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举行界别联组座谈会,委员们就"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着力构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体系"主题建言献策。会上,聚焦智慧城市建设,市政协委员鞠杨和市政协委员胡澎均从利用好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出发,谈北京如何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智慧城市之路。

市政协委员鞠杨:超前布局、科学规划人工智能与无人驾驶技术

座谈会上,环境资源界别市政协委员鞠杨表示,目前,人工智能与无人驾驶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市民生活和城市建设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智能交通系统与无人驾驶技术的大量应用,道路拥堵现象将显著减少,同时,人工停车需求及资源利用方式会发生根本性变化。此外,劳动力市场也将被重塑。

鞠杨认为,人工智能与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不仅是北京科技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北京智慧城市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通过这方面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前瞻性的政策规划,有助于实现北京城市功能提升、产业发展提速和民生福祉改善等多重目标。

鞠杨建议,一是推动无人驾驶汽车共享服务,减少私家车数量,逐步降低对城市道路和停车场的需求;二是推动智慧社区地下智能立体停车场建设,通过无人驾驶自动泊车系统,实现车辆高效停放和动态调度;三是培养无人驾驶技术人才,支持无人驾驶领域初创企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四是建立国家和地方层面多部门联合机制,协调制定和完善无人驾驶汽车的技术标准、生产标准、安全标准及法律法规,同时立法保护无人驾驶汽车用户的隐私及社会公共利益。

市政协委员胡澎:建立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实时感知城市运行

来自民盟界别的市政协委员胡澎表示,近年来,北京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数据孤岛、信息壁垒、技术创新和应用有待加强等问题。未来,要立足本市实际情况,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走出一条具有北京特色的智慧城市之路,不断提升首都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

在统筹做好一网统管方面,胡澎建议,要制定本市智慧城市建设路线图。首先要整合分属不同部门、不同层级单位所管辖的业务信息数据,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孤岛。其次是依托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协调推动网络平台、热线平台和综合执法平台多网融合,建立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实时感知城市运行的脉搏和心跳。

在提升治理决策的科学性方面,胡澎表示,要建立热线加网络的数据综合对比分析模型。通过大数据汇集分析研判细节性、规律性和苗头性的城市管理问题,为前瞻治理和专项治理提供决策依据。还要运用大数据推演各种政策措施,及时预测和防范治理可能出现的次生危害,提高城市治理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在提高治理的效率方面,胡澎表示,要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与应用先进技术,可打破部门层级之间的阻隔和壁垒,提高治理效能,实现从单一要素治理向综合治理转变,从被动响应、事后补救向主动服务、未诉先办转变。

此外,胡澎建议,还要注重人文关怀,以民众的需求和采购为出发点,提升公共服务的便捷性。例如,建立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开发可穿戴的医疗设备等,确保智慧城市既有科技背景,又充满人文关怀。并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搭建多元共治平台,吸引更多企业、团体和民众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来。

北京商报记者方彬楠程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