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燃烧的岛群”第1352篇原创文章,作者:Me410。
作者简介:Me410,江苏南京人,主要撰写近代战争历史。最早在2008年于《战舰》杂志发表了“日本海军阿号作战始末”一文。此后笔耕不辍,迄今已发表各类文章50余篇。
全文共9591字,配图13幅,阅读需要18分钟,2025年1月16日首发。
图1. 德国海军的第一艘驱逐舰Z1号于1937年1月建成服役。由此可见,这是一支极为年轻的部队
由于《凡尔赛和约》的限制,水雷战在魏玛时代的德国海军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而当1933年纳粹上台之后,原本仅作为防御性武器的水雷,亦被视为进攻性武器。为此,刚刚着手新建的德国驱逐舰,其设计风格也受到了显著影响。
攻势布雷行动的地点,通常位于敌方港口附近或者沿海航运枢纽海域。鉴于潜艇所能携带的水雷有限,大规模布雷行动只能寄希望于水面舰艇。而出于隐蔽性的考虑,布雷行动只能在夜间进行。即便如此,布雷舰艇依然可能遭遇敌方巡逻警戒兵力。因此一旦遭遇危险,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提速,与敌方脱离接触,进而将自身隐没于黑暗之中,方可脱身。
图2. 正在往甲板上搬运水雷的德国驱逐舰
所有这些要求结合起来,意味着,德国驱逐舰必须有足够的吨位,以搭载大量水雷。同时必须有足够的速度,以便在遭遇危险时及时撤退。所以与同时代的英国驱逐舰相比,德国驱逐舰的吨位更大。速度却更高。而要想将吨位更大的军舰推动至更高的航速,德国驱逐舰的动力系统就必须比英国同行更加强劲。代价就是,与英国驱逐舰相比,德国驱逐舰的动力系统不够可靠,经常出现故障。作战行动因此深受影响。
图3. 排放在德国驱逐舰Z8号甲板上的水雷。颇为壮观
由于长期将法国和苏联海军视为假想敌,德国海军的布雷行动的地点,最初被认为是在法国的布勒斯特港和苏联的芬兰湾入口处。然而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攻势布雷的矛头立即转向英国。基于德国驱逐舰的作战半径,主要布雷海域指向英国东海岸。特别是,随着1939年秋天的到来,北半球逐渐昼短夜长。在北海这样的高纬度海域,这一特点愈发明显。因而对于驱逐舰的隐蔽行动非常有利。
基于距离、时间、速度因素,一次布雷行动通常须持续近24小时。首先,这些驱逐舰应于第一天下午离开威廉港基地,一路西行,首先穿过己方在北海布设的水雷屏障,然后在夜幕降临时高速横穿北海,最终在午夜前后抵达英国海岸外的布雷海域。待完成任务之后,再高速返航,并于第二天早上再次抵达北海的水雷屏障的边缘。早已在此恭候的巡洋舰或鱼雷艇,将引导这些驱逐舰,穿过水雷屏障,回到威廉港基地。
10月17日下午,首次布雷行动在驱逐舰舰队指挥官吕特晏斯少将的指挥下开始。吕特晏斯乘坐旗舰Z21号驱逐舰负责掩护。因而该舰无需搭载水雷。剩下的5艘驱逐舰各自须搭载60枚水雷。
图4. 通常作为旗舰的Z21号驱逐舰
截至此时,供德国海军水面舰艇使用的水雷大致有三种:EMC型、EMD型、EMF型。前两者都是触发式锚雷。区别只在于重量和尺寸。其中,EMC型水雷全重1150千克。直径112厘米。装药量为250千克。依据所配合的锚链长度,最多可以在水深500米的海域布设。相比之下,EMD型水雷略小一些。全重900千克。直径1米。装药量150千克。最多可以布设在水深200米的海域。至于EMF型水雷,同样是一款锚雷。其外观尺寸与EMC型水雷相似,布设水深也一致。但并无触发引信所需的触角,而是依靠磁引信起爆。为此,其壳体材料也改为铝制。装药量足有350千克。
