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现在公立医院的进口药,已经很难再看到,基本上已经消失了。可实际上,并不是这些进口药断货了,而是外国药企,正在渐渐退出中国市场。
在最新第十批中国药品集中采购中,所有原研药企无一中标,这导致了大量进口原研药退出公立医院市场。
与之相反的是,国产仿制药正在强势崛起。
在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中,国产仿制药在中选产品中的占比高达 96%,而在这次第十批集采中,国产仿制药更是大胆地拉开了“价格战”。
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单片价格低至 3 分,间苯三酚注射液的最低报价为 0.22 元/支,国产仿制药凭借其更为显著的价格优势,为众多患者送去了实惠。
以前总觉着药很贵,很多人甚至都不敢生病,可如今居然有 3 分钱一片的仿制药,这真能有质量保障吗?
对于一些罕见特殊病患者而言,原研药退出中国市场,如今无药可用,患者靠啥重新续上药?
进口药为何会选择退出中国市场
实际上,进口原研药退出市场并非是这次的事情了。
像辉瑞用于抗菌的阿奇霉素“希舒美”、罗氏治疗结直肠癌与胃癌的卡培他滨片、GSK抗乙肝的拉米夫定、默沙东抗过敏的地氯雷他定以及用于降血糖的二甲双胍进口合作原研药“格华止”等进口药,都早在很早以前就无奈退出了中国公立医院市场 。
至于原因,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字:贵!
近几年来医保参保人数总体呈下滑趋势,根据《2023 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 133386.9 万人,相较于2022 年,参保人数减少了 2055 万人。
参保人数的下滑,让医保部门不得不通过集中采购成本更低,效果也非常可观的药品,更何况国内大多家庭都是低收入群体,根本支付不起昂贵的药钱!
曾经见到过一位网友在网上表示,自己仅仅是感冒发烧这样常见的小毛病,随意去一趟药店,买药结账的时候才发现,大几百元就这么花掉了。
还有一位网友也有类似的遭遇,他原本以为感冒发烧买点药花不了多少钱,可买了一堆药,付款的时候才发现超出了自己的预算,两百块钱一下子就没了,这让他原本就不宽裕的经济状况更加紧张了。
“小病不用治,大病治不起”这句话的含金量,正在不断的上升。
集采的初衷本意是要让药企降低药品价格,使得医保基金和患者都能受益,可原研进口药因为成本、专利等因素,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相较之下不如选择同品牌、同效果的国产仿制药品。
正因如此,在第九批国家组织的药品集采活动当中,国产仿制药在中选产品里所占的比例高达 96%之多,而在这一次的第十批集采里,来自各方的国产仿制药,大胆地拉开了一场激烈的价格之争。
不少企业大幅压缩利润空间,有的则优化生产流程以降低成本,从而能够在价格上给出更具竞争力的报价。
阿司匹林肠溶片每片最低0.034元,间苯三酚注射液每支0.22元,价格比一瓶水还低,利格列汀片每盒5.06元,碳酸氢钠林格注射液每袋3.79元,这些被集中采购的仿制药价格都很低,花一瓶饮料的钱就能够买到。
有详细资料表明,共有50多个药品价格降幅超过90%,更有一些药品价格降幅到达了96%。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进口原研药几乎没有任何竞争力,但是又不想降价,自然也就只能选择退出市场。
仿制药花钱少,大家当然喜闻乐见,可药价降下去了,效果会不会也随之下降?这些仿制药的质量有没有保障?
仿制药质量有保障吗
“四万一瓶,我病了三年,吃了三年,为了买药,房子没了,家人也拖垮了。谁家还没个病人,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我不想死,我想活着……”
这是警察严查 “格列宁假药” 事件时,一位老太太说出的话,其中饱含着患者在病痛与经济压力双重折磨下的痛苦和心酸。
“这药好不好,我一个病人能不知道吗?”
