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一种既能让企业省钱,还能把风险转移出去的模式香不香?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老板在外包的路上越走越远,不需要传统的雇佣关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才是解决用工问题的终极密码。

现在,外包在我国已经是遍地开花,大厂里更是10个岗位8个外包,外包究竟有什么魔力,让企业老板们爱不释手?对于普通打工人来说,外包又真的公平吗?



外包员工的日常

小李是个刚入职的“外包审核员”,每天的工作就是审核用户的资料是否违规。

看上去这活不难,但一天至少得审核3500条内容,哪怕一分钟能处理4条,也得硬生生的干满14个小时,而这就是互联网大厂牛马的日常。

同事因长期熬夜审核猝死在岗位上,一时间同事的圈子里人心惶惶,但手上的工作却丝毫不敢懈怠。



外包员工没有正式工的福利和保障,加班费也是奢望。干着最累的活,拿着最薄的薪水,还得时刻担心自己会不会因为猝死登上新闻头条。

可个人的心理活动在商业运营的层面又算的了什么呢?

大厂尝到了外包的甜头,还越来越多的项目全部打包,外包员工越来越多。以美团为例,470万名骑手中的正式员工仅有几万人,绝大多数骑手都是外包员工。



华为的情况也类似,超过20万员工中很多都是外包人员。工作强度大,内容单调重复成了外包人员的工作魔咒,在许多大厂里夜班也是外包员工的“专属”,没有额外补贴,只有无尽的疲惫。

随着互联网大厂外包效应的日渐明显,外包也正式开始进入了各行各业。从外卖骑手到培训机构教师,从大型央企的“合同工”到算法赛跑的外卖员,外包员工无处不在。

他们的工作强度大,福利待遇低,职业安全感缺失。毫不夸张的说,外包经济已经成为了现在中国社会的一种独有的经济现象。

企业爱外包理由

企业为何如此青睐外包呢?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追求利益,外包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企业一直居高不下的成本压力。



正式员工的薪酬、福利、社保和培训等一系列开支,都在明里暗里的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特别是那些需要大量基础岗位的行业。

外包员工的出现就很好的解决了企业的这个痛点,企业可以对接人力资源公司,通过外包招募大量薪酬和福利待遇需求都十分低廉的外包员工,以节省大量的人力成本

而且在很多企业眼里,外包服务提供商在压榨劳动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能将项目拆分外包,不光能节约成本还能更快地完成工作,提高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

2021年,我国有61.14%的企业使用灵活用工,这个比例比上一年提升了5.46%。



特别是内容审核和客服的岗位,几乎每一家大厂都在通过外包解决用工问题,这些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具备很高的可替代性,换句话说,在现在这个经济环境下,各个大厂根本就不缺这些底层的牛马。

或许这就是现代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固有顽疾。在过去,整个社会都在遵循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男人耕田女人织布,一家人依靠几亩田地维持生计,种植粮食和手工织布可以基本满足生活需求。

除了部分有技术门槛的手工业者外,大多数人并没有明确的职业分工。到了1913年,亨利·福特推出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后,这个世界就真的变了!

工人成为了整个流水线的一颗螺丝钉,只需完成单一工序就可以维持整条流水线的正常运作,也正是这样的劳动模式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成本。



福特也凭借这种方法,以低价的T型车一跃成为全球知名的汽车巨头。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首次提出了劳动分工的概念,细化分工可以减少因工种切换带来的时间浪费,同时专注于某一环节能让工人更快积累经验并提升效率。

这一理论成了现在我国互联网大厂进行效率追求的理论依据,劳动者的工作职责被不断细化,职业分工也越来越明确。

作为整个产业链上游的大厂,只需要养活真正具备行业技能的优质员工,至于那些整日进行重复工作的底层工人,外包就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就连国货之光华为都不能免俗,外包员工的存在让华为能够更专注于核心业务,提高竞争力。将大部分非核心业务外包的华为,才能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集中在研发和创新上,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对企业来说只需提供业务需求和外包费用就可以等待结果。外包业务出现的任何问题,完全可以推给外包方。

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企业成本,还能轻松将一系列的矛盾甩锅,企业又何乐而不为呢?

灵活的用工需求也能让企业在人员调配方面更加游刃有余,毕竟许多业务的季节性很强,电商企业会在618和双11大促期间爆单,食品生产企业也会在中秋节前后加班加点生产月饼。

这些时效性的工作岗位,在之前一直都是企业头疼的问题,但外包的出现直接给企业提供了最佳解决方案,只需要临时招募一批外包员工就能高效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

项目结束后这些人也能及时撤离,因为不存在劳动关系,企业也不会因此支付高额遣散费用。



这种“即插即用”的模式,不光为企业节省了巨额成本,也让外包服务商赚得盆满钵满,劳动者也算是有了一份足以糊口的兼职,三方受益,看上去是一个多赢的局面。

可现实真的是这么完美吗?

现实中的二等公民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句话在外包这个领域里体现的淋漓尽致。虽然企业借助外包如鱼得水,员工的感受却是另一回事。

现在的互联网行业已经形成了一个怪圈,不管任何复杂的需求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思维转变成可操作的外包。

于是越来越细化的需求成了数不清的订单,公司总部高效的背后则是无数彻夜不休的底层打工人。



外包员工成了企业中大家心照不宣的二等公民。工资和福利和正式员工比起来简直是天上地下,职业发展受限,转正机会渺茫。

无偿加班没有福利成了外包员工的常态,长此以往,这些外包员工也成了各大企业中被边缘化的角色,为了便于区分,甚至从工位和工牌都能看出差别。

大部分企业都会将夜班等辛苦的岗位优先分配给外包员工,毕竟中间还有一个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所产生的任何额外成本都可以由这个第三方公司去解决。

式员工可以心安理得的享受较多的休息时间和福利待遇。

就曾有一位外包审核员坦言,刚入职时他还会向亲友炫耀自己在大厂工作,但工作的时间长了他也慢慢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随时可以被替代的“螺丝钉”。



心理落差别提有多大了!而这种现象已经成了外包员工的常态。

弹性成本,刚性问题

外包对企业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但对整个经济环境来说,却是一把“双刃剑”。

外包促进了灵活用工市场的发展,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可对于数量庞大的外包员工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属于自己的职业安全感,很多人没有正式的劳动合同,没有同自己工作相适应的福利待遇,正式员工和外包员工之间形成的明显“等级差距”,无形中影响劳动者的心理状态,时间长了必然会成为企业内部的不稳定因素。



外包为企业提供了一种“用人不养人”的灵活方式,也给社会保障和劳动关系带来了巨大挑战。一些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只为劳动者缴纳最低标准的社保,进一步削弱了外包员工的基本保障。

这种现象虽然在法律框架内,但对劳动者来说却是一种权益的损失。

这一系列的矛盾累积起来,一旦矛盾爆发企业或许会承受十分严重的后果。

现在的企业过度依赖外包,越来越多的非核心岗位成为外包的专属,虽然在短期内看可以极大的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用工的灵活性,但企业良性发展的前提是对整条生产线的有效掌控。

当企业逐渐外包化,只保留核心岗位时,企业对整条生产线的掌控力也就渐渐消失了。



一旦外包服务商发生问题,或者市场环境剧烈变化,企业可能面临断层风险。这种模式表面看起来是“双赢”,实际上隐含了不小的经营风险。

追逐利润是企业的天性,这事儿无可厚非,但如果过于忽视劳动者的权益,可能会在未来付出更大的代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