德国人将首次布雷的地点选在了英格兰中部的亨伯河口。行动一切顺利。英国人完全没有察觉。进而,几天之后,就开始有船只驶入雷场并被炸沉。柏林的海军司令部深受鼓舞,决定再接再厉,扩大战果。但是作为一线舰队指挥官的贝姆上将,却表达了疑虑。他指出,驱逐舰的布雷行动需要轻型巡洋舰的掩护和接应。此举势必将宝贵的轻型巡洋舰暴露在出没于北海的英国潜艇的面前。风险过大。得不偿失。然而海军总司令雷德尔不会容忍贝姆挑战他的权威。于是,贝姆被解职。其舰队司令之职由马歇尔上将取代。与此同时,吕特晏斯也升任巡洋舰舰队指挥官。而他留下的驱逐舰舰队指挥官一职,交由弗里德里希.邦特上校接任。他将指挥接下来的驱逐舰布雷行动。
图5. 新任驱逐舰舰队指挥官邦特上校,最终战死于纳尔维克
邦特的首秀原计划于11月9日开始,即他到任仅两天以后。然而当天海上风力高达7级。舰队被迫滞留港口。行动推迟24小时。接下来,在11月10日,已经做好出击准备的Z19号驱逐舰出现轮机故障,被迫退出。而刚刚排除故障的Z18号驱逐舰受命顶替Z19号的位置。这意味着两舰现在必须交接水雷。于是,行动再次推迟24小时。但是到11日,海上大雾。在此期间,Z19号报告称已排除故障,重归阵列。
终于在12日下午,邦特不愿再等,遂带着人马上路了。除了他的担负掩护职责的旗舰Z21号以外,总共有六艘驱逐舰搭载了布雷。但是频繁的技术故障依然困扰着德国人。首先是Z6号,报告左舷推进轴故障,航速无法超过12节,被迫折返。接着是Z7号,报告称一个轮机阀门出现故障,也必须退出。邦特一向关心属下,遂指派Z12号为Z6和Z7护航,返回基地。于是最终,只有Z18、Z19、Z20三舰随同旗舰抵达泰晤士河口。它们总共装载了180枚水雷,全部投进了目标海域。整个行动过程中,海上始终雾气弥漫,给德国人的导航带来很大麻烦。但是另一方面,雾气也掩护了他们,使得英国人毫无察觉。因此,新雷场的牺牲品很快就找上门了。
图6. 德国水兵布雷之前的合影
也是在12日,英国布雷巡洋舰“冒险”号,受命从亨伯河口转移到英吉利海峡一侧的朴茨茅斯基地。为此,两艘驱逐舰“布兰奇”号和“巴西里斯克”号奉命为“冒险”号护航。然而同样是因为大雾天气,此次行程受到拖延。直至13日凌晨3点钟,才启程上路。
此时德国人刚刚完成布雷任务。于是在当天早上5点26分,英国人在不知不觉间驶入了德国人的雷场。此时,三艘英舰鱼贯前行。两艘驱逐舰在前。“冒险”号居后。然而恰恰是“冒险”号首先触雷。一声巨响之后,舰桥被毁。通讯中断。23人丧生。好在舰长头脑冷静,确信自己是遭遇了水雷,而不是被潜艇鱼雷攻击。他立即用简易信号通知前面的驱逐舰,停止前进并准备救助。
经过船员的努力,军舰暂时还能保住。但是燃料舱遭到海水污染。水兵们花了一个小时,清除受到海水污染的燃料,进而重新开动船只。与此同时,伤员通过救生艇转移到“巴西里斯克”号上。“冒险”号的船体也逐渐被扶正。就在事情逐渐好转之际,8点25分,“布兰奇”号船体后部发生爆炸。这艘驱逐舰的吨位要小于“冒险”号。结构也更脆弱。因此爆炸造成了致命打击。船体进水严重。轮机熄火。水兵们努力加固舱壁,同时水泵也在拼命抽水。但军舰还是在缓缓下沉。英国人一开始还希望将军舰拖拽搁浅。然而最终还是翻沉大海。唯一令人感到安慰的是,“布兰奇”号上只有一人阵亡。12人受伤。
图7. 倒霉的“布兰奇”号
至于“冒险”号倒是成功靠岸获救。不过接下来的维修工作颇为艰巨。军舰要等到1940年8月才能重回一线。尽管遭此重击,英国人的反应却出奇地慢,并没有及时向过往商船发出警报。于是截至14日凌晨,又有两艘商船误入同一片雷区而被炸沉。这片雷区的最终战果高达11艘商船,总计350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