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初,乌克兰军队在扎波罗热调集约10万兵力,重点突破顿巴斯南部战线。战区态势显示,乌军主力包括装备北约现代化武器的第47机械化旅,该部队约1.2万人,配备大量新型反坦克导弹系统。
军事专家指出,乌军此次进攻采取分散突击战术,巴赫穆特南部战线呈现出高频次、小规模的特点,乌军在该地区平均每日发动3-5次进攻,每次投入500-800人的作战单位。面对乌军进攻,俄军采取饱和式火力打击战术,在战场投入大量远程火力系统。统计数据显示,俄军在3小时内投送超过2000吨各类弹药,包括战术导弹、火箭弹及常规炮弹。
值得关注的是,乌军在扎波罗热方向部署大量机械化部队和特种作战分队,这表明乌方意图在该方向形成重点突破。军事专家分析,乌军选择该区域发起进攻,主要考虑当地地形有利于装甲部队机动作战,且能有效利用北约提供的现代化装备优势。
当前北约国家持续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累计金额已超过200亿欧元。其中,装甲车辆援助达1500余辆,包括300辆美制M2布莱德利步兵战车。这些现代化装甲车辆极大提升乌军机动作战能力。在火力支援方面,北约提供500多门各型火炮,其中包括200门M777超轻型榴弹炭,这些武器系统具备精确打击能力,有效射程达到30公里以上。
防空系统方面,乌军获得2套"爱国者"防空反导系统和数千枚"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显著增强对俄军航空威胁的防御能力。
俄罗斯空天军装备150余架苏-35S战斗机,这种先进战机作战半径超过1500公里,可携带多种精确制导武器。地面装备方面,俄军部署800多辆T-90M主战坦克,这种坦克配备新型复合装甲和先进火控系统,在复杂地形中具备强大的作战能力。装备配置显示,俄军在重型装备和火力配置方面仍具有明显优势。
随着战事进入新阶段,在城市作战领域,马里乌波尔战役成为典型案例。乌军充分利用城市建筑群特别是大型工业设施的掩护优势,构建多层次纵深防御体系。战术数据显示,乌军在钢铁厂区域布设超过50个火力点,采用分散部署、灵活机动的战术,战斗持续时间达数月之久。
在远程打击战术应用上,乌军对海马斯火箭炮系统的使用堪称经典。该系统具备显著的机动性和打击精度优势,单次齐射可覆盖70平方公里区域。战场数据表明,乌军通常采用"打击后快速转移"的战术模式,平均每个发射阵地使用时间不超过15分钟,大大降低遭受反制打击的风险。通过对俄军后方指挥所、弹药库等战略目标的精确打击,有效干扰俄军后勤补给体系。
俄军方面则充分发挥装甲优势,实施大纵深穿插战术。在战争初期,近卫第1坦克集团军创造日推进100公里的战例,展现出强大的机动突防能力。俄军还普遍采用"侦察火力一体化"战术,将电子战设备、无人机系统与火炮部队编组协同,形成立体化打击体系。
俄军在战术层面不断调整,针对北约援乌武器特点制定相应对策。例如,针对海马斯系统的威胁,俄军加大电子干扰设备部署密度,在重要设施周边构建多重电子防护网。同时,俄军还改进战场通信系统加密方式,提高抗干扰能力。军事专家分析指出,这种战术层面的持续调整,体现现代战争中技术与战术的深度融合。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