区、街区、社区、景区有机融合,加快配套市政设施建设,打造洳河畔的农科城。同时,平谷还将建设世界一流农科教育、前沿交叉学科研究和创新转化中心,加速实现农业"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从0到1的原创性创新突破。

"目前,我们正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加快构建‘大农业、大食品、大物流’的食品营养健康产业链条。"狄涛说,平谷将围绕打造食品营养健康产业链条,对标食品领域"灯塔工厂""黑灯工厂""智造工厂",建设一批新型食品工厂以及满足现代食品工业需要和首都供应需求的食品物流体系,构建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首都应急食品供应链,打造首都中央厨房。

谈农民增收

农业社会化服务初见成效

平谷建设农业中关村,在社会化服务等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既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需要,更是富农增收的需要。狄涛介绍,目前平谷已经在"如何让同一块地产生更高的产值"方面有了一些探索,以此助力农民增收。但从未来农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只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种路径。"传统桃农凭经验种桃,但是他们的后代大多都觉得种桃辛苦,更愿意留在城里,那将来如何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可能就要通过社会化的服务。"狄涛介绍,发挥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优势,是实现农民增收、建设农业强国的一项必然选择。

当前,平谷正在加强与供销合作总社合作,着力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总部基地,围绕服务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开展农技试验田和农田全域托管的试点示范。下一步,将着力搭建总部基地载体、开展职业农民培育、推动社会化服务资源集聚、打造线上展示交易和技术服务平台。以全链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民"从身份变为职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此外,狄涛透露,平谷区将结合"农业迪士尼"——桃源里欢乐田园项目,打造集农事体验、休闲度假、会展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项目,成为展示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窗口。该项目一期预计在2025年暑期具备接待能力,2026年正式对外开放。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赵婷婷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峻

编辑/谭卫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