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大利刑侦笔记》,为我们虚构了一个真实的世界

文/衣堍

小桥老树的《侯大利刑侦笔记》(以下简称《侯大利》)共九本近两百万字,是我看过的最长的小说。

虽然我看过多个作家不止九本的作品,比如余秋雨的二十多本,三毛全集十一本,从维熙的十五本。但这些作家的书,每一本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而小桥老树用篇幅几乎不受限制的形式,在《侯大利》系列里虚构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世界,不像其他作家用多个独自存在的作品零零碎碎地构建。许多作家写出的作品,因为篇幅的限制,不得不砍掉一些稍显冗余的章节,细心的读者会觉察出来,特别是后期处理不细致形成败笔的,会让人有突兀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在阅读《侯大利》时难以找到。

在《侯大利》里,小桥老树用成熟老到的笔触,刻画了众多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而这些人物个性又在一个个案件中逐步显现,逐步变化,逐步成长。

比如侯大利。这个人是主角,贯穿小说始终。所以,这部小说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他的成长史——

在学生时代,女友杨帆溺水而亡。警察多方调查后得出的结论是,杨帆自杀身亡,不予立案。但侯大利执着地认为杨帆是被他人杀害,认为是警察无能,要自己来破案,找到凶手。于是,侯大利从纨绔子弟变成了一个学霸,成绩远超山南政法大学录取线,但他只读山南政法大学刑侦专业;原本可以读研究生,但他坚持大学毕业直接参加工作;从实习开始,练就本事就为破杨帆案努力。在破盗窃案、陈凌菲被杀案中初试锋芒,在侦破吴煜被杀案和石秋阳、王永强、杜强系列杀人案中,逐步成熟,在侦破二道拐黑骨案、许海被杀案、黄玲玲系列杀人案中愈发老到。尤其是在侦破邱宏兵杀张冬梅案、李小峰“杀”陈菲菲案、关江洲杀继母案的过程中,侯大利发现了杨永福、肖霄联手复仇的“渔竿模型”,最终挖出藏在深处的杨永福、吴佳勇犯罪团伙,找到了杀害杨帆的凶手。

在整个过程中,侯大利从一个一心只为女友复仇的懵懂少年,从一个只盯住案子、个人单方面能力出众、敢于怼任何人的菜鸟警察,逐步成长为一个为社会挖出毒瘤的,有格局、敢担当、勇作为的,各种能力全面、依靠集体力量办案、组织指挥比他年长很多比他资历深许多的警察;从一个叛逆少年、与父母少有沟通的青年,逐步成为主动给母亲打电话问好、逐渐与父亲走向和解的儿子;在与杨帆、田甜、张小舒三个依次出现在他生命中的女人的相处中,情感处理也老练了许多。同时,他的职务也发生了变化,先是刑警支队资料员,到105专案组组员、副组长,再到江州市刑警支队重案大队一组组长,最终成为了省刑警总队命案积案专案组二组组长。

不仅仅是侯大利,其他人物也有线性变化,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有的人退休成为了公安局的刑侦顾问专家;有的人成为了公安局副局长;有的人因公牺牲;有的人退职;有的人升职;有的人转岗;有的人被陷害;还有新人入职等等。

老的人物不断离去,新的人物不断进入,新的机构也应时诞生,破案技术也在不断迭代……作者带着读者们层层递进,牢牢地抓住了人心。

在故事情节上,这部小说以侦破命案积案为主。侯大利参加工作不久,就借调到专门侦办命案积案的105专案组,后来调到省刑警总队成为省刑总命案积案专案组二组的组长。这些命案积案,是大案要案,是难以侦破的案子,也是牵扯过往的案子。

但很显然,这不是小说的全部,还有复仇案、变态杀人案、帮助遭受家暴虐待的妇女复仇的系列杀人案等,而复仇,便是《侯大利》的主题之一。这些案件,不仅仅是侯大利最终侦破杨帆案的练兵,也向读者呈现了种种社会百态。不难看出,作者用小说的方式,对未成年犯罪、家庭暴力、拐卖妇女儿童等社会问题进行了集中展示和探讨。

在探讨未成年犯罪和家庭暴力问题的同时,另一个问题来了,这或许是每一部侦破小说都要面对的问题——法与情的“较量”。在一起家庭暴力案件的侦破过程中,也是事实真相浮出水面时,无论是旁观者,还是侯大利和诸位警察,尤其是小说的读者,从内心来说,都希望此案无法被侦破。但现在是法治社会,惩治凶手的,必然是也只能是法律,否则,这个社会将会失控。

小说中也多次提到,审批的程序降低了效率,规范的制度束缚住了警察的手脚。可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用对话的方式来探讨,并且明确地点出,虽然严格的审批程序减慢了速度,法律制度束缚了手脚,在客观上放纵了犯罪行为的发生,但只有在法律框架下活动,才能规制警察的行为,才能保障人民的权利,才能确保社会的有序。

可能不少人更欣赏的是快意恩仇的武侠小说、武侠戏剧,在这些文艺作品的情节影响下,便不由自主地认为武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都舍弃了用理性、和平的方式来处理纷争。而作者通过《侯大利》的第五部和第七部,用小说的方式很好地为大家提供了正确的做法。

小说中的很多人物,尤其是犯罪人物,大都遭遇了危难。他们的行为是社会环境造成的,还是自己的选择?

