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融媒1月15日讯(记者 杨健 通讯员 邢耀 孙健淇 摄影报道)一年一度的春运于14日启幕。为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烟台市交通运输执法监察支队牵头,烟台机场公安分局、烟台机场集团在烟台机场开展春运首日联合护航行动。自13日晚上至14日上午,12小时之内查获两辆非法营运车辆,对春运期间心存侥幸的“黄牛”“黑车”形成震慑。春运首日,全市共出动交通运输执法人员223人次、执法车辆57辆次,设置执法点位47处,联合公安部门61人次,共检查各类运输车辆1137辆次,依法立案查处行业违法案件共计19件。
记者了解到,春运首日,由烟台市交通运输执法监察支队设置的智能监控及“黑车”研判预警系统正式上线,遍布机场的“电子眼”24小时监控“黄牛”“黑车”,多次从事非法营运的车辆将被列入“黑名单”,不得进入机场上车点和停车场。
“执法人员请注意,涉嫌非法营运车辆鲁F**1W3,即将在网约车待租区停靠。”14日上午9点半,正在候机楼外巡逻的机场管理所执法人员对讲机里传来提醒。监控室里,这辆涉嫌非法营运的中巴车早在进入机场之前,车型、车牌号、驾驶员、行驶路线等关键信息,已经通过高清摄像头被全程“锁定”。
接到消息,执法人员联合机场公安迅速布控,在乘客下车后立即进行取证调查。经调查,车辆驾驶员驾驶车辆搭载乘客由威海运送到蓬莱国际机场,收取每名乘客80元费用。同时,另一路执法人员依法对车辆进行查扣,并第一时间通过机场公安警务平台,通知了离开非法营运车辆的驾驶员。从锁定车辆直至取证执法完成,全程仅用时20分钟。
“烟台机场每日到港航班80余次,日均客流量1.2万人次,而机场登记的网约车超过1万辆,高峰期200多辆网约车同时进入停车场听单等客。”市交通运输执法监察支队机场管理所负责人边恒博介绍,今年烟台机场T2航站楼启用后,公共出行面积扩大,人员流动较多,部分旅客不熟悉航站楼布局,“黄牛”“黑车”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针对旅客集中反映的机场‘牛皮癣’问题,今年春运我们配齐了各种黑科技,对营运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形成有效震慑。”边恒博表示。
记者了解到,春运开始前,烟台市交通运输执法监察支队专门研发并安装了智能监控及“黑车”研判预警系统。在监控室里,近20路高清摄像头点位完全覆盖了出租车、网约车上车区、停车场等关键点位,伴随摄像头拉近,大到车型、车牌,小到车辆上的刮痕都清晰可辨,监控高清视频还能及时调取、回放近一段时间的录像视频,便于调查取证。同时,执法人员携带移动式布控球,对关键点位进行布控,途经布控位置的非法营运车辆,都将被布控球捕获信息,并实时推送到监控云台进行报警提示。
此外,此前已经有过非法营运记录的车辆、近期高频次、非正常进出机场的车辆的车牌号也被纳入重点监控,一旦嫌疑车辆有疑似非法营运行为将立刻报警;屡次从事非法营运的车辆,将被拉进“黑名单”,无法通过闸机进入上车点和停车场。“下一步,我们还将在烟台站、烟台南站、芝罘站等交通枢纽启用智能监控系统,严厉打击‘黄牛’‘黑车’,保障乘客合法权益。”市交通运输执法监察支队党委委员衣洁介绍。
“鲁F**4D7的车主请注意,请不要在候车区吸烟。”伴随着扩音器中传来的广播,被善意提醒的出租车司机师傅赶紧掐灭了烟头。与历年春运“黄背心”“红袖章”穿梭于上车点维护秩序不同,今年,针对机场内的各类突发情况,执法人员通过实时监控第一时间介入,有效地提升了执法效率。
保障机场春运秩序,不但要靠“黑科技”,更要靠换位思考的温度。13日晚上9点半,执法人员查扣了一辆以包车名义从事班线运营的面包车。执法人员在对涉嫌非法营运驾驶员依法依规处理的同时,及时联系交运集团,安排机场巴士对随车乘客进行了专车转运,确保乘客及时回家。
“早晨第一架航班8点半落地到达,这是我们的上班时间。最后一班乘客离开的凌晨1点,才是我们的下班时间。”边恒博告诉记者,他们每天在岗时间超过16个小时,步数平均突破3万大关,一天回答各类问询200余次,先后协助数百位乘客找回失物……这些都是他们为保障旅客安全、舒心出行,日复一日的工作。