在电影中,格列宁对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能够发挥抑制癌细胞增殖的关键作用,切实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病情,进而延长患者的生命。
印度格列宁虽是仿制药,但其药效却与正版毫无二致,然而正版格列宁的价格极为昂贵,一瓶售价约达四万之高,对于普通患者而言,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印度格列宁的价格则极为低廉,影片中所提及的价格或许仅为正版药的几十分之一,这让众多吃不起正版药的患者看到了生存下去的曙光。
这种价格上的巨大差异,主要源于正版药在研发进程中投入了巨额资金用于研发、临床试验等诸多环节,这些成本需要在药品的销售阶段予以回收,而印度仿制药由于不存在前期高额的研发成本,并且印度的专利法允许在特定条件下生产仿制药,因而其价格能够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准。
都说电影来源于现实,而现实也确实如此。
时至今日,国内仿制药里已有 63 种药品,在国内数百家三甲医院做了临床研究,结果均表明,仿制药和原研药虽然价格不同,但是治疗效果几乎已等同!
可以肯定的是,如今的仿制药质量,完全有所保障。
不过由于正版原药和仿制药在工艺流程方面存在差异,再加上所选用的辅料也不一致,所以想要让仿制药和原研药达到完全一模一样的效果,这始终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对此广州一家三甲医院的医生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给出了这样的建议,患者要密切监测自身的各项指标,如果服用仿制药能够把自身的指标控制得很好,那完全是可以使用的。
可要是服用之后效果不佳,或者出现了什么副作用,那就必须停药换回原来的进口原研药,以免出现了新的问题,进而延误了治疗。
至于那些进口原研药,虽然没能中标,但也并非真在国内消失了,在一些私立医院和药店里,还是能够买到的。
罕见病患者该咋办
同理,如果是一些患有相对罕见病的患者,而且目前还没有与之相关的仿制药可供选择,那么他们也是完全可以选择在院外购买先前的原研药的。
这种情况下,绝对不会出现那种无药可用、无药可医的糟糕状况。
即使这些暂时还没有仿制药的存在,如果该药物有幸被纳入了医保目录之内,那么医保是能够对其相关费用进行报销的。
国家医保部门一直都在积极作为,他们通过与药企展开深入的谈判协商,成功地将一些在临床上必需、疗效确切但价格极其昂贵的罕见病药品归入了医保的支付范畴,其目的就是为了极大地减轻患者沉重的经济负担。
就拿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来举例,在此之前,这款药物的价格高得令人害怕,可经过医保部门与药企的艰苦谈判,价格得到了极大的改观,这无疑使得众多深受脊髓性肌萎缩症折磨的患者终于能够用得起药,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不过现如今,有众多的药企也纷纷主动设立了慈善救助项目或者患者援助计划。
要知道,这些项目往往是专门针对那些经济状况十分困难的罕见病患者而设立的,旨在为他们提供免费或者价格低廉的药品,从而给予他们实实在在的帮助。
就拿一些生产抗癌药物的药企来说,他们在进行药品销售的过程中,常常会同步开展慈善赠药的活动,一般情况下,患者在使用了一定数量的通过自己购买的药品之后,药企就会依据相关的规定,向患者赠送一定量的药品。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持续进行治疗。
还有一些药企,不仅提供免费或低价的药品,还会为患者提供诸如康复指导、心理支持等一系列的综合性援助服务,从多个方面关心和帮助患者,助力他们战胜病魔,重拾生活信心。
当然除了上述提到的这些来自外界的种种帮助之外,针对这些特殊的病症,咱们自身也务必要努力研发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创新药。
应当大力促使科研机构积极主动地去推动罕见病药物的研发工作,通过各方的协同努力,让这些药物能够以更快的速度进入国内的市场,从而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多样化的治疗选择。
国家也可以加大对科研机构在罕见病药物研发方面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门的科研项目和基金,激励科研人员投身于相关的研究工作,同时科研机构内部也应该优化资源配置,组建专业的研发团队,集中力量攻克罕见病药物研发中的关键技术难题。
只有通过我们自身不断地努力和探索,积极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才能更好地满足国内罕见病患者的治疗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大家说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