父母原本是老板的杨永福、肖霄,因家道中落,对社会充满仇恨,他们沆瀣一气,用“渔竿模型”对一些企业家或者企业家子女实施报复;石秋阳因为痛失妹妹,迁怒于“冷漠围观”的路人,向他们复仇,尤其是当唯一的孩子病危时,再度启动对拍摄者和照片中路人的复仇行动……但侯大利也遭遇了危难,挚爱的女友遇害,但他的选择是当刑警;张小舒在很小的时候失去母亲,她向侯大利学习选择当了一名法医。这两人的选择与杨永福、肖霄、石秋阳等人截然相反,都站在了正义和光明的一面。正如小说中所写:“我一点儿都不同情石秋阳。其实,你和他遇到相同的事,以后所有的一切都纯粹是个人的选择……你是真男人,他是疯子。你把人性光辉的一面发扬了出来,他是将人性黑暗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小说人物侯大利说:“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受害者的生存环境,现在大家过度关注凶手,忽略了受害者。”在作者看来,过度地关注加害者的生存状态,为加害者找理由,就是同情加害者,因为造成加害者如此行为的,并不是环境本身,而是他本人。就如有的人经过磨难,更加坚强,有的人会陷入磨难的泥淖不能自拔一样。

小说常常用类比,用感同身受来引起共情。比如侯大利在侦办案件时,时常接触被害者家属,看到家属那悲痛欲绝的模样,便会回想起杨帆遇害时他的心痛,田甜牺牲时他的难受。

小说常常用对比,来丰富小说内涵。比如把侯大利与石秋阳所面临的相似处境而截然相反的人生结果来做对比,将有相似遭遇的杨永福、肖霄和宁凌等人不同的人生选择来做对比,将从小被拐走的杜强(原名王海涛,杀人凶手)和胞弟王海洋(大学教师)的人生来做对比等。小说中,作者多次用人物的对话来评说各个人物的人生道路,让读者们明白一个道理——不同的人生选择,就会造就不一样的人生道路。

撕扯、拧巴,也是时刻围绕着《侯大利》的主题。

一心从警想要抓住杀害女友杨帆凶手的侯大利,有时候也会发生动摇,尤其是当父母离婚之后,看到母亲孤立无援的处境,他内心闪过一念,要不要回到母亲的企业去帮助母亲?

当得知侯大利在谈朋友时,杨帆的父母一方面为大利感到高兴,一方面也感到失落,神情有些恍惚。

侯大利在侦办案件时见过了太多的伤害,他本人也是受害者之一,他有时也在怀疑自己的工作,伤害已经造成,抓到凶手也不能挽回什么,只是给死者家属一个安慰。当然这也只是一闪念之间,他很快就释然了,“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这也是一种震慑,是减少犯罪的有效手段。 这就是我们存在的意义。”

小说中的这些拧巴和撕扯,既是小说人物在当时当地处境的情感真实再现,也是小说这种体裁的魅力之所在。这让读者们在阅读时,不会快速翻过,会停留其间,愁肠百结,思绪万千,体味与小说人物同样细腻的情感。

同时,这些拧巴和撕扯,也是社会人生多样性的再现,让小说不再是一种政策、一种观念、一种理念的图解,大大丰富了小说的内涵。

小说的艺术手法十分高超,铺垫在不知不觉中进行。

比如在小说第一部,小时候侯大利和杨帆去看城市运动会,这既是杨帆和侯大利美好的回忆,也是后来成为凶手的石秋阳初次亮相,他不做任何准备活动,就将手榴弹甩出破纪录的距离。这是石秋阳击杀陈雷的手法,也激活了侯大利的记忆,锁定了犯罪分子石秋阳。

在小说第五部中,侦破陷入了僵局之时,侯大利与老姜局长(退休多年的副局长)在朱林家一起吃饭,无意中,老姜局长说他的体力好,引体向上能做十多个,一般的年轻人还没他的体力好。这让侯大利想到,他们的侦破方向出现了纰漏,忽略了年龄大的人。后来,他调出在汪欣桐家调查时的录像,发现汪欣桐爷爷汪远铭买菜回家将菜递给汪欣桐表姐张小舒时,张小舒要双手才能提上。他又调出在江州学院调查时与汪欣桐爸爸汪建国聊天时的录像,发现汪建国背后的光荣榜上有汪远铭的事迹。最终,所有的嫌疑向汪远铭这个八十二岁的老人集中。

像这样的铺垫在小说中还有许多,不着痕迹地铺垫,体现了小说家高超娴熟的技艺。在读第一遍时,还不能完全体会这种妙处,在读第二遍时,你会击节叫好。

小说在几乎不受限制的篇幅里,虚构了一个庞大的真实的世界,这里人物众多,案件众多。有的案件、有的犯罪者只在某一本中出现,但有许许多多的人物,在这九本小说里不断成长,不断变化,不断呈现,若隐若现,始终都在。

作者简介:衣堍,本名余启红,石柱文艺家评论协会副主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